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职班主任的“管育并重”德育模式

2020-03-04陈丽华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管育并重德育院校

陈丽华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1)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因此其教学管理更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考核,对于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并不重视。班主任作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肩负管理学生的职责,又具有德育教育的任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职班主任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兼顾管理与教育,构建健全的高职学生德育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1]。

一、“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相关概述

在传统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普遍通过“严格管理”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先制定出严格管理条款和处罚制度,并通过“扣分”“记过”“罚款”等常见手段,对学生进行严格约束,希望能够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以及处罚性的手段,让学生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是这种“重管理轻教育”的模式只能让学生机械式地服从,并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其中的德育教育思想,会发生因逆反心理出现自暴自弃或在临近毕业时无视相关规定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单纯以“管”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基于时代发展情况以及素质教育理念,将“管”与“育”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从思想上深刻地意识到管理过程中的德育因素,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效果[2]。

二、高职班主任的“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应用优势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管育并重”德育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高职院校中,班主任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个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班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运用“管育并重”德育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班主任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提升师生间的信任感。以“育”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倾听学生对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评价,能够有效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消除师生间的隔膜。

从管理效果的角度看,“管育并重”有助于班主任“以理服人”。与传统“重管轻育”教育模式相比,“管育并重”教育模式下,教师更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问题,明确错误的产生根源,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管育并重”要求教师具备承担责任、承认错误的态度和意识,能够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正视自身问题并加以改正。“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的管理工作,不再是传统模式中的强行制止、威慑处罚,更多的是倾听、理解和引导。班主任在舒缓、轻松的管理氛围中,完成管理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使管理过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3]。

从教育方法的角度看,“管育并重”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充分优化。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德育教育越发受到高职院校的关注,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学生普遍在性格上存在叛逆意识强、自控能力差、责任意识弱等特点,大大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难度。高职班主任运用“管育并重”的理念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充分激发高职学生的德育意识、责任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大批的大国工匠。

三、高职德育教育现存的问题

管理难度大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各地纷纷涌现出大量新的高职院校,原有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地扩招,导致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学生行为方式和文化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大大提升了班主任德育工作及教育管理的难度。除此以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于高职院校带有一定的偏见,导致高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同时,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辨识能力,容易被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好的思想所侵蚀。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进一步提升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难度[4]。

四、高职班主任的“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应用途径

(一)转化班主任管理意识,凸显“管育并重”理念

对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班主任而言,在进行“管育并重”德育教育时,必须客观、全面、深刻地理解“管”的概念和作用,这样才能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其教育价值。“管育并重”中的“管”应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个是管理制度具有人性化。管理制度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约束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工具,因此“管育并重”模式下的管理制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明显的人性化特征。如,班主任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中,使管理制度更具人性化和约束性。另一个是管理具有时空性。所谓“时空性”指的是,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自主反省、自主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监督的意识。高职学生普遍逆反心理较强,在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切不可用过于强硬的手段,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5]。

(二)转变班主任教育角色,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育”是“管育并重”的核心内容,班主任在进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时,要充分意识到,“育”的重要性,明确单凭强制性的“管”和重复性的“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要平衡师生间的角色关系,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营造轻松的管理氛围,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除此以外,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还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在心理、情感、思想等方面遇到困难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人文关怀,缩进师生间的关系,构建融洽的德育教学管理环境。通过角色的转变,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引导,弱化师生间的思想冲突,做到“以德服人”,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自身的德育问题,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6]。

(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结合上述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建议教师在开展“管育并重”活动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每名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趣爱好等,从而调整“管育并重”方案,落实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以此形成多元化的高职德育教育体系。在“管”的过程中,教师要分别从“普通学生”与“重点照顾学生”的角度思考,分别提出具有普适性的德育管理方法与符合特殊情况的德育管理方法。若班级中存在贫困家庭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在管理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措辞,照顾该名学生的感受;若面对较为叛逆的学生,则要以引导为主,实现管理的目的[7]。

此外,班主任要将“管”与“育”的措施融入班级的文化建设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构建特色班级文化,比如和谐友爱、认真严谨、科学务实等,从而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与情感价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班级德育文化建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实现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实现高职“管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管育并重德育院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管育并重”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