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热毒、血燥、血瘀、血虚论治银屑病

2020-03-05王冬阳张洋石志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鳞屑血虚热毒

王冬阳, 张洋(石志超)

(1.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大连 116000;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辽宁大连 116000)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临床常见且治疗较为棘手的皮肤顽疾。本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往往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以局部对症治疗为主,但复发率较高,且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并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明确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是防治银屑病的关键所在。根据以往文献研究及临床经验,笔者从毒—燥—瘀—虚论治银屑病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试论如下。

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中医无银屑病病名,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白疕”“干癣”“风癣”“白癣”“疕风”“燥癣”“银钱疯”“白壳疮”“松皮癣”“蛇虱”“蛇风”等范畴。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最早记录了对本病的认识,其将银屑病称为“干癣”,描述其临床表现为“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同时认为“干癣”多为风寒湿侵袭肌表,导致局部气血功能失常所致[1]。宋代《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所载均以“干癣”为名,其症状描述与《诸病源候论》基本一致,特点均为“有匡廓”“皮枯索”“痒”“搔之白屑起”等。明代对“干癣”的论述与隋唐时期仍比较接近,如明代的《普济方》曰:“夫干癣但有棱廓,皮肤枯痒,搔之白屑出是也”。清代《外科大成》中提出了“白疕”病名,曰“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疕,俗呼蛇风,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现代医学为区别于俗名“牛皮癣”,根据其皮疹红斑基础上覆盖多层鳞屑的特点,取名为银屑病[2]。赵炳南等[3]认为“白疕”之名符合银屑病的特征,“疕”如匕首刺入疾病,表示病程缠绵日久,病难速愈之意。朱仁康[4]认为“血分有热”实际是由热在气分,郁久化毒,波及营血而成。杨嘉鑫[5]认为本病为风邪客肌肤,血燥难荣于外而发病。丁履伸等[6]认为血瘀是产生银屑病的关键因素,本病的病理机转为血瘀导致的皮肤机能障碍。顾伯华[7]认为银屑病多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多兼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致营血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发病。

2 热毒、血燥、血瘀、血虚为银屑病的病机特点

通过整理与分析古代中医文献与现代中医文献报道,认为银屑病的病机特点可归纳为热毒、血燥、血瘀、血虚。

2.1银屑病与热毒热毒多因外感六淫邪气或疫疠之气、杂气,或过食辛辣发物、烧烤油炸,或七情内伤,导致邪蕴于内,郁久化热而成毒;热毒淤积肌肤,不能透达于外则致病[8]。热毒致病多因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且心理压力较大所致[9-10]。银屑病急性期多因热毒致病,临床多表现为皮疹发展迅速,新皮疹不断出现,且原有皮疹扩大,皮疹多呈点滴状,颜色鲜红,层层鳞屑,刮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常伴有目赤眼、口燥咽干、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全身症状表现,舌质红绛,舌苔白腻或微黄,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法[11]。

2.2银屑病与血燥银屑病具备燥象,因血分热毒炽盛,伤营动血,生风化燥,伤津耗液,导致肌肤失润失养。《外科大成》载:“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外科正宗》认为“顽癣,乃风、热、湿、虫四者为患”,指出了银屑病可由六淫中的风、热、湿为患的病因。六淫之邪皆可化燥,在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四时不正之气之后,因银屑病患者机体正气不足,六淫成燥入血致病[12]。银屑病亚急性期多因血燥致病,临床多表现为皮疹呈硬币状或大片融合,颜色淡红,鳞屑减少,干燥或皲裂,刮去鳞屑少有新鲜皮疹出现,全身症状多不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治宜滋阴润燥法。

2.3银屑病与血瘀瘀是指机体内血液运行滞涩或瘀滞不通的状态,其病理结果即为瘀血的产生。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为气血充盈,二是脉道通利,两者缺一不可。凡可造成任何一个或两个环节同时出现异常,皆可导致血瘀的发生。久病气虚,运血无力,血停成瘀;营津亏虚,脉道失养,失于滑利,亦能成瘀;跌打损伤致脉道受损或血出脉外等皆可成瘀[13]。银屑病之血瘀,多因热毒、内燥日久导致气血运行不利,导致气血不能滋养肌肤。临床主要特征为皮疹、鳞屑和刮除鳞屑后皮肤损害部位露出出血点,肌肤甲错,关节不利,皮损肥厚,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或瘀斑,脉涩或细缓。治宜化瘀通络法。

2.4银屑病与血虚《黄帝内经》提出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明确指出正气不足所导致的“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邪是引发疾病的重要条件[14]。银屑病之“虚”的形成机制主要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正不胜邪,邪侵肌肤,积聚皮肤腠理,而致气血凝滞,营卫失和,经络阻塞,邪入久蕴,正虚邪陷,外发皮肤而成[15]。或因久病体虚,营血亏虚,气血不足,气不行血,气血循行不畅,津血失养不能上润,导致肌肤失养而致病。银屑病之“虚”主要为血虚,临床表现为病久不退,皮肤干燥枯槁,淡红色斑块,层层脱屑,新皮疹不多,舌质淡,苔薄,脉弦细或沉细。治宜养血和血法。

