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究

2020-03-03徐春妹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概论教师学生

徐春妹

(福州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时代强音。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已意识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践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由“中国故事”“讲”“好”三部分构成,是内容、形式和目标的有机统一。

“中国故事”指向内容,指的是“以中国和中国人民为核心,真实再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正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准确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心声,完整体现中国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气质,全方位、大视野、多角度地呈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的故事”[1]。“讲”指向形式,不仅指用语言来讲述故事,还包括借助文字、画面、动作等方式把“故事”传递给受众。“好”内涵丰富,不仅指向内容(即好的“中国故事”),而且指向形式(即“好”的传播方式),还指向目标(完成或达到的意思,即要把中国故事讲好)。“讲好中国故事”,即把好的“中国故事”巧妙地阐释给受众,提高受众的思想认识,使其内化为价值行动等。

一、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与讲好中国故事高度契合。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既是该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又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

(一)与目标取向相契合

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讲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人的“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为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为了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让世人如实、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理论叙事需要现实观照,绝不是书斋里的纯粹理性思考。理论只有有效传达给个体,才有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9

概论课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叙事与中国的现实问题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使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 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进一步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与内容取向相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3]高屋建瓴地概括了讲中国故事的内容。

概论课2018年版教材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这是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反映了中国从被压迫状态下“站起来”到改革开放的“富起来”,再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起来”的历史演进过程。

概论课要讲述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断实践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讲述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出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革新呈现新的生命力的故事,讲述中国人民开展和平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人故事。

二、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选择标准

故事的叙述都是基于一定的价值立场的。概论课的中国故事讲述要基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立场。因此,要将中国故事与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做到教学内容蕴含着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反映教学内容。在故事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做到: 坚持真实可信,讲中国“真”故事; 坚持价值引领,讲中国“好”故事。

(一)坚持真实可信,讲中国“真”故事

马克思说: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避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4]可见,任何故事的叙述都应立足现实生活。

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故事内容的真实可信,讲中国“真”故事。只有故事本身真实可信,才有说服力,才有教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5]因此,概论课教师要深入挖掘真实可信的故事。缺乏真实性的故事,即使生动有趣,也很难打动学生,甚至可能会误导学生。近年来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一种虚假的故事,不仅有损英雄人物形象,而且误导了部分大学生。概论课教师讲好中国故事时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坚决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要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敬佩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

(二)坚持价值引领,讲中国“好”故事

“好”故事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帮助、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故事。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还不稳定,容易受国内国际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中国故事的核心在于中国的价值观。概论课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时,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学生讲具有正向引导作用、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故事。要把那些能够反映中华优秀文化、不屈不挠奋斗历史、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等方面的“好”故事讲给大学生听,培养其成为积极向上、引领时代发展的人才。

三、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创新

好的中国故事只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还要注重有效的传播方式,才能真正将中国故事讲实讲透讲好,才能达到传播中国好声音的目的。

(一)自我讲述与他人讲述相结合

任课教师是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讲好中国故事是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教师的理论功底和讲故事的能力直接关系着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效果。因此,概论课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要能吃透教材,不断积累中国故事,能够找到概论课与中国故事的契合点,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时,概论课教师还要把握好讲中国故事的时机。故事的引入要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避免生硬衔接。此外,还要注重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如讲故事时的声调、语速、手势、表情等,充分借鉴讲故事的艺术手法(如叙事性话语、生活化话语),使概论课教学具有故事教学的艺术魅力。

教师在概论课教学中还应注重采用“他人讲述”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他人讲述主要包括学生讲述、视频讲述和邀请专家学者、英雄模范等社会人士来校讲述等方式。其中,学生讲述可以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讲述与概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中国故事。如,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可以让学生介绍家乡文化并探讨如何发展家乡文化。让学生来讲中国故事,既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视频讲述指的是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中国故事的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如: 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可以播放《复兴之路》《旗帜》《筑梦路上》等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不畏牺牲; 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可以借助《大国重器》等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英雄模范等社会人士来校讲好中国故事。如,在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邀请道德模范来校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这种方式拉近了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课堂讲授与课下传播相结合

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能否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直接关系到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成败。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选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中国故事,巧妙地将中国故事融入课堂教学。概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传授有纪律”的原则。要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故事,坚决反对“呲必中国”的行为。当然,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要回避中国的现存问题,而是要在讲中国“好”故事的总基调下,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国的现存问题,读懂中国、理解中国、爱我中国。

除了要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还应注重课下传播。将讲好中国故事延伸到第二课堂,是课下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推荐阅读的书目有《中国改革三部曲》《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伟大的历程: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一带一路”蓝皮书: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8)、《“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17—2018)等。概论课教师既可以向图书馆建议购买中国故事方面的书籍,为学生阅读、聆听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的资源; 还可以成立概论课读书社、“中国故事”读书社,定期举办理论学习沙龙,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借助读书社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其争当校园中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再以点带面,影响带动其他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三)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相结合

概论课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研究。只有透彻把握课程教学内容,才能讲出好的中国故事,才能将中国故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讲历史故事,还要讲当前发生的故事。这就要求概论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社会前沿动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自我。

马克思指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5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路径。概论课讲好中国故事,仅有理论分析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在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

概论课教师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要求,列出一定的学分用于该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师可以将中国故事主题纳入社会实践,践行在实践中讲好中国故事。社会实践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可在学期初布置本学期的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学期末,让学生上台展示实践调查的结果或分享参观访问的感想。如,讲生态文明建设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环境治理的成就及现存问题,讲好当地建设美丽中国的故事。

(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

概论课在讲好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发挥图书、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如,概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电台这一传统媒体来讲好中国故事。如,讲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故事时,可以播报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关的新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以其即时、互动、多媒体、超文本、信息丰富等特性深受群众喜爱。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活跃用户,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为8.54亿,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4.6%。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6.0%。[6]

概论课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时,不仅要注重传统媒体的使用,还要注重新媒体的利用,使二者能够有机融合。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辟诸如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专栏,让校园网络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一大阵地。

基于大部分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的事实,概论课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来讲好中国故事。这些中国故事既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小视频; 既要注重故事的内容,又要注重故事的形式。在形式方面,应借鉴新媒体图形、图像、插画、视频等形象化的传播方式,实现色与形、静与动的融合,以提高中国故事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概论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教师如何说课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