APP下载

贵州民族地区高职生礼仪教育诉求的调查研究

2020-03-18刘菊李玉龙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职生

刘菊 李玉龙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贵州民族地区高职生对礼仪教育的诉求,结果发现贵州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存在如下问题:不少高职学生没有认识到礼仪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条件尤其是教材和实践设施缺乏,课时较少。为解决礼仪教育问题,采取以下举措:科学激发学生的仁德之心和学礼、行礼的兴趣;学校师生与行业企业人士共同开发具有贵州民族地方特色的礼仪教材;加强礼仪课程有关校内外实训室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关键词: 贵州民族地区   高职生   礼仪教育   诉求

《论语·季氏篇》中“不学礼,无以立”。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1](173)。礼仪教育旨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研究礼仪教育课题,促进礼仪教育发挥实效,切实在贵州民族地区高职生的礼仪素养、职业道德修养等养成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一、高职生的礼仪教育诉求

2019年,通过对贵州民族地区高职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研究,了解他们对大学生礼仪课程的认识和诉求,为贵州民族地区礼仪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现实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与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回收率约为97.2%。

(一)礼仪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认识不够和教学条件较差。

通过分析,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没有认识到礼仪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条件尤其是教材和实训设施缺乏。另外,存在的问题还有课时较少、礼仪内容太接近生活、大课堂纪律较乱。

在回答“你认为当前开设的礼仪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约34.3%的学生认为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约22.9%的学生认为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礼仪教材,效率低”,约17.1%的学生认为主要问题是“教学设备缺乏,实践无保障”,约11.4%的学生认为主要问题是“礼仪课程的课时数太少”,约8.6%的学生认为主要问题是“礼仪内容太接近生活、太枯燥”,还有约5.7%的学生认为主要问题是“学生纪律较差,大课堂有些混乱”。

从以上数据发现贵州民族地区礼仪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学生不太重视礼仪课程,没有认识到礼仪课程的重要性,对礼仪知识和实践认识模糊。第二,没有合适贵州民族地区礼仪教育的教材,学生学习效率较低。第三,礼仪教育教学实训设备不全,无法保证学生参与礼仪实践,造成学生行动不到位,礼仪实践能力较低。

(二)多数学生建议设计专门的教学项目融入贵州优秀风俗与礼仪课堂。

在回答“如果在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地方优秀风俗文化,你建议怎么做?”时,约37.1%的学生建议采用设计专门地方优秀风俗的教学项目的方式,约20.0%的学生建议采用学生分享各地风俗文化的方式,约14.3%的学生建议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分享表演+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开展送礼仪到地方”的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约11.4%的学生建议采用实地现场教学的方式,约5.7%的学生建议采用布置课外实践作业的方式。

通过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建议采用礼仪教师设计专门的教学项目活动和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各地风俗文化的方式,即教师设计专题教学项目:通过图片或视頻或道具表演等讲解或者分享各地民俗的方式。如各民族礼仪文化欣赏等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学习相关礼仪。学生分享各地风俗文化的方式,可以是民族的歌谣或民族舞蹈,或者编制融入地方优秀风俗的节目。

(三)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一年级开设礼仪课比较好。

通过分析,发现多数高职生认为大学第一学期开设礼仪课程比较好。在回答“你建议哪学期开设礼仪课程比较好?”时,约85.7%的学生选择“大一”,约5.7%的学生认为“大二”,还有约5.7%的学生认为“大三”,约2.9%的学生认为“从大一到大三都有礼仪课程比较好”。

关于为什么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礼仪课程:第一,从稚嫩的高中时期过渡到大学生活的大一学生,不懂得为人处事,大一学习礼仪课程,可以尽早养成习惯,用于大学生活,逐渐转变为崭新的自己,做文明大学生,为走入社会做铺垫。第二,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一学生处于适应大学生活的过渡阶段,对大学新事物好奇心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是学习礼仪的好时期,更能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慢慢提高学生对个人形象和礼仪交流的认识。第三,大一学习时间较多,大一学习礼仪课程,是大学学习生活的需要,如社团活动、师生礼仪、面试等需要。

(四)学生建议礼仪课程内容为生动丰富的理论和情境实践相结合。

在回答“你对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有什么建议?”时,学生的回答主要体现在对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具体内容和开展形式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学生建议礼仪课堂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应为“学习知识+生活情景实践+老师纠错=印象深刻”。礼仪理论教学内容应广泛、丰富,理论与实践内容在比例上,实践内容多一些,多请学生演练、实践、领会和体验。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形式方面,建议采用视频播放和案例分析及小组实训的方式。

具体内容方面:强化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现代礼仪的重要性;建议多增加着装礼仪(使学生仪表得体)和人际交往的礼仪内容(使学生容易融入团队);建议在称呼礼仪、握手、名片礼仪等的基础上,增加言语礼仪——必不可少的礼仪内容和实践魅力;与大学生生活相关师生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项目,以及与学生未来工作相关面试礼仪、餐饮礼仪、办公室接待职场礼仪等都必不可少。

