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肝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0-03-17王红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血氨肝性氨酸

王红启

肝性脑病是由重症肝病引起的一种中枢系统功能失调为主的综合征,其发病基础主要为氨代谢紊乱,是重症肝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其发病机制复杂,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临床上多运用综合性治疗方法治疗肝性脑病患者,效果欠佳。有研究表明,门冬氨酸鸟氨酸能降低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液中的血氨水平,缓解患者的中枢神经症状,为治疗肝性脑病的理想药物之一[1]。选取本院2015 年6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76 例肝性脑病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法和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在肝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6 月~2018 年12 月于本院治疗的76 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7 例)和对照组(39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41.60±9.1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43.20±9.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了解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以便后续治疗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药物用量。对照组患者予以补充精氨酸、必要的蛋白质及抗感染药物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将10 g 门冬氨酸鸟氨酸(德国麦氏大药厂,注册证号H20080464,规格:10 ml∶5 g)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持续用药14 d。医疗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其他常规治疗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氨、肝功能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包括ALT、TBIL。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血氨水平基本正常。好转: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氨水平明显好转。无效:临床表现及血氨水平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氨、ALT、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肝性脑病(h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肝功能严重损伤引起机体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是肝衰竭及晚期肝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肝病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众多,目前未完全阐明,而高氨血症和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研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2-5]。研究表明,肝病患者谷氨酰酶的编码基因常常发生变异,活性上调,进而导致患者小肠细胞的谷氨酰酶可以分解谷氨酰胺产生更多的氨。而由于水钠摄入限制、利尿等因素,造成肝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进而导致血氨经肾脏排出较少。氨在大脑胶质细胞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酰胺,而谷氨酰胺反作用可以使胶质细胞发生肿胀,并且可以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导致脑细胞能量代谢紊乱,脑水肿发生,产生一系列肝性脑病的中枢系统紊乱症状[2]。

门冬氨酸鸟氨酸最初用于解酒治疗,随着医疗的发展,门冬氨酸鸟氨酸在肝病治疗中应用更加广泛,对肝损伤、脂肪肝、肝性脑病等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门冬氨酸鸟氨酸是一种谷氨酰胺和尿素合成的底物,其可以影响谷氨酰胺和尿素的合成过程,而鸟氨酸参与了氨解毒的全过程[6-10]。此外,门冬氨酸还参与肝细胞遗传物质合成代谢过程,有利于修复损伤的肝细胞,加快患者的肝功能恢复。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氨、ALT、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氨(55.4±24.2)μmol/L、ALT(31.52±4.24)U/L、TBIL(91±22)μmol/L低于对照组的(90.4±31.2)μmol/L、(78.78±9.24)U/L、(123±2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氨水平。其治疗的机制可能为其参与了人体尿素循环和氨解毒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促进氨的快速代谢,进而降低人体血氨水平。此外,有研究表明,门冬氨酸鸟氨酸还参与了肝细胞的三羧酸循环以及遗传物质的合成过程,不仅能够增强能量代谢,而且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提高肝细胞代谢胆红素的能力,进而使肝细胞的功能得以恢复[11,12]。

综上所述,门冬氨酸鸟氨酸在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纠正肝性脑病临床症状方面有确切疗效,并且优于其他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血氨肝性氨酸
不同储运条件对UHT 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影响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酸化肠道治疗肝硬化伴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血氨水平影响
肉牛尿素中毒的诊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