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社会意义探寻

2020-03-03徐璐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361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意义学科核心

徐璐(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361000)

在谈及核心素养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由于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教师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学生身上。具体到初中语文学科当中,语文教师关注得最多的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考的是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让组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要素有效落地。众所周知,核心素养是基于国家层面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而提出的,而“立德树人”显然不只面向教学,更应面向社会。通过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劳动者与接班人,这是核心素养的社会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如果忽视了这种社会意义,那在实际教学中无论如何努力,都是有缺憾的。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的一个经典判断:“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这样的判断也意味着,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关注社会意义。既然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面临着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自然就要在关注教学意义的同时关注社会意义。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思考初中语文教学社会意义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内容,都要被放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来思考。近年来,关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工具性的理解和人文性的理解,其实也有教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两种视角。比如,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只是指向文本本身的,也是超越文本指向社会理解的。同样地,对于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立社会意义理解也有其必要性。

一是根据核心素养的定义,学生所应具备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面向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既然是面向社会发展的,那核心素养自然就具有社会意义;既然是面向终身发展的,那就意味着,必须在社会意义的视角下看学生的未来成长。社会意义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社会总是与学生当下以及未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作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念,并提出“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著名论断。这些教育理念对各学科的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初中语文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一方面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最终都是指向社会的,包括审美与文化。而所审之美与以文教化也必然具有社会属性。所以在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教师能够从社会理解与认同的角度,让学生在习得语文学科知识、获得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社会判断意识与能力。应当说,这也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社会意义的理解驱动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探究初中语文教学的社会意义,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学有另一种价值选择,那就是用初中语文教学的社会意义去驱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重视语文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众所周知,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又要有开放性,以投身于社会生活为主体。只有这样,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最佳效果,也才能让社会意义与核心素养相得益彰。

例如,在经典课文《背影》这一课的教学中,其实就可以通过社会意义的渗透,促进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具体的做法就是在课文解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解读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并将这些理解与生活联系起来。只要这种联系能够真实、有效地发生,那语文学科教学的社会意义理解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能够真实地发生。

这里来看一个教学细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在整篇课文当中,这句话是开篇之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由于这篇课文是经典课文,历年来,对这篇课文的解读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很多时候反而忽视了第一句话。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读了第一句话之后,不再继续往下读,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去理解这句话。当学生的阅读对象只有这一句话时,他们反而会对这句话进行深度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又必然会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并且最终会将目光锁定在“背影”上。他们根据这个关键词联想,既联想生活中的父亲,也联想课文会通过什么样的笔触描写父亲。这个联想的过程,既能打下社会化理解的基础,也能打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三、从社会意义的视角展望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景

以核心素养和社会意义为关键词在相关数据库当中进行搜索,可以发现相关的文献并不是很多。这恰恰说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用社会意义视角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陶行知先生有过这样的提醒: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虽然这是对少年而言的,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依然有着启发意义。实际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意识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心智的成熟,他们必定关注各类社会事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问题,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点之一。正因为如此,展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思考用社会意义的视角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再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基于传统知识的积累,还是基于现代的核心素养培育,都必须建立清晰的社会意义视角,而且只有将社会意义视角与教学意义的视角结合起来,语文学科的教学才是完整的。同时,也可以认为,学科教学只有植根于社会意义,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进一步展望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社会意义视角必然是不可或缺的。用社会意义的视角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形成社会意义理解,都会成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也会因为社会意义视角的建立而变得更加丰盈,从而显示出更加生机勃勃的状态。

猜你喜欢

意义学科核心
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