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德育因素发掘视角

2020-03-08袁冲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袁冲

摘要:地理學科中既包括了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包括了人文科学的内容,其较强兼容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开展德育教育时的先天优势,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利用这一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德育、完善品格的机会。文章在指出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德育因素发掘与利用原则基础上,分别从基本内容、背景知识、地理学家、生活链接等多个角度,探索德育因素的发掘可能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德育工作

一、引言

在高中阶段开展地理教学时,注意德育思想的培养,从本质上讲是地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结合,也就是避免了专门德育课程的育人模式,以期达到教育因素的相互渗透、互相借鉴。从当前的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来看,其本身便隐含了多种德育素材可供挖掘,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完善提供诸多有利条件。比如首先,高中地理内容中涉及多种德育素材,像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便可成为生动的德育素材;其次,高中地理可以因其生动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德育体验更加良好,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法、模拟法等的应用,能让其同步获取地理知识、感受德育素材。上述两点充分说明了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德育因素发掘的必要性。

二、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德育因素发掘与利用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地理学科具备实践应用性特点,即若想将这门学科学好,就一定要使之同现实生活发生关联,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或者用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教师在发掘与利用德育因素时,同样要注意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并使观念和意识顺利联系于自觉的情感、行为。

(二)教材和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材处在基础与核心位置,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科学的教材应用策略是使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相结合,具体到德育因素的发掘和利用,意为从教材出发,发现教材中知识点及拓展内容蕴含的德育因素整合的可能性,并保证德育因素提取、应用时,学生处在主动位置,自觉思考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学习价值和学习方法。

(三)课堂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是当之无愧的地理教学主渠道、主阵地,而课外则是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自然延伸,是学生理解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广阔平台。对于德育方面的教育,教师同样要坚持课堂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使素材发掘与利用以课堂为主阵地,又不仅仅局限在狭隘的课堂时空范围之内,从而避免空洞说教与学生思维受限的问题。

三、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德育因素发掘视角

(一)教材基本内容

在各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之中,德育因素可以说和多项内容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来形容并不过分,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发掘教材基本内容,为最终的德育教学服务。据此,无论是前期的备课准备环节,还是后期的教学实施环节,教师都需要在关注基本知识及相关考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提炼。例如在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部分内容,当教师为学生讲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方式时,可以列举一些生态农业的案例,着重向学生说明政府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举措,使学生看到当地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看到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调整的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生态农业本质,以及循环利用有限资源、消除环境污染的意义。事实证明,这种从教材中发现德育因素的做法,是十分方便且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基本策略。

(二)地理背景知识

要在地理背景知识中发现、发掘德育教育因素,这一做法的理论来源是,所有事物、所有观点都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或显或隐的内在联系,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利用教材之中的知识,延伸拓展出相应的背景知识是再自然不过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时,把握住相关的背景知识,使之以教学内容补充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将让学生对于产生课程更强烈的兴趣,拓展其学习视野与知识宽广度。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这种地理背景知识传达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

(三)地理学家事迹

地理学家事迹在此前的教学中一直被忽略,实际上,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应当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各领域中卓有贡献的人物,这如同在语文学科中接触文学家、在数学学科中接触数学家一样,是必要的做法,该做法不但可有效补充基本学科内容的不足,还能够让学生因为地理学家的事迹而得到德育方面的启发。事实上,几乎每一个有建树的地理学家,都有值得学习的高尚品质及学习精神,教师把这些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人生经历引入到课堂之中,可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起到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社会生活联系

从社会生活的视角,进行高中地理课堂上德育因素的发掘,可保证学生接受更为生动的地理与德育教育。宋代哲学家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了社会生活和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地理德育教育,应当考虑到这种关系的特殊性,使地理问题、地理现象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既让良好的社会生活现象在地理课堂上起到促进德育发展的作用,也让与地理规律相悖的社会生活现象从反面教育学生反思自我、发现不足。比如在当前时代,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维系复杂的利益之争,让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足以引起人们的警醒与反思。

(五)学科综合实践

最后,在地理学科综合实践过程中,适当融入德育内容,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视角。高中地理同时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同时在综合性、实践性与能动性等方面表现也很突出。为了适应学科特点,满足学生需求,将学生逐步引入善教乐学的境界,教师应当关注德育在学科综合实践方面的因素发掘。举例而言,若条件允许,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基础学习之后更深层次的实践探索,使之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持续拓展学习视野,增长地理知识,接受情感熏陶,而同时也可以因为“乡土地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经历,感受到比较具体的德育内容。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依自主、自愿的原则,自由搭建每组4至6人的合作探究兴趣小组,分别完成各项地理探索任务,包括乡土资源开发策略、自然环境保护方法、城乡发展和规划、特色资源开发、气候气象研究,等等。整个过程中,学生将得到大量的德育发展机会,包括团结协作、热爱乡土、保护环境等多项素养的形成。

四、结语

品德是立身之本,这一点毫无疑义,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在做好本学科教学的同时,主动找出学科中存在的德育因素,继而做好德育渗透工作。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丰富、覆盖面广,德育因素存在于基本内容、背景知识、地理学家、生活链接等多个模块中,教师要结合这些模块,发现德育因素,利用德育因素,最终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健全自我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