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语言训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03-03蓝远英福建省上杭县城南小学3642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辩论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蓝远英(福建省上杭县城南小学 364200)

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话是思维的表现,从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可以看出其思维品质优劣的程度。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理论其中一个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学会主动表达,激发创造才能。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扮演着忠实的听众。这极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各项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和发展。

一、加强朗读,培养规范性思维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其技能,更要恰当地运用朗读净化心灵、发展思维、提升境界。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让他们品味语言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通过大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的规范性,让朗读感悟与思维训练和谐共振。学生在课后对看到的事物能用美的词句去形容、赞美它,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学生思维规范性体现。

为了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教师可以经常布置学生观看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每期节目的开场词、串词、嘉宾的谈话、朗读材料、节目结束前歌曲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要求学生整理、摘抄下来,并进行朗读。对好的朗读和摘抄,及时在班里进行展示。这样,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助力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

二、鼓励发问,培养独特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写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一问。”可见,学生是很有灵性的,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难,具体可将提问穿插于课始、课中、结课等教学环节。教学中,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思维能力必然得以发展。

当然,学生敢于发问,给教师的教学创新带来了新信息,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要以他们的发问组织教学,原来的教学预设有可能需要及时调整。但是,长期坚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助于唤醒他们的探究意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形成对问题的独特见解。

三、引导辩论,培养深刻性思维

课堂教学要开放,课堂上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师应尊重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践证明,有争论才有独见,有发现才有创新。辩论是深层次的口语交际活动,它要求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造矛盾点,灵活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对“他们该不该跳崖”进行辩论,把课堂推向新的高潮。学生通过激烈的辩论、思维的交锋,对这个问题理解得很透彻:在当时的特定情景下,五壮士只能选择跳崖。中国人民是有气节的,是坚强不屈的,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成为阶下囚。教师巧妙创设情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实现文本的价值取向。

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关于“辩论”的视频,让他们从唇枪舌剑的情景中感受到辩论的魅力,潜移默化中习得辩论方法,从而促进深刻性思维的发展。

四、引入抢答,培养灵活性思维

小学生具有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抢答就是一种训练形式。若在预习检测、复习和说话练习等教学环节中,适时采用抢答的形式组织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上检查预习成果时组织学生抢答。抢答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此,抢答这一学习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全面使用,语文学科已成为拉分的学科,尤其是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在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时,可以采用抢答的形式。既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练习复述,培养连贯性思维

在平时说话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结结巴巴或语序颠倒,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思维中断或混乱。因此,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的连贯性,让其言之有序,而且说得流利、连贯。常用的练习方法有复述课文及故事、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句子搭配和思考一句话应插入文段中的哪个部分等。而复述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每课都可以进行。

如教学《景阳冈》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引导他们根据课后第一题的提示,按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进行复述课文的练习,让学生明白打虎部分是重点,复述时要详细些。通过复述练习,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英雄武松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同时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坚持进行复述练习,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增强了,说话就有条理了。

六、尝试评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很多新闻评论和时事评论等信息。评论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认识,经常进行评论实践,能有效增强个人判断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小学阶段,可以先引导学生从评价开始,因为评价是评论的起始阶段。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大胆尝试评论练习,让学生积极发表观点,不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评论练习,可以从下面五方面进行。第一,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第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评述课文中的人物。第三,在习作批改时,让学生进行批改,教给学生批改方法,学习写批语,要先肯定优点,再提出修改建议。第四,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评论和时事评论的视频节目,激发学生对评论的兴趣,初步掌握评论的基本方法。第五,开展模拟评论活动,评选“小小评论员”。

总之,只有语言学得好,思维能力才能强。教师一定要紧绷语言训练这根弦,灵活运用各种训练方式,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这样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帮助学生获得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成为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辩论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培养思维能力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