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腔》对农村乡土难以割舍的情怀与别离

2020-03-13关丹斌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秦腔传统文化

关丹斌

摘   要:秦腔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秦腔做为作品的第一个标题和主旨,它贯穿整部作品的发展过程,本身具备了深刻的象征性意义。《秦腔》从内容上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情和厚重地域文化,深刻表现出中国传统乡土文化在被现代文明所冲击而逐渐衰落的现象,道尽各色人物从乡土走向城市的潮流中的迷茫与纠结,既为传统乡土文化的精神丧失感到哀悼,又无法阻止乡土走向城市化的潮流。本文通过解读《秦腔》,以期了解作者复杂的乡土情感。

关键词:秦腔;乡风民俗;城乡文明;传统文化

一、时代变迁中城乡文明间的迷茫

贾平凹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坛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其特有的文化生活体验影响了他的写作;这样的经历影响了他的文学题材的选择、价值取向,以及文学创造倾向。十几年的农村生活,使的他对乡土文化具有热烈的感染力和感情,对于传统文化也具有浓厚的认同感,对于土地也有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敬仰和依赖之情。另一方面,故乡的贫困和落后又让他带着几近狂喜的心情进入繁华的城市,与此同时,繁华的城市所带给他的是一种巨大的陌生感和恐慌,在陌生的城市,他已经变得孤独、漂泊无根的异乡人。

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现实的乡村已不再是他记忆中充满温情、田园牧歌式的故乡,新的思想、新的潮流使中国现代化面临新的机遇。城市对乡村的冲击不仅表现在地域空间与人口比例上,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占领,这种占领对于“进城”作家来说是沉重的,贾平凹在文学创作上表达出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某些方面特征与趋势[1]。《秦腔》中蕴含了他对现实中的故乡正面临着的传统文化失落、土地伦理改变等问题时所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不仅出于对生命的忧患之虑,也是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的忧虑。

二、秦地民间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秦腔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民族的声音自然也就具有一种独特的本民族腔调和韵律,产生于我国三秦这片沃土上的秦腔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的独特民族性和音色早已广泛传播到我国各地,秦腔已成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传统戏曲。

秦腔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是我国黄土人民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撑。小说《秦腔》里的清风街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听秦腔、会唱秦腔,秦腔是清风街上出现次数最高的一项群体性艺术,见证、参与、组成了清风街人的喜怒哀乐。人们将自己陶醉于其中:苦恼时倾听秦腔,快乐时吟诵秦腔,愤怒时吟诵秦腔,葬礼上演奏秦腔,可见,秦腔对当地的文化有多么重要。小说背景下的清风街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少、水资源贫瘠的村庄,当地居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作物的种植,劳作方式、生活方式还停留在一种原始的自然经济模式。随着社会经济转型,这一切都悄然发生了改变,年轻人开始逐渐放弃了乡村务农的传统生活方式,一窝蜂都跑到附近城市中寻找自己合适的工作,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务工的年轻人仍然只能努力挣扎在现代社会的最底层[2]。

这部长篇小说以“土地”为背景作为开始,无比真实反映着当地乡村农民的日常生活,当地人们曾经对土地寸土必耕,到后来的荒废不在耕种。土地荒废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农耕产业的衰败与流失,更是乡土文化的消失与破碎。通过对《秦腔》书写,寄托自身对于过去乡土思想情感的不舍,使用了各种写作手法进行思想还原和真实再现,通过描写秦腔、土地等传统乡土文化的历史传承的流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与担忧、体现了作者对乡土文化精神救赎与思想信仰的皈依。

三、乡风民俗文化的无力

《秦腔》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也是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改变的,城市文化本身属于一种外来的文化,而中国传统的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认识和吸收往往被动的、无选择性的,这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根基产生了的动摇。《秦腔》主要反映的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农村所发生的繁杂小事,以及其改革开放政策对于我国乡镇和农村的影响,通过人物的转换和时代变迁来暗示乡镇和农村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发生了变化,体现出城市化给乡镇和农村的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传统乡土文化逐渐谈出了市场。

首先,民间传统文化的孕育生长的土壤受到严重破坏,传统民间艺术都是从农耕社会转变而来的自然产物。从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阶段,城市文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渗透到农村的日常生活中,导致一部分优秀的农村文化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着消亡的风险。农村人民应该保留和发展传统秦腔文化,还是应该接受新兴的文化,秦腔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本身就是秦人精神和生命活力的重要体现,是三秦大地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却遭遇了新一代农民的遗弃,传统的秦腔文化被当地人视为是一种糟粕,新兴的城市文化已经成为了时代宠儿,昭示以秦腔为代表的乡土文化正在走向衰落,传统文化得不到继续发扬。

传统中华文化逐渐走向衰落,新兴的现代文化难以承担的传承重任,导致了夏家为代表农民阶层精神的迷失,助推了思想道德的堕落和精神沦丧,夏家老一辈都是老实而本分的普通农民,勤劳简朴,重情重义,某种程度上是乡民们的道德楷模;当代的农民虽然富裕了,却没有形成健康生活情趣,与老一辈农民的期待越走越远,农村作为中国的最后一块净土也不再干净了[3]。

四、吾心安處是归途

在漫长的历史演和发展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冲击、渗透,一直都存在,《秦腔》中向我们呈现:传统乡土文化社会在现代城市文明面前,遭受的阵痛。《秦腔》的最后,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夏天智、夏天义已经去世,暗示着土地和秦腔都已经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牺牲品,也是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付出的代价。作者在深入地挖掘这段历史的带给人们的阵痛,面对这些隐藏其后的文化结构变迁和社会扭曲,进行了一种自我反省。《秦腔》里夏风说的话: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故乡”,人在异乡不是没有魂,而是魂在漂浮,这也是作者想表达的深意,进了城的人,城里不是故乡,故乡却成了他乡。

参考文献:

[1]黎晓华。浅论贾平凹《秦腔》对乡土的告别[J]。文学教育(上),2020(10):17-19。

[2]彭兆荣,杨娇娇。乡土的表述  永远的秦腔——贾平凹小说《秦腔》的人类学解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4):2-9。

[3]刘志权。“神话”祛魅与乡土“终结”之后的写作——从《秦腔》看乡土小说的困境及可能[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13(02):102-115。

猜你喜欢

秦腔传统文化
浅谈秦腔戏曲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