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教学

2020-03-03魏香英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博文初级中学2664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律动感官旋律

魏香英(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博文初级中学 266400)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长此以往,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要想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情感以及掌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音程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音乐学习,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出歌曲与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感悟中更好地感知音乐、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一、陶行知教育理念与初中音乐“多感官体验”教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与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具有相关性。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积极思考、探索与创新。该理念对初中音乐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他们在思考和创造中获得独特体验。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教学相关策略

1.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意识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最重要的是调动情感。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首先需要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可以启发学生仔细倾听、互相评述音乐、跟着旋律歌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播放音乐,指导学生进行身体律动,讲述音乐背景故事,促进学生想象,以此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初中音乐的课程内容播放相关音乐,指导学生伴随音乐的旋律展开身体律动,将律动表演与跳动的音符融合起来。这种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和身体有效联动起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比如,在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的《一二三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教学中,教师播放这两首歌曲,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律动,模仿解放军的敬礼、原地踏步、齐步走、正步走等动作。伴随着音乐节奏,将音乐中所体现的铿锵有力、积极乐观、热情豪迈等展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播放与歌曲相关的微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获得深入感悟。教师可以将音乐名家的歌唱视频、音乐会现场的视频和经典歌曲MV 等导入课堂教学中,有效启发学生的感官意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帮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学习《无锡景》这首歌曲时,可以播放《美好江苏》的宣传视频,展现光复门、梅园、鼋头渚、锡山、青瓦白墙等景观,结合吴侬软语般的歌词,带领学生走入江南水乡,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提高对民间小调的感悟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的课程内容,讲述音乐背景故事,促进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内涵,提高对歌曲的认知程度。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辛德勒的名单》这首曲目,讲述二战时期辛德勒救助大量犹太人的故事。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在语言感知与音乐感知中启发学生感官意识。

2.运用多样化方式,提升学生感官体验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教师可以融入多种元素,运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使反复的歌唱训练与枯燥的技巧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联动下获得不一样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图谱卡片,帮助学生产生视觉联动,通过直观的音阶山和相关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和把握音高,更好地区分和声色彩。对于演唱类的歌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旋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和音乐软件,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同步展现旋律线,并运用不同图示讲述具体的演唱方法,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乐曲的旋律并演唱歌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手势和身体进行有规律的律动,跟着歌曲的旋律有节奏地跳动。比如,在人音版七年级《青春舞曲》的教学中,让学生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学习歌曲的节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先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指导学生随着音乐击拍和律动。播放这首歌曲的旋律线,让学生感知到中速稍快的歌曲速度、活泼欢快的歌曲情绪。之后,结合旋律线讲解4/4 拍的知识,并让学生回答什么是4/4 拍。最后,教师可以让男学生一三击掌、二四打响指,指导女学生学习和表演新疆舞蹈,一边身体律动,一边演唱这首歌曲,从而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首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提高音乐学习效果。

3.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进行演唱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多感官体验”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教师还应该指引学生升华情感。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指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多感官联动中创编与歌曲相关的动作,然后演唱歌曲。

例如,人音版八年级《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结合生活经验和学过的《山丹丹红艳艳》,体会这首曲子,并随着音乐拍手律动。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试着想象歌曲展现的情境:高山、峡谷、高原、牛羊等。然后进行总结:歌曲是由上下两乐句组成的单乐段曲子,格式是223、332、223、332的双字双句尾。第一节展现出辽阔苍茫的意境,第二节表达对女子的倾慕,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的总体旋律是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自由舒缓,跌宕起伏,运用一唱三叹的方式,展现高亢奔放的气势,与沉郁顿挫的情感融合。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律动动作,并教授学生演唱歌曲。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将多种感官与思维有效地联动起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多感官体验”教学,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感官意识、运用多样化方式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进而让学生获得多感官体验,提高初中音乐的实际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律动感官旋律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