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2020-03-12徐萍

成功密码 2020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徐萍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特别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新颖的题材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逐渐强化生活中的法律观念。本文就从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理念出发,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做几点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课堂指导意见,以促进学生的思想与品格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新目标。

一、注重道德与法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三观”的形成还不健全,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够强。此时就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引,注重道德与法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指引”的含义就是让学生明白,思维品格的重要价值,以及思辨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教师就要从日常的生活出发,把课堂内容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里曾经提到“若只是温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思想品德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价值。虽然王守仁并未在《传习录》中直接指出何为“思辨”,但根据字里行间,我们能明白这句话中蕴含着思辨的韵味。换句话说,“思辨”其实就是“思考和辨析”,是每个人必备的精神品格,也是思维能力发展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让学生具有正确的思辨意识,才能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逐渐在生活中强化法律观念。

二、强化道德与法治的模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分析与质疑,教师要强化道德与法治的模式,并通过各种有价值的教学题材,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理清思辨能力的观念,才能进一步扩展教学活动,让小孩子们认识到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以便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更好地实现它。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注重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计划,加强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环境的优化。

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对于一些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强化课堂的教学题材,让学生思维能更加开阔,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而对于那些领悟能力稍稍逊色的学生,我们就要从基本的知识教学入手,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课本上的案例足矣。通过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和引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思辨的理解,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价值。

三、引入道德与法治的实例,锻炼学生的思辨技巧

对于已经超过十二岁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处理生活中很多问题的时候,思想还不够成熟,教师要引入道德与法治的实例,锻炼学生的思辨技巧。鉴于初中生“思维活跃、叛逆心强”等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才能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做“有文化、有思想、有头脑”的合格中学生。“多元化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图表法、比较法和归纳法”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原本的辩论活动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生活有强大的联系,在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挖的地方。 例如 《生命的思考》这一主题活动,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学习,违背了教材设计的初衷。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如在课上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组织他们进行辩论活动,成立“正方”和“反方”两个讨论小组,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获取了一定的法治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道德品质。这种辩论活动,能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乐于思辨,坚持维护自己内心的正义。教师也能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作用,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优质的教学平台,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引入各种新时期的题材,注重道德与法治的理念,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社会阅历还不深,教师要强化道德与法治的模式,从新时期的教学题材出发,引入道德与法治的实例。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辨技巧,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与法治精神的重视程度,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