综上所述,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极为复杂,但主要集中在热毒、血燥、血瘀、血虚等四个方面。目前研究认为银屑病是热毒在前,热毒滋生内燥(血燥),血燥炼液伤津,灼伤络脉致血脉不利导致血瘀,瘀阻血脉,血行不畅,久病入络,伤及正气,因瘀致虚(血虚)。由此可见,热毒、血燥、血瘀、血虚是导致银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故临床治疗中,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化瘀通络、养血和血为银屑病的主要治法。银屑病的形成是一个较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病理过程,在不同病理阶段,热毒、血燥、血瘀、血虚四者所表现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演变是一慢性病理过程,这一过程就即热毒—血燥—血瘀—血虚的致病过程,即血热证(热毒炽盛)—血燥证(燥热津伤)—血瘀证(瘀阻脉络)—血虚证(久病正虚)的病理过程。根据不同病程辨证论治:当银屑病形成后,辨证以热毒证为主,进一步发展则可出现血燥证,顽疾迁延不愈,久病可致血瘀证及血虚证。

3 病案举隅

患者陈某,女,35岁。2016年5月9日初诊时自诉于3年前不明原因头身突发红疹,伴瘙痒,上覆大量白屑,曾于外院皮肤科诊断为“银屑病”,间断口服“甲氨蝶呤片、甲泼尼松片”,外用“派瑞松”,病情时轻时重,终未能痊愈。此次发病因患者2周前食辛辣食品致病情再发并加重,表现为初起头皮及四肢皮肤出现红疹,继而泛发周身,大量皮屑,瘙痒难耐,伴心烦口渴,夜难入寐。自服“甲氨蝶呤片、地塞米松片、维生素B1”及外用“复方酮康唑软膏”,症状未见改善。查体:周身遍布黄豆大小红色斑疹,上覆白色鳞屑,大量脱屑,搔抓后可见筛状出血点,皮损以头皮及四肢为重,四肢皮损处可见少部分已融合成片,伴少量新发皮疹。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银屑病(急性期发作)。中医辨证:白疕(血热风毒,燥结肌肤)。治法:搜风剔毒止痒,清热凉血润燥。方药:乌梢蛇20 g,蜂房6 g,蝉蜕6 g,连翘15 g,槐花15 g,苦参15 g,白鲜皮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生百合15 g,生地黄15 g,生甘草6 g。共处方7剂,每日1剂,水煎后分3次温服。并嘱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之品。

2016年5月16日二诊:皮疹明显消退,瘙痒减轻,心烦口渴大减,夜寐安。上方乌梢蛇增加剂量至30 g。再服15剂,皮疹退,瘙痒止,诸症除,顽疾愈。随访1年未再发。

按:银屑病临证时多见风寒湿热诸邪外侵,久蕴化热成毒,伤人肌肤;热毒化燥,燥热炼血,损阴伤津,灼伤血络,日久致瘀致虚;内外合邪,搏结肌肤,而发顽疾。因此可根据银屑病病情演变过程,重点从“毒”立论,可详尽病机。临证治疗,剔毒搜风,虫药最宜。根据银屑病顽毒深遏,为害酷烈,难散难除的病机特点,重点选用乌梢蛇等搜风剔毒之品,以虫药毒性之偏以毒攻毒,用虫药善窜之性入络剔毒,可直达病所。本病案中以乌梢蛇为主药,治风瘙瘾疹,疥癣热毒,并施以重剂,成人每剂用量可达30 g;蜂房可祛风攻毒;蝉蜕疏风散热、解毒透表;连翘、槐花可清解肺与大肠表里两经之热毒;以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解毒;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化瘀;生百合、生地黄以清热解毒、润燥止痒;生甘草既可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解毒剔毒止痒、搜风清热润燥、凉血化瘀通络之功。

综上所述,银屑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其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情志、体质禀赋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从热毒、血燥、血瘀、血虚论治银屑病有其内在的生理病理基础和客观依据。银屑病临床证候表现复杂,往往虚实夹杂,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考虑热毒—血燥—血瘀—血虚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通过“审症求因、辨证求因”,根据银屑病的症状、证候、发病节气及所处地域环境等因素,酌情使用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化瘀通络、养血和血等治法。临证治疗的治法可灵活多变,但需遵循法从证出、方随法立的原则。根据银屑病不同阶段证候特征,结合临症中的病情变化,把握住银屑病的主要病机,综合全面考虑,即使是单一的证候,临床往往也不能采用单一的治法,还应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个体化治疗,即辨证—辨病—辨体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鳞屑血虚热毒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血虚≠贫血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血虚≠贫血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鳞屑程度与维吾尔医体液(helit)学说关系△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