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初中文言文德育教学

2020-03-03熊佳瑜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乐育中学51403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陶行知文言文德育

熊佳瑜(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乐育中学 514031)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里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直接影响语文整体学习的效果。古人云:“文以载道。”学好文言文,不能仅学重点字词和翻译,还要领悟文章的“道”,也就是文章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德育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分析陶行知教学理念,设计文言文德育教学方案,为学生打好文言文的学习基础,促进语文德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一、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内容

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即教育,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依靠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其次,陶行知教育理念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爱满天下”的教学精神,怀着爱心从事教育工作,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任务都要积极、向上、乐观,关心和体贴学生;第三,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德育品质,陶行知认为这是新时代教育的目标;第四,陶行知教育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解放思想和行为,让学生大胆地创造;最后,陶行知认为教学的重点不在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学,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在陶行知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对语文文言文教学进行课堂改革和创新,结合文言文的特点和性质,渗透生活教育、德育教育,发挥文言文教学的最大价值,让学生得到综合的成长。

1.拓展教学资源,汲取思想道德营养

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学生要掌握的不只是简单的文言文翻译,更重要的是感受文章的精神,学习作者优秀的思想品质。为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达到陶行知教学理念的德育目标,教师需要对文言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在课上多补充一些课外的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思想。比如,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作者背景、写作环境、故事拓展等,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文言文进行理解和探索,深化文章主题。

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课外资源,如陶渊明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陶渊明出生在东晋的一个仕宦之家,虽然家道中落,但他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然而却因为当时官场的黑暗,他的满心抱负无处施展,最终他不愿意同流合污,决心归隐田园。通过这些拓展资源,学生立刻就能够感受到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政治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反差,以及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朗读文言文,体会文章的道德情感

由于文言文的用词内容、用语习惯,都和现在大不相同,所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很难掌握其中的内涵,这让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文言文朗读方面,学生朗读的时候经常找不到正确的停顿、正确的情绪,导致朗读出现生硬的现象。设计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陶行知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和体会,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文言文的情感和思想,以此来渗透德育教育。因此,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通过朗读提升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教授《爱莲说》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阅读活动,提前将学生按照文言文基础、学习能力、文言文兴趣、性格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之后组织不同组别之间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爱莲说》的认知和理解,分析其中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设计朗读方案。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抑扬顿挫、富有情感,最后根据不同小组的朗读情感、流畅度、整齐度进行综合打分,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另外,小组合作朗读之后,为了践行陶行知教学理念,教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朗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设计富有个人特色的《爱莲说》朗读方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几个学生展示设计的朗读方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朗读教学,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精神和品质,实现德育目标。

3.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思考学习能力

有了疑问,才有探究的动力。在陶行知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在设计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分多个层次,抛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这些问题逐渐对文言文展开深入的探究,体会文言文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文章思想,达到德育目标。

例如,在教授《与朱元思书》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由浅至深地展开思考。教师可以依次提问:“在本文中概括全文的句子是哪句?”“描写山水的风景的句子是哪句?它们分别表现了山水什么样的特点?”“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一边探究、一边学习、一边解答。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借助文章的思想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目标。

二、结语

德育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德育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里。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教师要充分认识陶行知教学理念的内容和价值,将陶行知教育理念渗透到文言文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认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发挥文言文教学的最大价值,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猜你喜欢

陶行知文言文德育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陶行知教育名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