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2020-03-17丁百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

丁百放

目前国外研究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前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威胁,已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为复发性高、转移性大、死亡率高及预后性差等,对生活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若较重病情可能会造成排斥性,对治疗效果与预后有严重影响,对患者的康复很不利[1,2]。发病率与绝经时年龄晚、不孕、遗传、肥胖、生活环境、生活饮食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3]。乳腺癌发病初期时症状不明显,不被患者重视,随病情发展,疼痛度剧增,甚至发生了其他并发症。在诊断时多数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存在较高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质量。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威胁,并得到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充分关注。在临床上手术是乳腺癌首选的根治性方法。癌症的早期诊断率较低,无法进行手术的晚期癌症患者需要通过化疗延长生命[4,5]。化疗是最重要的替代疗法,其主要通过采用化学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目前,临床治疗晚期癌症主要采用化疗方案,但不良反应在化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使生命质量明显降低,因此须与其他药物辅助治疗。相关学者对中国传统医学在晚期癌症的临床治疗研究已越来越多,发现中国传统医学治疗晚期癌症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开发了参芪扶正注射液,其已成为传统上的一种中药类辅助复方注射剂,临床上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心力衰竭等方面作用明显,并已得到大量证实[6]。因此本文通过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考察分析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5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56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51 岁,平均年龄(34.3±11.1)岁;病程4 个月~2.5 年,平均病程(1.3±0.8)年。治疗组患者年龄28~55 岁,平均年龄(36.7±11.8)岁;病程3 个月~2.4 年,平均病程(1.2±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病程8~28 个月;临床患者资料较完整,积极配合;所纳入者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心、肾内科疾病;配合不积极。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CAF 化疗治疗,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国药准字H14023686,规格:200 mg)500 mg/m2;阿霉素(曾用名: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5983,规格:10 mg)50 mg/m2;氟尿嘧啶(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223,规格:250 mg)750 mg/m2;1 次/d,静脉滴注,化疗2 个周期,共28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参芪扶正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国药准字Z19990065,规格:250 ml),250 ml/次,1 次/d,静脉滴注,治疗2 个周期,共28 d。在治疗期间同时给予止吐、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7]。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8]:完全缓解为病灶全部已消失;部分缓解为病灶的直径总和降低≥30%;稳定为病灶直径总和降低<30%;进展为出现新病灶甚至加重。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4.2 治疗前后炎症与免疫指标 在化疗前后空腹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采用免疫吸附法及双抗体夹心酶方法对患者血清IL-10、IL-4、IL-2、IFN-γ 水平进行检测,检测仪采用Calibur 美国BD 公司流式细胞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具体操作按说明书[3]。

1.4.3 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水肿、胸痛、白细胞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与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IL-4、IL-2、IFN-γ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0 (136.4±31.3)μg/L、IL-4(85.6±27.4)μg/L 均低于对照组的(171.1±34.4)、(101.3±26.9)μg/L,血清IL-2(56.4±14.3)μg/L、IFN-γ(66.4±10.0)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41.0±12.4)、(51.0±9.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出现水肿 1 例,白细胞下降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2/28);对照组出现水肿3 例,胸痛2 例,白细胞下降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8/28);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与免疫指标比较(,μg/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与免疫指标比较(,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截至目前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出无痛性、质地硬、小肿块不易推动,随疾病的进展可表现出“酒窝征”、骨转移等[9],在医学领域中实施外科治疗、放射疗法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据报道发病人群渐趋于年轻态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采用肿瘤根治术切除,因组织切除范围广使患者的第二性征丧失,且术后患者形体残缺、上肢活动严重出现障碍,临床应用受一定的限制。目前,临床治疗晚期癌症的主要方法为化疗方案,但因不良反应较大且部分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因此,保证肿瘤控制效果同时改善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为临床研究热点[10]。在临床上手术虽是根治性治疗方法首选,但对晚期癌症患者而言根治性治疗机会已错失,因此寻求替代治疗、控制病情恶化是治疗的首要目的。化疗是最主要的替代疗法,但不良反应在化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明显降低生命质量。选择放疗肿瘤患者其本身的免疫力相对较低,身体虚弱,作为一类特定人群更需要提高生存质量,有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在恶性肿瘤防治中中医药方案不断备受相关研究者的关注。有研究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药物包括黄芪、党参,具有益气扶正药理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得知参芪扶正注射液可用在气虚证肿瘤等辅助治疗中,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抗疲劳、镇静、催眠、抗惊厥[11-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0 (136.4±31.3)μg/L、IL-4(85.6±27.4)μg/L 均低于对照组的(171.1±34.4)、(101.3±26.9)μg/L,血清IL-2(56.4±14.3)μg/L、IFN-γ(66.4±10.0)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41.0±12.4)、(51.0±9.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乳腺癌,能增强乳腺癌患者的机体免疫水平、提升生命质量,有助于控制病情,临床具有指导价值。

综上所述,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参芪扶正注射液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