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高校社区实体商业发展困境调研与对策思考

2020-03-15洪旭亚沈娟凤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商户业态实体

洪旭亚 沈娟凤

后疫情高校社区实体商业发展困境调研与对策思考

洪旭亚 沈娟凤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严重冲击,高校推迟开学,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高校社区实体商业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复学后高校采取了较严格的管控措施,高校社区实体商业面临着客流减少、收入下降等经营压力和挑战。高校管理部门也面临着新的经营环境和管理问题。特殊时期,高校、商户、政府部门和学生的观念必将发生改变,高校社区实体商业在发展规划、管理模式、业态布局、消费者需求满足等多方面,都需要转型升级。

高校社区;实体商业;困境;对策

社区发展主要有住宅配套、邻里中心、社区购物中心三大模式。[1]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学习生活的特定区域组成了相对稳定、具有巨大消费市场的高校社区,由此也形成了特殊的高校社区商业。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高校推迟开学,以小店经济为主的高校社区实体商业无法开门营业。高校复学后,商户陆续复工,各高校都采取了较严格的校内管控举措,与过去相比,商户的经营现状堪忧,客流量减少、现金流减少、库存压力、用工压力等都影响了商户的生存和发展。疫情的冲击终会结束,但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将会给高校、政府、商户和师生带来长远的影响。社区商业是流通最末端、最贴近民生的商业形态,随着生活方式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社区商业的运作模式也需要有一系列转变。[2]针对后疫情时代,如何保持高校社区商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重点从商户的角度,对杭州钱塘新区高教园区的高校社区实体商业展开了调研。

一、高校社区实体商业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品质美好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的满足。

高校社区实体商业是主要以大学生为消费对象、由个体或企业承租高校临街出租房用于经营的商业业态,一般由高校负责日常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市场准入审批和监督。高校社区商业是重要的就业方式之一,解决了一定量社会劳动力或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灵活就业有积极意义。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社区商业不仅有效地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也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租金收入,补充了学校事业发展经费,同时该商业还与周边其他商圈形成了牢固的互动关系。

二、疫情对高校社区实体商业的影响

(一)延迟开学等措施给商户造成数月经营空窗期

按照惯例,商户都在农历元宵节过后普遍开门营业。但是2020年疫情爆发时正是学生寒假期间,疫情爆发后,高校延迟开学,学生均延迟返校。疫情缓解后属地政府出台复工复产的规定,但沿街商铺未经审批不得复工复产,高校大部分商户均比以往推迟开门营业。问卷调查显示,82%的商户5月份以后才复工营业,大部分都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月左右。这期间不能营业就等于没有收入,给商户带来非常大的压力,部分商户直接选择了退租。

(二)固定成本压力大,商户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

商户的固定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工和房租方面,日常的现金流基本靠营业额滚动使用,疫情后,房租、进货成本、学生消费习惯的改变导致营业下降,给商户带来了较大压力。据调查,90%的商户面临收入减少、租金压力、现金流短缺的问题,尽管省政府出台了给企业和工体工商户减免两个月房租的政策,但商户的资金周转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近60%的学生疫情后更多地选择了线上购物,同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学生的出行习惯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对商户来说直接造成人流量减少,营业额普遍下降,商户自己统计到店消费的人数仅有正常人流的4成。60%的商户认为这种局面只能再维持3-4个月左右。

(三)商户对行业发展缺乏信心

在高校经营实体商业的商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所经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存在一定困难,基本凭经验或直觉判断为主。调查中将近80%的受访商户表示,疫情对所从事的行业影响较大,经营出现了明显困难。对于未来是否会新开门店,86%的商户明确表示不会或者暂时不考虑。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受疫情影响最小的行业是快递物流、医疗保健和超市便利店。面对经营困境,大部分商户的促销手段都是降价促销,至于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发放消费券、直播带货等手段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被商户作为创新的营销手段。

(四)政府支持商户的政策受益面存在局限性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减免增值税、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减免国有物业房租、延期还本付息、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举措。在物业房租方面,因为高校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根据政策,高校主动给商业经营户落实了房租减免优惠。但是除了高校落实的房租减免政策以外,其他的扶持政策,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商户都了解该如何享受到政策红利,或者如何进行操作才能享受到政策优惠,或者政策执行层面本身就有很多条件限制,比如小微企业普遍遇到贷款难、贷款贵问题,[3]个体工商户融资贷款方面的金融支持获得较难,如有资金需要基本还是依靠自身民间借贷为主。因此许多政策对于高校社区实体商业来说,受益面存在局限。

三、利益相关方对商户的影响

(一)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要求商户必须走合法经营之路

疫情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六稳”“六保”大局,推出的许多公共政策非常精准灵活,部分临时性政策措施对减轻商户负担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后疫情时期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准入、经营空间、违法查处、数据共享、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肯定会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大部分都是小店经济,部分商户正是得益于政策的利好,勉强生存,但也有部分商户违规经营、超范围经营甚至无证经营等。随着监管措施越来越规范、监管手段越来越信息化,守法者合规成本会有效降低,违法行为付出的代价也会越来越高,商户必须朝着合法合规经营的方向走,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对所属商业用房业态的规划调整给商户带来新的挑战

