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2020-03-17王涵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血肿

王涵伟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病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1]。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为有效反映脑损伤的指标[2]。本次研究以2017 年3 月~2018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07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3 月~2018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07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引流组(55 例)和开颅组(5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①患者无其他可能会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相关疾病;②自主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以及家属;③高血压史明确且出血量达到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④未超过抢救最佳时间。排除标准:①排除脑部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患者;②排除手术不耐受患者;③排除呼吸以及循环系统衰竭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引流组 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实施麻醉,以锥颅针确定颅骨表面穿刺点,钻颅等操作会带给患者恐惧感,适当与患者进行言语交流安抚心态。手术中一刀切至颅骨表面,主刀医生会与助手进行侧压迫皮缘,控制创面出口。用气动磨钻钻透位于脊柱上方的颅骨、颅骨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坚韧的薄层膜状结构,利用注射器缓慢抽吸出血肿总量。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每12 小时注射1 次尿激酶,夹闭引流管过程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等。术后1 d 将引流管拔除。

1.3.2 开颅组 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术前:全身麻醉,患者头部被放置在一个3 针颅骨固定装置中,该装置连接到桌子上并且在手术期间保持头部绝对静止。术中:做一皮肤切口,皮肤切口通常在发际线后面进行。使用头发保留技术,其中沿着所设置的切口仅1/4 英寸宽的区域被剃毛。然后进行开颅手术,打开颅骨皮肤和肌肉从骨头上抬起并向后折叠。用钻头在头骨上制作小的钻孔。钻孔允许作为开颅器的特殊锯进入。将切开的骨瓣抬起并移除以暴露硬脑膜。骨瓣安全地放在一边,并在手术结束时更换。打开硬脑膜清除血肿,并在结束后用缝合线缝合硬脑膜。将骨瓣放回原位,用钛板和螺钉固定在颅骨上。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评分及预后效果。①NIHSS 评分:采用NIHSS 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测评,评分范围0~42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②预后效果判定标准:良好:NIHSS评分为0~4 分,神经功能基本正常,生活可自理;中度残疾:NIHSS 评分为5~20 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行生活,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重度残疾:NIHSS 评分为21~41 分,不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大脑神经功能失调而造成的精神和身体活动能力大幅度降低;植物生存:42 分,认知能力完全丧失,仅保留一些本能性反射神经及能量代谢;病死。总有效率=(良好+中度残疾)/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最新版CHISS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组患者NIHSS 评分为(9.56±1.38)分,低于开颅组的(15.46±3.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 引流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开颅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开颅组术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n(%)]

3 讨论

自发性颅内出血每年占卒中发生率的10%~20%,在脑内出现非创伤性实质内出血的成年人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截止至今临床上应用频率最高的治疗方式,颅内血肿清除术虽然有效缓解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但是脑细胞受压后脑部结构及功能受损会引起脑部供氧不足,导致术后脑部发生局灶性供血的可能增加。

虽然不同的治疗方案均有利弊,但是因为开颅血肿清除术需要全身麻醉,术后应激反应较重,安全性与钻孔引流术比较略低,且手术时间过长,患者的麻醉量需求同步增多,直接影响苏醒质量。且开颅对脑组织损伤极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不利于术后康复[4-7]。钻孔引流术操作技术相较于开颅血肿清除术难度较低,适当局部麻醉减轻了对患者血管及脑组织的损伤,手术时间短,适合不耐受全身麻醉患者、累及丘脑等重要功能区患者[8-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组患者NIHSS 评分为(9.56±1.38)分,低于开颅组的(15.46±3.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开颅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血肿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