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

2020-03-17徐磊冷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膀胱癌出血量膀胱

徐磊 冷欣

膀胱癌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男性膀胱癌发病率极高,在全身肿瘤中排名第八,女性膀胱癌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但在肿瘤发病率中也很高[1]。临床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膀胱癌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寿命。但该手术方法创伤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造成了患者的性功能损伤[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问题[3]。对于早期膀胱癌患者,可通过经尿道电切术进行切除,并可根据肿瘤的分级调整相应的手术部位,现为了探究将该治疗方案应用于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特选取76 例早期膀胱癌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膀胱癌患者76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7 例;年龄35~76 岁,平均年龄(51.93±8.03)岁;肿瘤直径1~3.5 cm,平均肿瘤直径(2.54±0.52)cm;肿瘤分布位置:4 例在膀胱颈,2 例在后壁,15 例在右侧膀胱壁,17 例在左侧膀胱壁;肿瘤多发19 例,肿瘤单发1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36~77 岁,平均年龄(52.01±8.33)岁;肿瘤直径1~3.5 cm,平均肿瘤直径(2.61±0.54)cm;肿瘤分布位置:4 例在膀胱颈,3 例在后壁,13 例在右侧膀胱壁,18 例在左侧膀胱壁;肿瘤多发18 例,肿瘤单发2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布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4]①配合随访,治疗完整者;②未见其他恶性肿瘤;③符合膀胱癌手术治疗要求;④病理检查显示非浸润性膀胱癌;⑤知情同意书被患者签署,且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5]①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远处转移、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既往无抗肿瘤治疗史;③失访;④合并其他疾病;⑤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电切镜系统型号为Fe27 型,生产厂家为日本OLYMPUS 公司,设置电切功率为120~160 W,电凝功率为60~80 W。将患者调整为膀胱截石位体位,给予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将电切镜经尿道送至膀胱,插入过程需缓慢,对膀胱癌病灶位置进行探查,将切除范围进行规划,由于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疾病类型均属于浅表性,将肿瘤基底周围2 cm 范围以及肿瘤病灶的范围作为切除范围,以肿瘤完整切除至浅肌层、从外到内、从浅到深的顺序进行电切,切除后对周围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肿瘤残留物,再对周围黏膜组织以及基底创面应用电凝设备电灼,并对手术区域应用蒸馏水多次冲洗,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如无,则将导尿管置入,再将电切设备缓慢撤出。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给予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腹部正中部位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切除范围同观察组。

术后给予两组患者膀胱灌注化疗1 次/周,治疗方案:于40 ml 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0.9%)中加入20 mg 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983),留置2 h/次,连续治疗1.5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QLQ-C30 评分。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狭窄、闭孔神经反射异常、膀胱穿孔以及切口感染。根据QLQ-C30评分对患者在治疗6 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括总体症状以及情绪、角色、认知、躯体功能,每项均为百分制,功能评分与功能状况呈正比,症状评分与症状呈反比,功能评分越高,症状评分越低,则说明生存质量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7.48±6.01)ml,手术耗时为(35.14±4.98)min,导管留置时间为(2.98±0.66)d,住院天数为(7.39±1.19)d;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1.11±4.28)ml,手术耗时为(24.38±3.29)min,导管留置时间为(1.99±0.38)d,住院天数为(5.40±1.08)d;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发生尿道狭窄5 例,闭孔神经反射异常1 例,膀胱穿孔1 例,切口感染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10/38);观察组患者发生尿道狭窄0 例,闭孔神经反射异常3 例,膀胱穿孔4 例,切口感染0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7/38);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QLQ-C30 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症状评分为(39.87±3.4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1±4.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90.88±5.66)分、情绪功能评分(91.37±5.70)分、角色功能评分(92.01±5.39)分以及躯体功能评分(87.43±3.9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4.39)、(69.68±4.11)、(70.43±4.10)、(69.43±3.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膀胱癌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极高,尤其在男性群体中,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八位,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居第一位[6]。传统临床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延长了患者的寿命,但因手术的造成的创伤大,易伤到泌尿系统,且影响性功能[7]。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也不再简简单单是没有疾病或是消除虚弱状态,而是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全面恢复,社会生活的正常参与[8]。故为了探究更佳的治疗方案,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表明,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症状评分为(39.87±3.4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1±4.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90.88±5.66)分、情绪功能评分(91.37±5.70)分、角色功能评分(92.01±5.39)分以及躯体功能评分(87.43±3.9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4.39)、(69.68±4.11)、(70.43±4.10)、(69.43±3.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随着腔镜技术的成熟,经尿道电切术已逐渐应用于对该疾病的治疗中,该治疗方案有诊断疾病的作用,可提供肿瘤分级的相关信息,并可通过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其微创特点显著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但整体操作需要由技术娴熟的医师进行,下镜期间对膀胱易造成损伤,故膀胱穿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易造成闭孔神经反射异常,但该治疗方式可将微小病变放大,将病灶更为清晰的显现,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术后患者恢复更有利[9]。且经多项研究发现[10],两种治疗方案并发症发生率相当,故综合比较,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早期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膀胱癌出血量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膀胱镜的功与过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