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03-03王传新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华山初级中学221744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王传新(江苏省丰县华山镇华山初级中学 221744)

思维能力是指人类在感性材料加工过程中通过分析、对比、综合等行为,将感性材料转变成个人理性认知的能力。由此可知,思维能力是人类在学习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而在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现有认知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理化教师的教学目标,与语文学科教学并无多大联系。但陶行知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出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展开学科教学设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也要学会正视自身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尝试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广阔的思维应用天地。

一、认识“生活即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指出生活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使得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方向变得更加明确。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有诗歌、古诗词、散文等,这些课文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对应的写作素材来源,这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做好了足够的资源铺垫。在初中学生的学习认知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语文这一学科比较书面化,生活中部分语言文学的具体应用不应算在语文的学科范围内。而实际上,语文是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文字三者的统称,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能运用得当,既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又能宣传语文学习的必要性。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思想的教学核心,带领学生在探索语文应用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散步》这一课的教学时,该课文通过描述一家四口三代人的日常散步这一生活琐事来表现出作者与家人之间的深厚亲情。“散步”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同样在很多初中学生的记忆中,与家人散步也是自己亲情记忆中的一部分。而语文的正确实践不仅能让学生的情感想法得到疏导表达,也是学生语文实践思维培养的关键。因此,在讲解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同梳理全文内容,引导学生站在情感、课文描写等角度来具体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情感,并指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散步”这一生活事件铺开亲情画卷的。紧接着,教师在结束这一课文的核心知识教学后,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开展对应的生活琐事仿写学习。写作是落实学生实践思维应用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写作中对生活细节进行复刻与文学创作,很容易就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语文实践之间的关联,这使得利用语文来刻画还原生活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之一,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思维逐渐形成稳定的发展基础。

二、实现“做中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这样的教学忽视使得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描述等多方面的实际语文应用中频繁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既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完善优化现有教学设计的方针,也是促进教师实现“做中教”的重要思想。逻辑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中最为核心的一项,良好的逻辑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分析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应努力实现“做中教”,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进行《复述与转述》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教学时,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有效复述和正确转述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是培养学生个人逻辑思维的良好时机。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窗边的小豆豆》这一文学作品的某一章节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复述对应内容,接着组织学生组成四人一组的口语交际小组,要求每组学生在小组内部互相进行转述。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听与说两个技能结合的应用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将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完整清晰地转述给他人就必须经过认真的逻辑梳理与思考,这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复述与转述时,教师可以在一旁倾听并记录下学生的表达错误点,在小组学生完成这一次的课堂口语活动后,教师再请学生来回看自己的复述与转述错误,从而强化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三、实现“学中做”,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语文探究既带有感性的人文情感色彩,也有理性的科学思考部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提出,让教师的教学设计方向变得更加多元化,但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考察内容在很多学生看来缺乏足够难度,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抱有一定的轻视敷衍的态度。因此,如果教师直接开展专业化的语文教学,很有可能会激起部分学生的排斥心理。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应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学生可以发现的质疑点,带领学生落实“学中做”,逐步强化学生的大胆质疑与探究意识,最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全诗内容展现出西湖早春的明媚春色,其中的“争”“啄”等动词能充分表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真诵读该诗,然后随意将“没”“迷”“低”等诗句核心字改为意思相近的字。学生在看到教师改字以后就会产生好奇心理。众所周知,课文内容是不能被随意更改的。教师再让学生将改后的诗完整读一遍,请学生回答改之前与改之后的诗有何区别。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韵律的角度来分析,认为改后的诗句没有改之前的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会从字义上来看,认为用于修改的字没有原先的字独特,这些小发现将会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成为促进他们更进一步探究思考的动力。在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去翻译全诗,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问题抽丝剥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利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应先准确抓住相关教育理论的核心,尽可能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带领学生探索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学会应用自身思维能力正确看待和分析语文问题,让学生在不断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语文学习乐趣,最终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培养思维能力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