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怡微小说的“痛感”书写

2020-03-18吴靖玮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书写

吴靖玮

摘   要: 张怡微是“80后”女作家群体的重要一员。她的创作,以亲身生活过的上海工人新村为故事背景,描摹新村居民的世俗日常和波折人生。在张怡微的小说中,人们常以情感“疼痛”的面貌出现在读者眼前,“痛感”书写成为构筑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作者的“家族试验”系列为例,考察其小说的“痛感”书写方式。

关键词: 张怡微   “痛感”书写   “家族试验”   情感困境

一、引言

不同于新时期文学前二十年鲜明的文学类型划分,二十一世纪文学研究者基于战略性思考,以代际作为文学作家和作品的划分依据,类似“70后作家”“80后作家”的名称由此产生。女性作家作为在文坛上发出独特声音和具有独特写作风貌的群体,自然成为代际作家中具有特殊研究意义的对象,对于“80后女作家”群体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张怡微作为“80后女作家”的重要一员,以独具视角的关注点书写上海人视野中逐渐消失的田林新村和小闸镇,书写一代居民或少年或青年的成长史和心灵史,从而为二十一世纪以来女性作家的城市书写和情感写作贡献了重要力量。张怡微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充溢着“疼痛”之感的生命经历,有时甚至是不堪回首的过往和无法言说的苦痛,“痛感”书写自然而然成为张怡微小说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家族试验”系列小说是张怡微文学创作的核心一环,主要包括《你所不知道的夜晚》《细民盛宴》和《家族试验》三部长篇。该系列作品最清楚也最完整地展现出作家对于居民世俗日常与波折人生之“疼痛”的把握,自然是走进张怡微小说“痛感”书写的一把万能钥匙。

二、童年之“痛”

对于任何个体而言,童年时期都是其一生中经历的首个能够被长久记忆的阶段,张怡微深谙于此,并将个人在童年时代面临的伤痕作为“痛感”书写的关键一环。张怡微笔下的人物在童年时期总是经历被抛弃、被分离的命运,正如《你所不知道的夜晚》中的姐姐茉莉,因为妹妹“玫瑰的出世,又逢着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母亲实在无力抚养两个女童”①(16),便被送到了老家乡下,交给姨母照料,从此与父母分离了三年。茉莉的内心无疑是伤心痛苦的,“她甚至绞尽脑汁回忆自己当时是否做错了事,令母亲不欢喜她,才将她送到乡下来”①(17),以至于后来茉莉一直认为因为妹妹才使她与家人分离,因为妹妹才使她离开上海,所以姐妹两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敌对的关系和状态之中。

无独有偶,《细民盛宴》开篇就是主人公“我”在爷爷快要离开人世之时参加奔丧,也在这里见到了各自心怀鬼胎的一大家子亲戚,对于过往的回忆就从这里开始叙述。从小“我”父母就处于面和心不和的状态,父亲常年在外使得夫妻之间基本没有过多的交流,很难照顾家庭,母亲的一个朋友就肩负起日常帮衬的职责。父母最终走上了离婚的道路。“我”不得不长期游走于父亲与“梅娘”、母亲与继父之间。虽有四个父母,却没有得到真正的爱,因为父母都拥有了各自的家庭。这样的伤痛一直延续到长大成人,在与“小茂”恋爱和结婚的道路上,四个父母成为最大的阻碍,每个人都想获得婆家的彩礼钱,婆家要求在公众场合只能出现其中一个家庭,使得“我”终究没有能顺利结婚。

三、人际关系之“痛”

既然为“家族试验”题材,自然整个小说是以家族与家族中的人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庞大家族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与利益关系成为重要的书写对象。张怡微笔下的人际关系始终不是完美和顺畅的,总是充溢着各种诱惑、混乱与伤痛。

人际关系之“痛”的第一部分便是子女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前文已经分析过,童年之“痛”究其原因是与家人的分离,这痛感之中是肉身的孤独与情感的寂寥。当我们反观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时,便可发现问题的端倪。在张怡微的书写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与联结具有畸形意味,不仅体现在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掌控、控制和专横,而且表现在孩子,特别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对于父亲扭曲的爱。张怡微作品中的主人公皆为女性,基本是处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女生,因此很容易对父亲产生超越于父女之情的爱恋。此时作者将其放置在与父亲分离分别,或父母重组家庭的背景之中,“疼痛”之感油然而生。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所不知道的夜晚》中茉莉经历“上山下乡”之后见到父亲会根本不受控制似的痛哭流涕,为什么《细民盛宴》中“我”会对于母亲的选择和百般宠爱我的继父抱有如此大的敌意。男性是安全感的象征,女性世界中男性特别是父亲这个特殊角色的缺失,毫无疑问会导致情感伤痕,“痛感”就在此得以显现。除此之外,《细民盛宴》书写的“我”深深爱着父亲,而父亲却对母亲十分痴迷,“我”与父亲之间始终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巨大鸿沟,“岁月并没有在我们之间起到任何温柔的弥合作用”②(28)。父亲在作者笔下是毫无尊严、毫无地位的,他会对“我”提各种要求获得一点可悲的自尊,“我”却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我”希望的是与父亲单独吃一顿饭,谈谈爱情相关种种,“但这一生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机会”③(22)。父亲意识不到“我”在他身上倾注的热忱和期待是怎样一步一步消磨殆尽的。“‘我花了几年时间终于承认他不爱‘我,他让‘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失恋”③(22)。

