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心理分析

2020-03-15杨安媛

人物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成因心理

杨安媛

摘   要:文章以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对留守儿童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阐述了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相关原因及其表现,最后分析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关措施,制定出要及时的更新家庭管理理念,构建有效的亲子互动关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政府管理机制等。期望能够通过本文为同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心理;问题;成因

一、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学习成绩较差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小学学业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从调查情况来看,有92.1%的留守儿童和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思想观念也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长此以往造成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

(二)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没空管,舍不得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自我中心的极端性格。而且父母外出时间越长,孩子性格变化越快,成为留守儿童年龄越小,性格变化越大。

(三)缺乏亲情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有利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父母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需求越强烈,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成长的各方面有了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远离父母,缺少交流机会,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过程是很艰难的。

(四)行为偏差

处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日常生活中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等。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建立亲子有效沟通机制

(1)通过培训等手段转变父母教育观念,强化家长责任意识。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对孩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满足孩子物质需要的同时,必须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如可以由乡镇政府、学校或村委会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期间,组织父母、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开展亲子活动等。向他们灌输情感和爱的培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逐渐增加对孩子的情感付出。此外,应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在外地工作的情况。在大体相同收入水平下,要尽量选择在本地就业,如条件不允许应保证留一方照顾孩子,为孩子营造良性的成长环境。

(2)探索建立父母和儿童的有效沟通机制,加强亲子情感交流。乡镇政府应协同村级管理人员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下拨专项资金建设村级亲子活动室,配备可视频电脑、电话等,督促父母与留守儿童定期沟通。还可尝试情感押金制做法,即父母外出务工前要向村级管理部门上交一定数额的情感押金,如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与儿童沟通次数和时限,应扣减一定数额的押金,以此来督促父母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二)优化学校教育模式,建立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沟通机制

学校是人的社会化的又一重要场所,尤其对于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来看,学校应淡化应试教育,加强道德教育,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开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儿童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及时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媒介,应发挥积极作用。如可以尝试“教师代管制”,即将老师和学生平均分配,每位老师代管一定数量的学生,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并将学生表现及时与其父母沟通,商讨解决的办法。

(三)政府应积极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制度限制,當好“协调人”角色乡村经济发展落后,就业机会少、工资收入低是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的根源。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要详细规划和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战略,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依据市场经济规律,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和特色农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满意的收入,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同时,政府还要统筹安排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进城务工子女幼儿园教育异地入学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扶持和监管工作,多渠道减少农村留守儿童。

三、结束语

要从根本上解决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必须针对根源,提高留守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提高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并争取各个方面的努力,才能使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新军.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文学教育(下),2019(05):177.

[2]吴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其对策分析[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韦佳玘,余欣欣,姚璎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4):159-160.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成因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