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惯,从预习开始

2020-03-12钟冬梅

成功密码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外习惯课文

钟冬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有质量地进行预习,需要教师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预习可以有效地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要想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就需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预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预习作为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课文探索的兴趣开始。学生可以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采用在书上标注笔记的形式,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重点标注。在上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并向老师进行提问,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彻底弄清楚。在预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预习的过程是通过自我理解进行文章思考的过程,但学生不可能全部通过自学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预习当中留有的疑问,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老师进行提问。只有在预习当中时刻保持着一颗充满疑问的心态,才能发挥好预习作用。在寻找疑问的过程中学生才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在产生疑问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主预习,有一定的思考后很容易在听课中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向,同时也能清除一些听课障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易听懂老师的课上讲解内容,这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课上解决的问题相应增多,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去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表现,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具体策略

1.分层预习,因材施教

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预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课前预习。对于每个单元不同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有不同的预习要求。在制定预习目标时,可以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进行有层次的划分。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自身学习特点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预习这个课堂教学的前奏中。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层预习。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不仅要让其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预习。还要让其拓展课外相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配合老师,从而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而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只要了解文中的字词以及文章结构即可。在分层教学的过程当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预习中学有所获。

2.对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检查

在学生进行预习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当中检查预习情况,并且指导其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比如,在课前让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小组进行预习,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进行学习。另外,在课堂上需要老师让学生先进行预习成果的展示,然后再进行对预习结果的评价。让学生通过朗读以及字词的识别检验预习成果,然后再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在被激励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3.预习过程中结合课外知识

要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课内预习,就要在课内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地结合课外知识,从而促进课内学习能力的提高,将课内外知识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预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的内容时,学生可以去了解课文中故事的来源,进行类比,拓展课外阅读。不仅对课内知识有所了解,还可以进行知识的拓展应用。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预习效果,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重视对于学生的预习环节,通过自己不断探索,自我思考,自我理解,提高自主预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形式也变得开始多样化。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主动权,占据主导作用,就要优化课堂结构。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预习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开始,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因材施教,检查预习成果,在预习过程中结合课内外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外习惯课文
习惯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取经之路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