人际关系之“痛”的第二部分便是与家族内形形色色各色人等之间的恩怨情仇。《细民盛宴》开篇是爷爷即将离开人世,平常老死不相往来的亲戚们因为奔喪而重新团聚,本应该是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却最终成为可笑的闹剧。家中连嘘寒问暖都没有,有的只是或说三道四、评头论足,或互相嘲讽对方生命中的差池。所谓的血缘,所谓的亲情,在物质利益面前全部黯然失色以至于不值一提。爷爷退休时打好的棺材,因为小爷叔结婚时没有家具而被无情拆除打成家具,小爷叔在爷爷临死时却依旧在上海轧姘头;几个儿子不管卧病在床的父亲,反倒忙着各自的事情;奶奶的哀愁被彻底淹没在麻将桌洗牌的喧哗之中……张怡微在此极尽反讽之语气、悲叹之态度,“写出了上海大自鸣钟老宅将被拆迁的情境下,每个人的居心叵测、尔虞我诈”③(22),也写出了“这个虚张声势的大家族内部的自私凉薄”③(22)。

人际关系之“痛”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书写出来,人们在这“痛”中也曾反抗过,坚决斗争,但最终还是选择从围城中走出,与世界达成和解。正如作者在《细民盛宴》中写道:“我与我的父亲、母亲,繼父、继母,我与他们新家庭的新成员,我们以我们的平凡走过我们的青春,以我们的牺牲浪掷于魔幻的上海,无论经历多少挣扎,才终于走向沉默的协商。”②(104)

四、身份确证之“痛”

管新生在《工人新村往事》一文中谈到上海的文学地标时说:“代表上海开埠至今的建筑文化分为两类:一类是因太平天国战争而诞生的以石库门为代表的前殖民时代的经典建筑;还有一类是体现1949年以后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流的工人新村。”④(95)工人新村是上海特殊时期和特殊社会历史背景的烙印,承载着上海一段时期内的独特记忆,也承载着一代上海居民的记忆。工人新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整体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村居民难以言说和难以确证的身份象征。

工人新村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与社会主流工人阶级相适应从而建设的地区,以改进工人生活和居住环境。工人新村一般处于比较偏远的位置,和当时上海的中心黄浦江西岸有着相当一段距离。工人新村的建设完全排斥和消除了老上海十里洋场的风格,结构成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楼房,千篇一律、千楼一面是其显著特色,然而谁都无法否认这里又的确是上海的组成构件。对于工人新村居民而言,身份确证便成为他们心中潜藏的伤痛,张怡微在小说中完全没有避讳这点事实,反而将居民的心理描摹得细致入微。工人新村既属于上海,又不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洋场上海,因此新村居民既拥有身为上海人的高傲,又拥有“都市边缘人”的自卑。最直接地体现在《你所不知道的夜晚》主人公茉莉身上,在常州寄养的四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上海,“茉莉心中对于上海的记忆,始终不曾磨灭,自呈一墨宁静、自矜的底蕴,涟漪心底”①(16),她“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里,不属于戚墅堰,不属于善良的姨婆和乡里乡亲”①(17),“她才不是农民,不该从小农民长成大农民,她是上海人”①(17)。在张怡微笔下,茉莉的童年之“痛”,绝不仅仅因为与父母的分离,更多的是因为与上海的分离,在她心中,她属于上海,而不是常州这座江南小城。因此,“她是绝不会在自己口中流露出丝毫乡音的”“她努力使自己忘了童年,意味忘记了那些焦虑的守望,一切记忆就能重新书写”①(21)。但是工人新村却真真实实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埠上海滩,正如小说中所说,“‘田林的存在,就仿佛是上海的背面,也好像是光鲜舞台的后台,作为一个配补的要素游刃于主流精神以外”①(8),“从对上海广义的认知来看,此时田林的上海人,和所有非上海人的审美是趋同的。他们即使身在上海,对这座城市的本质却看不通透。他们心中怀抱着一个名叫‘上海的梦,伴随着成长,好像一个温柔的祝福”①(11)。努力地构建自己的上海身份,难以获得一致性的认知,可谓张怡微为我们展现出的身份认证之“痛感”表征。

五、结语

作为“80后女作家”代表的张怡微,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为我们展现出人生种种经历及生命体验深层的“疼痛”之感。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能是一袭华美的袍,纵然是,尚且也会爬满了蚤子。张怡微的小说以“田林新村”这个上海特殊的地理空间为背景,以家族为书写对象,深切体察生活的“痛感”体验,可以说无疑为二十一世纪现实主义女性写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释:

①张怡微.你所不知道的夜晚[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②张怡微.细民盛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③舒薇.“80后”女作家的城市书写[D].太原:山西大学,2018.

④管新生.工人新村往事[J].上海文学,2015(10).

参考文献:

[1]张怡微.你所不知道的夜晚[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2]张怡微.细民盛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3]张怡微.家族试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4]管新生.工人新村·上海的另一种叙事记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

[5]舒薇.“80后”女作家的城市书写[D].太原:山西大学,2018.

[6]管新生.工人新村往事[J].上海文学,2015(10).

[7]王嘉慧.论张怡微小说中的空间建构及身份认同[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8]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书写
幼儿前书写从三岁开始准备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开封战“疫”:用行动书写人大担当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写的快乐
书写春天的“草”
对书写笔的新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