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盲肠双重套叠合并粒细胞减少症一例

2020-03-12赵得志肖慧杰申震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系膜盲肠征象

赵得志 肖慧杰 申震

病人,女,47岁。体检发现回盲部占位5天于2019年1月就诊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纤维结肠镜检查见阑尾开口处见一隆起,大小约0.8~1.2 cm,表面黏膜略充血,尚光滑(图1)。超声内镜检查:阑尾开口处隆起以无回声为主,内部回声略混杂,可见点片状高回声区域,主要区域位于黏膜下层,截面1.5 cm×1.0 cm,待除外黏膜下层改变或肠腔(图2)。盆腔CT平扫检查:阑尾显示不清,回盲部似有肾形征象(图3)。体格检查及胃肠道肿瘤标志物检查无明显异常。入院当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9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88×109/L。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6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6×109/L。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片:增生活跃,G=68%、E=13%、G/E=5.23;粒系增生,各阶段比例、形态无明显异常;红系增生,以中晚红为主,形态、比例无明显异常;血片:白细胞数明显减少;粒细胞比例明显减少,核左移,形态无明显异常;考虑粒细胞减少症。初步诊断为回盲部占位、粒细胞减少症。2019年1月15日行腹腔镜探查,术中于盲肠启始处见一杵状隆起肿物,疑似阑尾,有系膜,根部粗宽,大小约2.0 cm×1.5 cm×1.0 cm,用超声刀切断系膜,将肿物提起,可显露疑似阑尾结构,距回盲部交界处2.0 cm,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距离肿物基底部约1 cm处夹闭盲肠,注意保护回盲瓣,激发闭合器,将肿物及连接的少许盲肠切除,剖开标本,见肿物完整,疑似阑尾套入样改变,术毕。病理示:带系膜阑尾一条,表面为黏膜样,套入肠壁阑尾呈慢性阑尾炎改变,局部黏膜充血水肿,阑尾系膜内血管扩张、充血及出血,切缘未见病变(图4,图5)。确诊为阑尾盲肠双重套叠。术后给予消炎、升白细胞、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恢复顺利,饮食排便正常。

图1阑尾开口处隆起(黑色箭头)图2隆起处以无回声为主(白色箭头)图3回盲部似有肾形征象(白色箭头)
图4阑尾表面为黏膜样图5套入肠壁阑尾呈慢性阑尾炎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40)

随访至今,无腹痛、腹胀等明显不适,血常规正常,状态良好。

讨论

阑尾套叠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不到0.01%。成人(76%)比儿童(24%)常见,成年人群中女性(72%)的发病率比男性(28%)高2倍,而在儿科人群中男性(58%)的发病率略高[1]。发病原因有粪石、寄生虫、异物、淋巴滤泡异常增生、炎症等,阑尾受上述病理因素刺激,引起剧烈蠕动,加上有的阑尾近端管腔宽大,远端相对窄小,常常以阑尾为中心形成套叠[2]。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包括右下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或间断大便带血,偶有长期无症状者,而于因其他疾病开腹手术时发现。辅助检查出现以下典型征象时有助于确诊: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盲肠有充盈缺损区,出现螺旋弹簧征;CT扫描见靶形、分层、腊肠形、肾形等征象;腹部B超检查发现右下腹肿物,其壁类似肠壁结构,短轴呈多个同心圆高回声和低回声环的影像,而且在目标病灶中心见到直径<6 mm的囊状结构[3];结肠镜检查见覆盖有正常黏膜的无蒂或细长形息肉样肿物,在病变顶端看到中央凹陷,注入空气时凹陷变小。Tseng 等[4]报道了1例超声肠镜确诊的阑尾套叠病例,内镜声像图显示多同心圆结构,中心高回声核被低回声内环、高回声带和高回声外环包围。阑尾套叠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很多病例是在手术中或术后发现。Forshall等[5]把阑尾套叠分为4型。1a型:阑尾尖端内翻套入阑尾近端;1b型:套叠启始于阑尾和盲肠的交界处,阑尾根部是套入部,盲肠是套叠鞘部;1c型:沿着阑尾体部,阑尾远端套入近端;1d型:阑尾近端逆行套叠入远端;1e型:阑尾完全内翻套入盲肠;2型:阑尾套叠合并盲结肠套叠;3型:阑尾套叠合并回结肠套叠;4型:阑尾黏液囊肿内陷入盲肠。该例患者系中年女性,长期无症状,术前辅助检查未见典型征象,根据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检查确诊阑尾套叠,其发病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由于炎症渗出导致局部粘连诱发阑尾套入盲肠,病理分型介于1a型和1e型之间,套叠起始于阑尾尖端内翻,最终发展为向盲肠腔内的不完全内翻,即阑尾自身套叠合并阑尾套入盲肠(阑尾盲肠双重套叠)。手术治疗是此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行阑尾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或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于无症状者,有学者建议避免手术干预[2]。我们认为应积极手术,因阑尾套叠后在其开口处绞窄,静脉回流受阻,阑尾远端易形成缺血坏死,造成穿孔。本病例手术中应用腹腔镜探查,充分游离回盲部,明确肿物形态、位置、大小,用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肿物及连接的少许盲肠,手术准确,避免手术范围过大,创伤小,恢复快。粒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有骨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特殊药物史、脾亢等,会出现抵抗力降低症状,可能伴有感染、发热等临床表现, 重者危及患者生命[6]。该病人合并有粒细胞减少症,是否与阑尾套叠相关仍不能明确。出院后随访至今,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未进一步复查骨髓象,其粒细胞减少的原因还需继续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系膜盲肠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MMP-2、TIMP-2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隧道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