(五)学生建议采用实际生活任务情境演练的教学方式。

在回答“你对礼仪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措施有什么建议?”时,学生的回答主要是少一些讲解(运用实物教具+礼仪示范),多看相关视频,多设计实际生活情景活动,激励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中践行自己所学的知识,当堂课当堂清,记忆更深刻。实践方式多样,可以是个人表演示范+小组讨论和表演+集体训练。

在礼仪教学方式方面,学生还建议老师多一些礼仪语言的感染力和激情,礼仪教师要创新授课风格和教学方法,课堂上多一点互动,融入更多的情景化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模仿学习礼仪动作和语言,一起跟着做。

二、基于贵州民族地区高职生礼仪教育诉求的思考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大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知人”,尤其重视“知”学生,因材施教。调研分析贵州高职学生对礼仪教育的诉求,知晓他们“心中”理想的礼仪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思考相关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一)科学激发学生的仁德之心和学礼、行礼的兴趣。

调研得知,当前贵州民族地区高职礼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如何让贵州高职学生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树立礼仪课程在高职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呢?这是当前礼仪教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倾听学生的心声,激发学生的仁德之心。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礼仪教育需要激发学生的仁德之心,唤醒他们学礼行礼的灵魂,“引导高职大学生陶冶礼仪情感,礼仪必须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认可才会使之‘心甘情愿,甚至‘情不自禁地遵循礼仪规范”[2](41-46)。只有情感上认可知晓,才会学习和掌握礼仪规范。

(1)多角度讲述中华礼仪文化、礼仪起源发展,多形式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故事,运用深厚的礼仪文化底蕴和能激起学生共鸣的中国古今文化经典礼仪故事唤醒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和传承礼仪的历史责任感。人们常说:“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知之深。”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过程又对认识过程具有反作用。

(2)展示某些大学生存在的不道德问题、无礼现象,激发学生礼仪担当的使命感和内在仁德之心。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受人尊重的内心需要,学生会对当前存在的不道德问题、无礼现象感到愤怒,产生“惩恶扬善”获得别人尊重的冲动。

(3)调研分析高职生不重视礼仪学习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对策。“对于意识的培养,学校在开展课程的同时,要对大学生的意识现状进行调查,从问题的原因出发,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3](51)。如,调研发现,在当今信息化发展时代,学生存在功利化倾向,认为如果今天学的知识在今天或明天无用武之地,就没有学习的必要和动力。对于学习礼仪,必须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礼仪学习需要不断地模拟练习和实践,练习和实践达到一定的量,养成个人习惯,个人礼仪素养才能够达到质变或蜕变,礼仪教师可以为学生画出一个自我蜕变的图,也许学生能够更形象地理解。

2.推动礼仪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兴趣是指趋向某一对象活动的内在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多种教育机制加以培养形成”[4](211)。(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老师把学生看作渴望学习的人,学生才更有可能成为渴望学习的人”[4](235)。礼仪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渴望学习礼仪、担当传承礼仪的人,在礼仪课堂上,将学生称为有礼之人、文明的大学生、礼仪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并且将礼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制作成标语张贴在礼仪实训室醒目位置,时刻激励学生。

(2)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發其学习兴趣”[4](233)。因此,礼仪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大胆设想,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极大享受。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激发学习礼仪的兴趣。“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是极好的手段”[4](236)。礼仪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活动的指导,培养学习礼仪的兴趣。为学生推荐相关礼仪经典书籍,并在礼仪课堂上设计5分钟—10分钟的礼仪课外阅读内容分享。因为礼仪课堂的学习和实训时间比较有限,礼仪教师可以设计课外活动作业,如,社区礼仪服务活动,或送礼仪到小学或者特殊学校,或者参观调研贵州民族地区礼仪风俗习惯,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小型的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4)积极及时反馈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结果的反馈,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又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4](237)。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及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的及时反馈,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反馈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要打分,可以给出等级评定,不要打叉,可以标注出来,呵护学生的上进心、闪光点,公平公正地给出评语,对闪光的地方加以表扬,对错误的地方委婉地指出来,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5](46)。

(二)学校师生与行业企业人士共同开发具有贵州民族地方特色的礼仪教材。

调研得知,当前贵州礼仪教育存在的第二大问题是“学生没有合适的礼仪教材,学习效率较低”。如何编写具有贵州民族地方特色的礼仪教材便成为当务之急。

1.充分挖掘和利用贵州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礼仪校本课程和教材。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提到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重要意义。《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道:“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贵州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大学生礼仪校本课程和教材,并且将经典诵读引入礼仪校本教材。根据贵州高职学生对礼仪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开课学期、引入地方优秀风俗文化的方式及理想的礼仪课堂的建议,思考开发编写贵州地方特色大学生礼仪。

2.多种形式发挥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在礼仪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提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加强技术技能文化积累,开展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进学校活动,促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或亲自走进礼仪课堂的形式,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提出建议等方式。听取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对编写礼仪教材的建议,或者请他们编写教材内容。积极发挥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在礼仪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作用。

