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役”期间非学校化教学环境下的和谐师生关系重构

2020-03-16

高等理科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战役师生关系师生

肖 岚

(江西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迎来了“全民网课”时代,但仓促上马的大规模网络在线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始终存在较大差异,使在互联网、新媒体冲击下原本脆弱的师生关系雪上加霜。在疫情的影响下,物理的课堂消失了,师生的真实交往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态的“非学校化社会”。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与教师联系在一起。在这种非学校化的学习环境中,自学的价值被无限放大,学生不再受到传统学校上课仪式的束缚,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什么和什么时候学,学习变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对于学生而言,在虚拟教学空间对着屏幕学习成为了新常态,自主学习、自我监督与调控成为了必备学习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脱离了学校的“仪式化”环境,教师的知识权威,上课的价值均大打折扣。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根教鞭的传统教学方式被完全打破。非学校化的教学场景要求教师除了能“教好书”,还要能驾驭各种教学软件,制作各种网络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疫情影响下的非学校化教学场景诞生了系列反常态的师生交往形式,严重加剧了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

笔者按照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分类就疫情期间的师生关系话题,随机采访了四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四位教师皆认为疫情期间的非学校化教学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相比,师生关系显得更加“松散”“疏离”“疏远”和“缺乏直接关联”。总体而言,疫情期间非学校化教学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失谐突出表现为单向沟通、认知错位和情感缺位三种反常态的师生交往形式。

第一,非学校化教学环境常常缺乏真实的课堂互动体验,形成单向沟通的师生交往

非学校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网络平台硬件资源和条件的制约,视频交流常常会发生延时和卡顿现象,还有教师担心自己的肖像一不小心成为学生聊天的表情包。教师大都以单纯的语音和文字与学生在线交流,以单向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致使虚拟的非学校化教学很难达到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教学效果。师生基本无法通过眼神、表情、行为来进行教学互动与沟通,极易造成双方反馈不及时,回应不到位,交流不畅通的单向而非双向的教学沟通与交往问题。

第二,非学校化教学环境很难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造成师生交往的认知错位

一方面,虚拟的教学场景很难成为模拟真实活动的实习场。教师很难在网络教学条件下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加上有些教师仅凭课后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非学校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目标和理念不一致,影响师生之间的认同与理解;另一方面,非学校化教学环境下的单向讲授型课堂很难保证教师对学生需求做出及时、正确、有效的判断。这可能导致教学过程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不理解和不认同,甚至出现师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辱骂教师的极端事件可以算是一种网络师生冲突的表现。

第三,非学校化教学环境容易忽视情感和心灵的交互沟通,导致师生交往的情感缺位

一方面,非学校化教学条件下的虚拟教学情境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非学校化教学条件下,教师往往关注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交流,忽视与学生之间差异化和多元化的情感交流。这往往导致师生之间的情感淡漠。一学期线上教学结束后,师生往往在对方心目中仅留下一个符号性的印象,甚至有学生连教师的名字都记不清。有教师戏称,自己就像超市的服务员,师生关系在交易结束后自行终止。

大多数学者认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主体间性关系,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最终目标。笔者认为,疫情期间非学校化学习环境所要求的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强调平等、自由、自助和愉快交往的关系。针对目前网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师生关系失谐问题,重构非学校化教学环境下的和谐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首先,利用网络虚拟教学空间,积极创设师生多元化双向互动体验平台。从线下到线上,联系师生的平台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创设虚拟学习社区,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社区内学习。例如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种类和主题的学习体验区,如讨论区、视频播放区、阅读区和作业辅导区等。教师可以将提前录好的微课、慕课以及系列网络视频资源放置在内,并设置一定的体验要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体验、留言反馈并与教师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沟通交流。利用网络技术创设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安全、舒适和自由的双向互动交往环境,并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其次,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努力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非常态化教学条件下的教学目标达成需要有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策略支持。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网络教学的特点,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产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和对教学实践的理解。在课前,师生应在对教学目标达成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开展网络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相关课程大纲预告,并进行课前调查和视频沟通。这样做可以一方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做出微调;另一方面使学生清楚课程学习的目标。在课中,最大化地模拟真实生活的学习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将师生的头像、名字及学校环境、学生生活元素加入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利用网络动画和视频互动体验的技术,建议有条件的教师可以露脸上课,多与学生进行视频交流互动,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积极采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如将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引入网络教学,打破在线知识讲授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打造以和学生讨论、答疑以及互动交流为主导的网络教学情境。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时反馈、测验、答疑、调查、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对每一堂课进行即时测试和课程效果调查反馈。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修正和改进,以保证教学效果。

最后,转变单一化的教师角色,形成深层次的新型和谐师生交往模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让学生“近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网络教学条件下尤为如此。不同于传统课堂,互联网的发达和网络知识信息的易获得性早已打破了教师知识权威的形象。非学校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单一化的知识传授角色,以育人和传道为首要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和个体成长的需要,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所谓“亲其师,重其道”,教师应注重个人的文化修养,积极打造 “亦师亦友”“心灵导师”等多元化的师生关系模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取向,促进师生关系友好、平等、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战役师生关系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战役中的你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