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探索
——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为例

2020-03-03刘郭熠

关键词:通识学院专业

刘郭熠 崔 博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珠宝学院,云南 腾冲 679118)

一、云南省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基本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要求,云南省各高校普遍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通识课教育体系之中。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学分管理体系,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向全校学生开设课程,结合线上线下课程融合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素质与基本能力,使其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与知识。

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主要以学生参加各类赛事、培训活动和社团活动为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与意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的实践能力。

学校通过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平台对具有高效实际产出能力的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和培养,达到学生项目落地实施的目的,促进学生项目的实际转换。

云南省高校纳入通识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普遍由辅导员、管理专业或者招生就业处教师授课,授课内容有“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学”“创新创业思维”等通识课基础理论课程,多为大班综合教学。其次,各高校都聘请企业家或者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专门的创新创业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讲解相关的专业和创业知识,帮助大学生建立和提升创业意识,增加大学创业的信心。

二、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脱节

云南省多数高校中,创新创业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大多设置于大一至大二,虽然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往往出现理论课程知识与学生专业课程、专业能力脱节的情况。学生无法全面了解该专业领域中前沿研究、新近发展领域等。

(二)实践教学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课时量较少,很多实践教育如沙盘模拟、电商模拟等因为开设班级过大、人数过多无法有效使用。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大部分高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开发项目,参加各类型创新创业比赛、活动或者社团。总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覆盖学生面积较少,综合体验度和教学效率不高。

(三)师资的学科专业能力与素质不足

现在在云南高校中教授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教师多为各院系辅导员、招生就业处教师等。由于教师性质限制,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难以同专业进行衔接。

学校聘请的企业专家无法实现到学校开设相应对口的课程,到学校进行的讲座由于次数、时间和专业问题的限制,学生普遍表示讲座实际效果不大。

三、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阐述

(一)办学模式突破传统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正式建立。在充分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办学模式,综合融合“政、产、学、研、用”办学教学资源。特色学院与总部为异地建设与管理,学院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都是从地方特色、支柱经济产业或相关产业链出发,目的在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下属特色学院包括管理学院、珠宝学院、傣医药学院与普洱茶学院,都与当地主要经济产业衔接。本文以珠宝学院(下文中简称学院)为例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对其他应用型高校有所帮助。珠宝学院位于云南省腾冲市,腾冲市从古至今都是我国重要的宝玉石转销与加工地,现在宝玉石产业依旧是腾冲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学院也是以本地区宝玉石经济链发展为现实基础,开设宝石与材料工艺学、产品设计等多个专业。各专业都分别对应宝玉石产业链的具体环节或者人才需求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如产品设计专业开设有玉雕、设计等具体学习方向。

(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为:大一新生在总部完成相应学分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一定比例学分的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大二时回到特色学院,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学习、能力与兴趣,选择具体的专业学习方向;从大二到大四三年时间内完成本专业具体方向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

学院课程开设充分依据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教育的目标,每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有不少于40%的实践课程,使学生有充裕的学习实践时间和机会。

学院积极融合“政、产、学、研、用”办学教学资源,在学校内引入企业和厂商,开设实习实训基地,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从开始便能介入到企业的生产和实际运用中,强化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或者产业中的运用,防止理论与实际脱离,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

(三)丰富多样的教师资源

教师师资方面,学院聘请企业导师、双一流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大师进行相应比例专业课程授课,授课教师中有20%的教师来自相关行业企业,具有“双师”型教学能力,保证专业知识与行业企业知识并行。同时,学院积极培养理论课程教师的实践和专业能力,让教师到企业、公司、高校中学习培训,不断完善教师的专业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教学以外,学院充分利用企业、高校等资源,通过在校内开设大师工作室、探索师徒学习制、组织高校游学交流等方式,丰富创新教学方式。

四、以珠宝学院为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探索

(一)总体原则

珠宝学院立足于当地特色珠宝、旅游、户外特色产业办学并开设专业,辐射周边德宏地区、保山地区、大理丽江等地区。因此其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结合这些地区相关产业和民族特有文化来开展,建立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体系,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进。

珠宝学院在进行课程研究时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识教育一块重要部分,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包括系统性逻辑思维、领导力、决策力、大局观和观察力在内的创业、就业等基础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在于“教育”二字,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和发展的潜力;而创业更多侧重于商业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必须与专业知识衔接,课程设计要牢牢把握学生专业方向,将学生专业能力、专业作品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够投入到实际运用之中。

(二)课程体系研究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学院办学特点和专业设置,从基础内容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通识课课程设计。拟定课程时间为四个学期,前两个学期将创业理论学习和课后实践练习结合,打破创新创业教育中书本知识与真实案例无法结合的难点。第三个学期侧重讲授市场营销课程、品牌策划、优秀企业经典案例、创业计划书等内容,以真实的面貌让学生开始认识市场。第四个学期则以针对性地运用互联网为教学出发点,以文化创意产业等真实案例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结合学生专业方向、引入地方特色项目,讲授商业模式、文化衍生品等知识。同时根据时间进程,利用赛事让同学进行实战演练,将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三)发挥教师资源多样化优势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院多样化的教师资源,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职业知识与能力。理论教学部分由具有创业经验或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质的教师担任,保证理论知识能够与具体实际案例相互结合。实践环节须有专业教师加入学生团队,给予学生专业或技术指导,保证学生项目的专业和技术的发展性。并且利用学院现有资源,积极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团队,使学生项目能够与行业企业生产或市场需要实际对接,保证项目的可行性。

(四)积极发挥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校企合作基地的功能

在课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专业方向或者地方特色文化等重点方向出发进行项目创意思考。对应专业性的项目,利用校企资源,引入企业导师对学生项目进行指导,同时帮助学生对接相关企业,使其项目能够与行业企业中相应的环节进行衔接,增强学生项目落地率和实际产出率。与地方特色文化或者产业相关的项目,学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投入启动资金,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小微企业或者工作室,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争取政府扶植政策与企业帮扶,促使学生项目落地和保障后续发展。

五、研究局限和展望

首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基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个案研究具有局限性和特殊性,因此研究未能考虑更多其他高校或学院情况。其次,由于学院建立时间较短,教学效果则需要长期验证,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根据实践中的教学效果进行改善,因此存在不完善之处。

现在,国家倡导高校转型,大力推动应用型高校发展,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入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并不会发生改变。此次课程研究致力于校企资源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和职业并行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体系探索,在学院的不断发展中进行验证与完善,力求在将来探索更加完善、并具有普遍性的课程体系模式。

猜你喜欢

通识学院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