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视角下我国纸及纸制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2020-03-17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纸制品生产率排放量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以发展经济为目的而进行工业化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日益增大,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如果这一现实情况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将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现阶段国际主张摒弃原有的高经济高排放的模式,致力于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企业由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转型,以此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政府的态度也是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指出要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做到生态文明建设,为此需要各个产业配合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造纸产业一直以来都是碳排放量高的产业,因此对造纸产业而言着力发展低碳造纸,一方面可以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并节约造纸产业自身的损耗进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产业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也会在倡导低碳经济的现今国际市场上,具备更高的国际竞争力。

二、低碳竞争力测度指标的选取

为研究中国纸及纸制品在低碳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取了两个低碳指标来衡量中国纸及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分别是碳排放强度和碳生产率。同时选取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6个主要纸及纸制品出口国为参考对象,通过各个国家的数据分别计算7个国家纸及纸制品生产的低碳指标并制作图表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低碳视角下中国纸及纸制品在主要纸制品出口国中的国际竞争力。

(一)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排放强度的公式为:碳排放强度=一国某一时期造纸产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一国某一时期造纸产业工业总产量。

可以通过碳排放强度数值的大小来判断一国低碳竞争力的大小。碳排放强度数值越高,则一国低碳竞争力越高;反之越低。

(二)碳生产率

碳生产率又称为“碳均GDP”,是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碳生产率与“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的关系为互为倒数关系。通过现行统计数据中的“万元GDP能耗”,可较为便利、准确地计算出一个地区或某一产业的碳生产率水平。

碳生产率的公式为:碳生产率=GDP/碳排放量。

三、低碳视角下我国纸及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碳排放强度分析

图1 2009-2017年世界主要造纸国纸及纸制品碳排放强度指数

从2009-2017年的碳排放强度指标数据来看,中国造纸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处于中等水平,年均碳排放强度为4.18吨/万美元。2009-2017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在逐年减少。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说明中国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中国造纸产业在对应气候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除德国以外,是七国中碳排放强度第二低的国家且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七国中也处于领先的地位。其中德国造纸产业的碳排放强度最低,年均碳排放强度1.88吨/万美元,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日本碳排放强度也较低,变化趋势趋于稳定,国际竞争力稍次之。七国中加拿大造纸产业的碳排放量最高,为9.56吨/万美元,但加拿大碳排放强度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二)碳生产率分析

图2 2009-2017年世界主要造纸国纸及纸制品碳生产率指数

从2009-2017年世界主要造纸国纸及纸制品碳生产率来看,中国碳生产率在七国中,位于最后一名,年碳生产率数据围绕0.24万美元/吨上下波动且增幅缓慢。与其余各国相比差距较大,国际竞争力较低。其中瑞典的碳生产率指数数据最好,国际竞争力最强,年碳生产率数据围绕3.72万美元/吨上下波动,虽然2009-2017年有小幅度的回落,但整体是上升趋势,位于七国中的领先地位。日本、芬兰和德国的碳生产率整体表现为小幅度的增长,三者的年均碳生产率分别为1.53万美元/吨、1.66万美元/吨和 1.65万美元/吨,差别不大,位于碳生产率的第二梯队。美国和加拿大的碳生产率的趋势较一致,小幅度增加,年均碳生产率分别为1.01万美元/吨和1.12万美元/吨,国际竞争力一般。

综合以上两条数据,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三个国家,由于下降的空间有限所以整体上下降幅度不大。其余四个国家的碳排放强度较大,近年来加强了对碳排放的重视,使得碳排放强度呈现迅速下降的趋势。中国造纸产业的增长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高耗能和高排放的造纸企业还比较多。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造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为低碳造纸的顺利发展做出了许多的尝试和改进,使得我国的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碳生产率方面,我国劣势明显,与发达国家碳生产率差距明显,应重点加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低碳造纸业起步较晚,且处于低碳造纸的初级阶段。

四、影响我国低碳纸及纸制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政策因素

当前,我国低碳造纸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我国在制度保障上,要探索建立体现低碳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低碳造纸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补偿制度,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评价监测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尽可能分近、中、远三个阶段来规划国家型低碳造纸战略。进而通过政府来引导产业尽快的做出由高碳造纸到低碳造纸的转型。

(二)低碳技术的阻碍

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研发不成熟,起步较晚,又因为我国科研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目前对国内低碳技术需求的空白主要依靠进口外国发达国家的科研技术来填补。这只能在很小一部分程度上来解决现有问题。从发达国家进口低碳造纸技术,价格昂贵,同时这样拉升了自身产品成本,而中国一直以来都以低成本低价立足于国际市场,引进外来科技会使得我国丧失长期以来积攒的优势。同时进口外来科技会对外国科技产生依赖,进而不利于中国对低碳技术的自我研发。而且外国也不会出售核心的低碳造纸技术,这使得我国的低碳造纸“名不副实”。这些因素,不利于我国推广低碳造纸,不利于促进我国低碳造纸业的发展。

(三)现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中国造纸业现存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造纸碳排放量始终居高不下的又一大原因。小型企业过多,大型企业相对较少是我国造纸产业的一个特点。造纸产业零散化,不集中所带来的一个弊端是,造纸产业难以将资源高效的利用,未达成规模经济,这就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浪费从而不能实现最优化的生产,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状。同时小型企业缺乏人才,不能对市场加以准确的判断,缺少足够的资金来进行低碳造纸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利用低碳指标对中国纸及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系统评估与国际比较分析。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从现阶段低碳指标来衡量中国纸及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纸及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都要弱于其他主要纸及纸制品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在七个国家中排名第七,可见中国是一个纸制品出口大国而不是一个纸质品出口强国。低碳造纸上,低碳造纸的政策欠缺和不成熟,现阶段低碳造纸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大;主要低碳造纸技术大多引自国外,国内缺乏自主研发的执行力;低碳造纸规定不完善,造纸技术标准不统一,存在着技术转化率和利用率低的现实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对发展低碳造纸进行详细的规化,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市场失灵的问题,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或对企业进行高碳的罚款或是低碳生产的补贴,增强低碳消费意识并且应提高造纸产业的社会责任,进而整体提高中国纸及纸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纸制品生产率排放量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跟踪导练(三)4
简析造纸行业现状与纸制品检验
中国纸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土耳其国际文具、纸制品及办公用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