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响应政府号召,高校对承租商户采取了减免租金政策,减免的租金几百万到上千万;部分商户因无法继续经营,向高校退还了承租房。租金减免加上退出用房导致的租金损失,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影响。高校管理部门对商业资源重新定位,试图通过更好的商业组合,更好的业态布局,引进更多优质商户和业态,增加商业用房的内在价值,提升商户的市场竞争力。对商户而言,新的业态、新的商业组合势必会带来新的竞争,对于商户来说,如何在竞争中继续生存下去,是一条不得不选的道路。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政策受益面

疫情发生后,各地分别从减税降费、减租减息、社保支持、金融贷款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扶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具体举措。[4]高校社区商业实体也实实在在得到了帮助。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大学城所在地区,考虑高校社区商业实体的特殊性,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出台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动态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比如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有关激励政策,助推高校社区实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帮扶高校社区商业中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促进市场需求的释放。

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已有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借助多种传播途径,采取多种宣传手段,使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市场主体及时知悉各项扶持政策,真正做到政策优惠为市场主体所用,确保企业或其他经营者应享尽享,确保政策覆盖面。高校社区商业的商户,也要积极关注政策的支持作用,及时收集更新已出台的政策,让自己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二)高校要进一步推进商业业态规划,助推商户精准经营定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高校社区商业实体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是师生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该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科学的业态布局。根据师生需求和社区商业的市场规律对社区商业进行业态规划,防止业态过于集中或无法满足师生需求,导致恶意竞争或无序竞争。高校社区商业实体业态一般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保障师生基本生活、学习需求的业态,比如理发店、水果店、文印店、书店、文具店、便利店、眼镜店、药店、快递服务站、通信营业厅、电子产品店、洗衣店等;第二类为满足师生美好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质、服务品质的业态,如奶茶店、咖啡店、零食店、蛋糕店、教育培训店、鲜花礼品店等。业态规划应遵循科学规划、分类布局、总量控制、动态调节的原则,不同业态按类别合理布局在相应商铺,对相同的业态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节,尽可能满足科学有序可持续的要求。根据师生需求和商铺经营情况,对相应营业用房进行固定业态使用,确保第一类业态尽可能全的布局,第二类业态尽可能多的引进,努力实现出租经济效益、服务本校学生成长及提升社会声誉的有效结合。对于已确定业态的出租房,为了保障相应业态的引进需要,招租时实施指定业态招租,以便经营商户在投标时就能有精准的经营定位。

(三)商户主动适应需求转变,主动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

高校社区商业实体要主动适应经济大环境和师生日常需求的变化,主动转型升级。在业态规定的经营范围内,积极拓展服务项目,争取“一店多能”,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师生提供便利化、多样化服务。高校社区小店应尝试转型升级创新业态,提供丰富的商品,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时尚、潮流、品牌、文化为特色吸引客流,尽可能差异化经营,发展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要学会搭载借力电商平台,利用平台技术、流量、场景和资源优势,创新云逛街、云购物、云直播、云体验,拓展数字化营销活动,创新广告营销、移动支付、数据分析、营销模式和交易方式,[5]以“质量优、服务好、讲诚信”的经营理念拓展市场,提升在师生中的“人气”口碑,甚至周边社区的知名度,提升自身竞争力。

高校社区小店也要尝试借助大企业大平台的资源,争取合作共赢,共建生态,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部分商品可以尝试构建采购联合体,争取获得集中采购价格优惠,以价换量换市场,减轻自身信息成本和经营负担。还可通过各类平台,尝试开发周边住宅小区的客流量,弥补寒暑假学生不在校园的市场空挡期,提高经营收益。

(四)打造高校社区商业特有文化,搭建师生与商户交流平台,更好满足师生需求

高校社区商业实体的消费对象、管理模式都存在特殊性,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对高校社区商业有正向推动作用。高校社区商业在诚信、服务、创新、责任方面要与大学“立德树人”教育之根本相互促进,政府、高校、商户、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打造特有的高校社区商业文化。多打造特色小店、网红小店,多开展示范创优活动,条件允许的话,要打造各利益相关方共同交流的平台,利用平台将政策利好、师生需求、管理要求,精准传导给商户;平台还能统计分析店铺的数量、就业人数、客流量、营业额等指标,商户的问题和困难也能在平台反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引导商户更好经营,以更好满足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李平.探讨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及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集体经济,2018(19):61-62

[2]周勇.社区商业的未来:四度合一[J].中国商界,2018(05):54-55

[3]郭占恒,郭璇.关于后疫情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浙江经济,2020(04):23-25

[4]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7-22(2)

[5]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EB/OL].(2020-07-16)[2020-07-27].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h/redht/202007/20200702983516.shtml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Y201840175)

(责任编辑:张宝岭)

猜你喜欢

商户业态实体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工商银行 银行业首家商户发展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