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探微

2020-03-08姜群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

姜群

摘要: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正因为道德与法制的约束,社会才能够有序、稳定发展,同时,道德与法制也是维护国家安定的基本因素,是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补充完善的治国之本。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道德品质的关注度愈来愈高,从而使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逐渐成为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意识,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本文通过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方案,期以能够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培养

道德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的思想因素,而法治是维护社会安宁稳定的重要存在,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应当将这两者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但是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只会刻板生硬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而学生也只会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来死记硬背这些知识,不会使用这些理论知识来约束自己,学生的法律意识无法得到强化。对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而言,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对道德法治知识进行学习理解,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有着一定的帮助,同时,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道德法治来约束自己以及解决问题。

一、结合生活情境促使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他的观点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将实际生活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或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在学生进行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切实地体会道德与法治并进行思考,继而自主地学习。比如,在对“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社会中一些“规则”的体现,有的学生观察到在一些需要安检的场所,人们排着队等待安检,有的学生观察到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人们不约而同地保持着安静。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违反规则的行为?学生进行思考后会列举出一些行为,例如在公共场所抽烟、闯红灯以及插队等。让学生对这些行为进行思考违反规则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此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如果有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当及时改正,教导学生应当自觉遵守生活中的规则,坚定维护规则,以创建美好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所学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体验道德与法治

在每一个科目的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法律性、人文性以及社会性等特点,更是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首先,由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基本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教材中的法律知识点,继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法律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理性地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将教材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案例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例如,在对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的“做守法的公民”进行学习时,为了使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法庭来对课本中的案件进行审理。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程度来对案件的复杂程度以及难易程度进行选择。其次,在法庭审理开始之前,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施来为学生呈现一次法庭审理案件的完整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对法庭审理案件中的角色进行选择,例如法官、被辩护人、院长、庭长、审判员、辩护律师等。在学生选择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有序开展正式法庭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案件中,这样除了可以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以及提升综合素养能力之外,还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得到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

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思考和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考是建立在学习时所产生疑问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同时为学生营造活跃、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达到以上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合作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展现自己的才能,最终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比如,在对“维护公平正义”这一课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短片,短片一:一位饮酒后的年轻人驾车闯过红灯,撞伤了两位马路上的行人,而这个年轻人没有停下车查看伤者的情况,反而继续驾驶。当被交警拦下时,这位肇事者非但没有悔意,而且嚣张地说:“我可是XXX的儿子,有本事你们去告我啊!”还对执法人员暴力相向,大声辱骂。短片二:红红学习认真努力,但是学习成绩总是踏步不前,她的老师找红红谈了很多次话,想劝红红转学,红红不敢把老师的话告诉父母,但是她自己又深受影响,从而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状态越来越糟糕。在播放完这两个短片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对于短片中肇事者以及老师的行为有什么想法?”当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维护公平正义”,继而指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例如:“我们应当怎样维护公平正义?”“怎样的行为才是公平正义的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并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思想的交汇碰撞,学生就会得出结论:无论这位肇事者的父亲是谁、他有怎样的背景,他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这位老师对学生存在歧视行为,没有尽到老师应有的责任,不公平地对待学生,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有一定的帮助。

四、活用教学方式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

在新课程的相关标准中,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创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来进行教学。由于许多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兴趣不强。所以,教师要活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堂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约束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