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民族气节的渗透

2020-03-13傅健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古诗词渗透

傅健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精髓。在古诗词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民族气节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进行中华民族核心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民族气节;渗透

中国是诗词的发源地之一。屈原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抱负,用生命描述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杜甫借诗词寄托自己的家国忧思,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像屈原、杜甫、陆游这类的爱国诗人、词人还有很多很多,如辛弃疾、文天祥等。所以,针对高中生加大古诗词阅读训练,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精神文化素养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高中生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上应该受到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文化建立一定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民族文化产生归属感,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爱国气节”

中国诗词宝库中有大量爱国诗句,诗人在诗句中寄托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岳飞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一句中,表达了自己想收复山河的急切愿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志向、决心。范仲淹则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中寄予了自己治理国家的志向抱负,以及愿为国家、人民奉献自我的牺牲精神。为天下大事之忧而担忧,为天下大事之喜而快乐。因此,学校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学生理解诗歌文字之美以及诗词字面的意思,还要教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深层次精神力量,要把爱国教育与诗词学习相结合。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始终摆在第一位,为国家兴盛而奋斗,这是所有中国人努力的目标,国家利益是鼓舞无数中国人前进的动力源泉。爱国精神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是几千年来中国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精神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同文化产生交流、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冲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理念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尤其是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有许多高中生甚至没有独立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这导致他们生活散漫,喪失了发展动力。因此,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君子气节”

“君子气节”是中华民族气节的核心,而“君子气节”又是以“诚信”为基点。《晁氏客语》中有“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孔子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前一句的意思是,不诚心做学问,学习杂,无法精通;不诚心做事,做事会失败。后一句的意思是。军队没了主帅还能继续打仗,人被剥夺了气节、志向,就无法成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的精神经常体现在诗歌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赏析这些诗歌,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埋下诚信品德的种子,精神内涵的引导与诗歌鉴赏应双管齐下。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如今是一个多元化思想并存的时代。但是对于思想还未成熟的高中生,极易受到消极、错误的思想趋向误导。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有相当大比例的高中生十分缺乏集体意识,个人意识太强。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学生社交能力差,缺少能合作、互帮互助的朋友,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社会发展,物欲横流,诚信这个传统美德也受到了金钱、利益的挑战。因此,在学校以学习古诗词这个渠道向学生灌输诚信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正义气节”

教师在诗歌赏析课中应当抓住诗句中富有正能量的讲解点,为学生指明正面、积极的名人引导方向。赏析诗歌不仅仅要赏析文字之美,更要赏析作者心灵境界之美。

每每读到《离骚》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会被屈原坚忍不屈的气节而折服。以死明志,为国捐躯,这是何等壮阔的内心境界才能做到。每每读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到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难以抑制自己对李白的钦佩之情。不卑躬屈膝,贵妃磨墨,力士脱靴,豪情万丈。每每读到《过零丁洋》,读到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不由自主一阵颤栗。读到《石壕吏》,读到《兵车行》里的那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忍不住对杜甫产生一种敬畏之情。一千多首诗,字字珠玑,细读下去,莫不是作者对国家的爱,充斥着对国破家亡的忧,字字血泪。都说字如其人,通过品读古诗,在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活动与心情。一句一句诗,都是一种又一种作者对家国大事小事的思索。我们通过赏析这些诗歌,能找到我们努力的方向,能明白做人的道理。古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是我们近距离了解古人的通道。

经历数千年历史洗礼的中国传统文化仍然熠熠生辉,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当把这些好好继承和发扬下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古诗词,加入诗词阅读题型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发扬渠道。在校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靠老师、学生,还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在这个发扬过程中,首先需要学校营造一个极佳的浓郁文化氛围,其次教师应当保证语文教学的坚实基础,学生则应该激发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致。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能对国民道德素养水准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古诗词渗透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