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的提升

2020-03-03范文卿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技能师范生

范文卿

(玉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处于逐年递增的状态,各个专业、各个领域都在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师范类高校和师范类专业更是如此,就业竞争压力巨大。为此,高校和师范生本人必须将提高核心就业能力摆在重要位置,而如何提高则需要广大师范类就业指导教师不断深入研究。文章就立足于这一课题展开全面而又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师范生和相关就业指导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提升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能够推动师范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

从当前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定义来看,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两项基本能力,高校普遍会将这两个基本能力作为培养的侧重点,进而让师范生在进入就业岗位之前,能够将这两项能力不断完善,成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显然为师范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两项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师范生向合格教育工作者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确保师范生能够与当今时代用人标准相符合

师范类高校或师范类专业在全面提高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过程中,重点不仅体现在师范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个方面,而是强调自我定位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这样可以帮助师范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就业岗位的大环境,进而保证师范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符合当今时代用人标准,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包含的范围

(一)自我定位

众所周知,找准自身的定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业方面特别是师范生就业也是一样,准确判断自己的综合能力处于怎样的水平,则能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势必会实现提升自身的核心就业能力。为此,师范生在提升自身核心就业能力时必须将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放在第一位。

(二)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水平是评价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基本指标之一。专业技能突出说明能够胜任这一岗位工作,反之则不能适应这一岗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进入岗位,教师行业也是如此。为此,在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中,专业技能应该作为师范生增强自身核心就业能力的侧重点之一。

(三)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各行各业评价员工职业水平的核心指标,教师行业也不例外,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关系到师范生能否顺利适应并胜任就业岗位。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心态、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是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指的就是师范生在面对真实的社会压力时,能够有效进行自我调节,做到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能力。在高校师范生就业期间,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意味着师范生能否承担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压力,如果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必然会导致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出现心理崩溃或精神崩溃的情况,而适应能力较强的师范生则可以合理地做出自我调节,从容面对教师工作岗位。因此,这一能力也是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全面提升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的路径

(一)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师范生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能够找准自我定位毫无疑问是应对严苛市场就业环境,有效把握就业机会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也是自我核心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对于高校师范生自然也不例外。为此,在提升高校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的路径中,师范类高校或师范类专业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必须把这一方面放在首位,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自我定位。

首先,引导师范生客观审视自我,了解自身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在这一过程中,就业指导人员要针对教师岗位的用人需求作出明确的解答,并从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让师范生能够在审视自我时有明确的参照标准,并且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为师范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引导师范生正确作出自我评价,综合考量后作出准确的自我定位。师范生经过就业指导教师的引导之后,已经能够发现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下一步工作就是要结合自身的客观条件,将自己的就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在这期间,就业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师范生提供评价标准和评价原则,在学生自我评价后,为学生进行综合考量,让学生明确自己究竟适合哪个阶段的基础教育教学,或者不适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由此促进师范生能够作出准确的自我定位,在未来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时可以从容应对,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二)组织社会调研活动,促进师范生专业技能强化

针对高校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而言自我进行精准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但不是唯一条件,师范生还需要认识到就业环境的激烈性和严苛性,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确保在专业技能上做到不断强化,面对就业环境所提出的严峻挑战才会更有信心。针对于此,师范类高校或师范类专业必须定期组织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用真实的环境说话,以此来刺激师范生主动去增强自身专业技能,让专业技能水平成为自身就业中的巨大优势。

首先,根据学生专业理论课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安排,合理制定社会调研活动的时间。众所周知,师范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往往集中在学生临毕业之前的一段时间之内,在这一时间段内师范生面临着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就业实习、开展就业综合实践培训等活动。为此,在时间的安排上非常紧张。针对这一情况,师范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细致分析学生专业理论课、综合实践课、学生实际情况,来安排社会调研活动的具体时间,确保师范生能够正装满员地参与进来,为其提供提升核心就业能力的机会。其次,明确调研主体,了解服务对象在师范生专业技能上的具体需求。在确定开展社会调研的实践基础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则需要针对调研的对象加以明确,即:中小学生、家长、学校一线教师。因为学生是师范生未来工作岗位直接的工作对象,而家长则是客观评价的又一主体,一线教师则是最了解学生需求和岗位要求的主体,所以这些调研对象必须高度明确只有在确立这一调研方向的基础上,社会调研工作才能顺利实施,所取得的调研成果才会更有说服力,也会为促进师范生专业技能强化指明方向师范生提升自身核心就业能力的动力也由此会更加强劲。

(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引领师范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众所周知,在每一位高校大学生应聘就业岗位过程中,职业道德都是用人单位极为重要的考察对象,甚至在进入用人单位之后,还要针对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更为细致的考核,优胜劣汰。为此师范类高校或师范类专业在提升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将加强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此为增强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增加砝码。在这期间,高校必须从两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以实现上述目标。

首先,注重理论层面的讲述,加深师范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在理论层面上,高校应定期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座谈会,或者理论宣讲会等活动。其间,可以聘请第一线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或者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与学者来校,针对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品质加以详细的介绍,并且能够列矩阵式案例将其说明,从而在理论层面上加深师范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力,促进师范生能够将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加以内化。其次,强调教育实践活动,确保职业道德能够在师范生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在实践层面上,高校应针对师范专业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教育的时间安排上,依然需要结合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同时在实践教育的内容上,主要以模拟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来开展,其目的就是要师范生能够从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发现问题,从而将其及时改正并引起高度注意。做好以上两方面工作,师范生职业道德水平势必会有明显的提升,核心就业能力也必然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强。

(四)深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就业岗位大环境

在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中,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能够准确了解就业岗位的大环境是怎样的,让学生能够与就业岗位充分接触,看到自己是否真正适合未来所要面对的就业岗位。因为无论是在就业指导人员引导师范生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上,还是在开展社会调研和职业道德教育上,师范生都未能真正地进入到就业岗位之中,虽然已经参加过毕业实习,但并不能深刻感受到就业岗位真实环境的复杂性。为此,深入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与当地学校广泛建立合作关系,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众所周知,我国每年毕业的师范生数量巨大,每一所师范类高校或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都在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师范生了解就业岗位大环境的机会自然逐渐减少。为此,高校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当地积极寻找合作对象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其间,合作对象负责提供场地和真实的工作岗位,供师范生亲身体验的同时,还要为其提供全面的指导工作。而高校则负责将优秀毕业生引进到合作学校,进而为师范毕业生感受就业岗位的真实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师范生进入校园后合作方要提供位置并指导工作。在确立起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双方共同履行责任和义务的阶段,合作方则要针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标准加以充分说明,并且在学生体验就业岗位的同时,能够为之答疑解惑以及明确注意事项等等。而高校则要将在了解就业岗位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引荐给合作学校,并签订用人协议。这样不仅普遍增强了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同时还为师范生就业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机会,由此实现合作学习、高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教师岗位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全面提升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刻不容缓,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却是最为重要的。而实践路径的构建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无论是在学生思想层面上,还是在学生技能与能力层面上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此,这就需要广大师范类高校和师范类专业就业指导人员要以持之以恒的心态,不断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敢于将实施方案加以全面落实和调整,由此方可确保更多师范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类专业技能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