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方法

2020-03-03魏海燕江苏省南京市竹山小学210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色彩感斑马色彩

魏海燕(江苏省南京市竹山小学 21000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新课改后,艺术类学科的教育地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力大有裨益。色彩作为美术创作的一种基础要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随处可见,“三原色”更是小学美术课程最基础的一节教学内容。实际上,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是一项综合性任务,美术教师需要将之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色彩、理解色彩,形成扎实的色彩感。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意义

色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概念,既可以被科学的方法定义,又可以在不同个体的主观感受中留下不同的印象。个体对色彩的感知具有主观性,同一色彩可以对不同个体产生不同的视觉刺激,进而激活不同的情绪。此时,色彩则表现为一种能够引起审美愉悦的情感要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感主要指辨别色彩与感受色彩的能力。

色彩感在一定程度上由先天条件决定,同时也受到后天培养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受到鲜艳色彩的吸引。这种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被明显地观察到,具体表现为小学生在参与色彩变化较多的美术学习活动时,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反之则表现出较低的学习欲望,这说明学生的情绪与兴趣可以受到色彩的影响。与此同时,新课标在定义美术素养时,将图像识读划定为其中的一个维度。而小学生在提升图像识读能力的过程中,必然要参与色彩感的训练,强化自身辨认色彩与解读色彩的能力。因此,不论是站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上,还是站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角度上,小学美术教师都不应放松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方法

1.以感官为起点,形成主观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帮助学生解放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色彩之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视觉刺激,色彩感的培养需要以感官为起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需要利用学生对色彩感知较为敏感的特点,尝试引导学生对色彩形成主观的感受,做好色彩感培养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大自然中动物身上斑纹各异、色彩绚丽的“外衣”,强化色彩对学生视觉感官的刺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先想象,再验证”的方法,利用想象与实际的偏差制造冲突感,加深学生对色彩及色彩搭配的印象。在选取斑马作为观察对象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用语言描述斑马的外观。由于小学生对斑马只有大致的印象,一般只能将“斑马的外衣有黑白两种颜色,这两种颜色组成了竖条纹”这一代表性的特征表达出来。随后,教师可以将斑马的高清照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带领学生重点观察斑马脸部和足部的花纹与颜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斑马身上有违一般印象的特征,在认知偏差中加深印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观察美术作品时,也能逐渐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更好地分析色彩的组成与搭配,形成敏锐的色彩感。

2.以情境为媒介,体悟色彩的情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学生受年龄阶段、成长环境与生活经历的影响,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色彩感水平以及个体差异,采取灵活的方式应对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尽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捕捉情境中各个色彩元素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我画的动漫形象》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刚刚学习完“色彩的明暗”与“色彩的情感”两课内容,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动漫形象”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本课教材对动漫形象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拆解,小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构思,按照教材的步骤绘制出心中喜爱的动漫形象。而教师可以在小学生绘制线条与填充颜色后导入情境,带领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分析该动漫形象的特征。课堂上,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以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中的动漫形象为绘画对象,要求学生从红色的“闪电麦昆”、深蓝色的“哈德逊医生”、浅蓝色的“莎莉”、黄色的“板牙”与紫色的“雷蒙”中选择喜爱的角色完成绘画任务。随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剪辑好的电影片段播放出来,让学生观看在这五辆不同颜色的汽车身上都发生过什么故事,并试着总结自己选择的动漫形象拥有怎样的性格,将动画电影中的情境代入课堂。当学生对这几个动漫形象的外貌与性格有所了解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各个角色的性格与其车身的颜色的联系。于是,学生发现“闪电麦昆”热情似火、活泼乐观的性格十分符合红色通常所代表的情感,而“哈德逊医生”沉稳、安静的性格与深蓝色通常所代表的情感也是相通的,等等。如此一来,不同色彩蕴含的情感实现了具象化的转变,形象地呈现在课堂上,小学生对色彩的领悟可更上一层楼。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色彩对于美术作品的影响及其在角色塑造上的作用。

3.以理论为总结,了解色彩的体系

对于美术教学而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主观情感的激活同样重要。小学生在提升色彩感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分辨不同的色彩,从色彩及色彩搭配中领悟不同的情感,还要扎实地掌握与色彩有关的理论知识,懂得如何从艺术审美与创造的视角运用色彩。值得注意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可与色彩情感的表达相割裂,教师应理解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因此,教师需要将有关色彩的理论知识与多元化的教学结合起来,不时给予学生使用色彩理论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借用实例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筑色彩体系,以此完成色彩感培养的总结升华。

综上所述,色彩感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培养小学生色彩感的过程中,美术教师既要把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围绕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色彩感训练,为小学生的视觉感官提供良好的刺激,帮助小学生理解颜色背后的深意,并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

猜你喜欢

色彩感斑马色彩
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探究
我是可爱的小斑马
BirdsonZebras斑马身上的鸟
斑马
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电影元素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