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素养的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03-03牛玲玲山东省肥城市曹庄矿学校27160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工程师苹果

牛玲玲(山东省肥城市曹庄矿学校 271601)

科学素养的培育非朝夕可成,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帮助学生丰富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科学素养,不断提升探究能力。

一、课堂互动,深入问题

1.质疑设问,层层推进

小学生思维能力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他们经常会对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现象进行奇妙的提问,如“为什么下雨后水滩中会有蚯蚓”“月亮升起时,太阳去哪儿了”。小学生这种积极提问的学习品质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通过一系列层层推进的问题,带领学生不断深化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演示苹果落地和树叶掉落的自然现象,继而进行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此相关的现象?”“苹果落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虽然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象,但学生往往只见其景而不知为何。这些问题的提出则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教师后续更好地提问。学生则可以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因为苹果熟了之后太重,树枝无法承载,苹果便落了下来”;有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会说是地球有引力,造成苹果落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比如,“为什么苹果向地面的方向落?”“只有成熟的苹果才会落地吗?”师生共同设问,通过对多样而有趣的问题进行思考,不断推进科学知识的深入探究。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在科学课程中,想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不妨借鉴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思路,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推动科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学是小学科学课上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小组中,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探究与思索,并与他人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小组合作正是给予学生一个解放自己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智慧,在小组探究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干。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之体会到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无穷魅力。

二、创新实践,深化体验

1.实地考察,亲身体验

科学素养的培育离不开科学实践活动的推进。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实践机会,尤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深化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土壤与植物》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花园中,和学生一起探究“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有哪些”“土壤与植物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土壤”等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备好工具,然后在花园中动手挖土,收集研究样本,再互相对比与讨论土壤里有什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校园,看看校园中都有哪些植物,这些植物的土壤是否相似或具备怎样的特征。亲身体验之后,师生回到教室,教师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更多类型的土壤,并分析土壤保护面临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保护土壤的办法,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2.联系实际,探究生活

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倡导教育要从生活中汲取养料,要在生活中进行科学教育。以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电的本领》这一章为例。学生都明白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为什么电灯一打开就亮了”“为什么电风扇一打开,就有风吹出来”这些问题,学生仍十分好奇,且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观察家中电灯的设置,并画出简单的电灯分布图。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如何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安全用电。这样联系实际的科学教育让探究的过程不仅十分完整,还能体现人文关怀,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技术辅助,拓展资源

1.信息手段,开阔视野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为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辅助资源,打开学生的科学视野,不断探索更多有趣、富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教师要综合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具体学情,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课程中融入更多教学资源。例如,在《走进工程师》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伟大工程与它背后的工程师,再通过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程师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解决问题,了解工程师的伟大。第一部分“问题和猜测”中,以著名工程“中国天眼”为切入点,引出工程师,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师,工程师是做什么的,这些工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为后面的学习设置悬念。第二部分“探究与实践”中,通过展示多组工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这些工程的宏伟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程师如何运用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第三部分“拓展与创新”中,教师引导:同学们对工程师已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当一次工程师?接着布置实践作业。以纸船制作为例,教师提问:如何利用一张A4 纸,设计一只载重量大的船?然后让全班小组交流,分享各自的方法,再展示各自的作品。通过本次制作,让学生思考什么形状的纸船的载重量更大,用什么方法测试纸船载重量。这种亲身实践,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工程师的设计创造,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双向衔接,助力探究

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显然能大大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注重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衔接。以《动物王国》这一章为例,课程探讨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名著《昆虫记》、纪录片《动物世界》等资源帮助学生进入动物世界,然后让学生确定探究对象,如生活中常见的蚂蚁、蜗牛、猫、狗等,对其进行观察。教师创建线上作业平台,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把每日或每周的观察成果上传至平台进行记录。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记录、思考探究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为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综上所述,科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探究能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尽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科学实践需求,并带领学生探究问题、探索科学。通过有效互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实教学内容,结合动手实践、生活化探究、信息技术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工程师苹果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青年工程师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