3.合理开发利用音乐和茶艺,编写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乐的作用,是从内部来化性,《乐记》说‘致乐以致心,是要解决礼的根源问题”“音乐能在顷刻之际影响人的情绪,而且最为民众喜闻乐见,如果运用得法,不仅成本最少,而且收效最快”[6](66)。选用开发与当今时代发展节拍和谐共振的音乐,净化人的心灵和生命,感化学生,发挥音乐魅力在礼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贵州民族地方的茶文化和茶艺,“通过学习茶文化塑造大学生的人际观念、研习茶艺培养技能、开展茶文化交流会提升人格素养、参观茶园提升劳动品德”[7](219)。雅致、静心的茶文化,可以激发学生提高自己修养的需要,运用茶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处世涵养。

4.优化教材编写团队的人员结构,动态完善发展礼仪教材。教育部關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提道:“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对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优化课程体系的需要,专业课程教材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强调实践性。适应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这就要求在编写环节,“教材编写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包含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8],礼仪教材的编写团队需要有礼仪服务学科专业领域专家、贵州民族地区礼仪教科研人员、礼仪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以及持续进行培训、指导、回访等跟踪服务和研究的礼仪教师专家团队,为修订完善教材提供稳定支持。

(三)加强礼仪课程有关校内外实训室的建设。

“职业能力来自实习实训,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更需要在实习实训中养成”[9](532)。实训条件的支持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调研发现,多数高职生“理想的礼仪课堂”是齐全的实训设备和活泼的礼仪氛围,在回答“你理想中的礼仪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时,约40.0%的学生认为应该是齐全实训设备的综合实训课。即有专门的礼仪理实一体化教室,有定制的各种场合需要穿的标准礼仪服装,实训设备齐全的综合礼仪实训室,可以开展丰富的礼仪实践项目。

“学习礼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反复运用,重复体验,持之以恒”“强化礼仪教育,应注重礼仪实践,培养礼仪习惯”[10](89)。礼仪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客观上需要实训设施,但是,贵州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缺乏礼仪课程有关校内外实训室和实训设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增加对礼仪实训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礼仪课程有关校内外实训室建设,如,建设礼仪阅读室、礼仪社团活动室等。

(四)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调研得知,高职学生理想的礼仪课堂还需要生动、活泼的礼仪氛围。高职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较弱,需要氛围感染和外部力量的促进。

1.校园礼仪文化和氛围的营造。当前学生通过公共素质讲座的方式学习礼仪效果差,建议高职院校赋予礼仪课程应有地位。第一,增加礼仪课程的课时数,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将礼仪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18学时改为36学时,重视各专业学生对礼仪的学习,并且“将礼仪制度化,严格考评,可以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改掉一些不良习惯,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文明修养,真正成为‘知书达礼的人”[11](45)。即定礼制、严考评,渐成方圆。第二,发挥校园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显性文化指通过物化产品和行为规则等表现出来的,能直观感受的文化形式,通常表常表现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12]。利用好校园显性文化,如,将校园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宣传标语张贴在公共场所醒目处,在教学大楼出入口安放镜子,供师生整理仪容仪表。食堂、行政服务等窗口带头讲究仪表仪容,礼仪礼貌服务。又如,学校举行礼仪知识大赛、和谐校园演讲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制服,在重要的仪式场合教师要身体力行,符合仪式礼仪,体现对礼仪的重视[13](159)。“隐性文化指隐藏在显性文化背后对学科文化起指导作用的文化形式,通常表现为精神文化”[12]。合理利用校园隐性文化,并与显性文化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观念性隐性文化,体现对学生学习礼仪和践行礼仪的引导和期待。

2.家庭礼仪氛围的营造。家庭是礼仪实践第一实训基地,礼仪的学习和实践不仅需要学校的礼仪氛围,而且需要学生家长的参与和督促,需要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礼仪氛围,大多数学生家长对礼仪了解较少,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家庭礼仪教育,“高校可以开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礼仪咨询,开办形式多样的家教栏目,以指导家长有效地对子女实施礼仪教育,培养大学生真、善、美的性情”[14](37)。礼仪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为学生家长提供相关礼仪讲座或咨询,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同时发挥学生的力量,为家庭营造良好礼仪氛围。

参考文献:

[1]孔丘,著.论语[M].陈典,译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2]牟兰.高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3]韩泉.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7).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刘菊.高职学生课程作业问题的调研分析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2).

[6]彭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7]李雅蕉.茶文化对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的价值与机制研究[J].福建茶叶,2017(3).

[8]杜云英.推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EB/OL](2020-3-10). http: //www. moe. gov. 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20n/2020_zt04/jiedu/zhuanjia/202004/t20200408_441432.html.

[9]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白然,康光辉,李焕旭.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及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6).

[11]董明慧,张学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礼仪教育[J].职业时空,2007(5).

[12]陈永明.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3]秦汝芳,王宏.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养成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2(11).

[14]杨俊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研究[J].才智,2017(3).

课题项目:2017年度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项目“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编号:trzy-2017-sk41)。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高职生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