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护理干预进展

2020-03-02王红军

健康大视野 2020年4期
关键词:多发伤护理干预

王红军

【摘 要】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等人创建了护理学,后护理学汇聚多元文化逐渐演变为现代护理模式。而急诊抢救期护理是基于现代护理之上发展而来。其多以院前、院内呼吸道畅通,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监护等护理措施构成。但不同医院急诊抢救期救护方式不同,救治成功率也有所差异。而多发伤患者占急救患者较大比例,故本文略写多发伤急救护理研究进展,详述近年多发伤急救抢救期护理干预措施,力求降低多发伤致死伤残率,提升救护成功率。文承不足,敬请补充。

【关键词】多发伤;急诊抢救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1

引言:

全球每天因创伤死亡例数约1.6万,预计2020年创伤将成为第二大致残致死疾病[1]。创伤多发伤死亡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国际型社会问题,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我国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仅交通致伤每年高达数百万。急救医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变革多发伤救护模式,以提升急救成功率,减少伤亡。为帮助急救医务人员了解多发伤急诊抢救期护理干预详实,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相关探究,综述如下。

一、多发伤急救护理研究进展

急诊护理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南丁格尔等人参与到站前士兵救治中,成功将站前伤员死亡率由50%下降至2%,见急诊护理救护之成效[2]。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建立了急救中心,引入急诊医学及护理学的相关理念,标志者我国急诊护理学的发展。急诊科内多发伤收治率高达50%以上,成为急诊科一类疾病。且该类患者具有伤情变化快、各部损伤相互影响、病死率高、易发休克、低氧血症率高等特点,严重缩短患者生命周期。临床多以院前、院内呼吸道畅通,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监护等措施为多发伤急诊抢救期患者行急救护理。针对个别病情急,危,重,复杂的多发伤病人,行有效抢救的同时迅速评估患者伤情并予专科抢救治疗[3]。但不同医院多发伤急诊抢救期救护方式不同,其救治成功率也有所差异。故本文现下就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成功率报道如下。

二、多发伤急诊抢救期的护理干预

(一)伤情评估

吉云兰[4]指出,TS、RTS、AIS等评分均于1960年左右被用于急诊疾病评估中。TS为有创评分,RTS是在TS评分基础上发展而来。AIS为创伤评分,ISS为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可依照多发伤患者疾病程度及分型选定合适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病情状态,并针对性开展创伤救护。我国最早使用创伤评分可追溯至1980年,而最早的创伤评分使用报道为1983年周志道。其选取848例矿工创伤患者以ISS评分分析创伤程度,经病情评估给予针对性治疗并观察患者预后。经其证实ISS评分量表用于实践中效果理想,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应用效果较高。而后相关学者提出以ISS评估表用于多发伤急救护理中,并叮嘱于接诊后2-5min内以ISS评估患者伤情最佳。梁美英报道急诊评估可提高多发伤患者抢救存活率,临床推广性高。其选用124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急诊评估,一组直接急诊抢救。进高对比借助急诊评估组抢救成功率高达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0%。顾玉慧指出,以评估量表用于多发伤急救护理顺序如下。第一,伤情评估。护理人员以对应性评估量表评价患者伤情,确定急救方案,护送入院。第二,循环护理。予呼吸道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给养,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协助爆炸止血,快速给药。第三,生命监护。为患者开展保暖,皮肤清理护理,并间隔15min动态监测病情,随症状调整方案。

(二)呼吸干预

石颖[5]细致介绍了多发伤急救抢救期护理干预有关呼吸方面的具体措施。其认为急诊多发伤患者常伴随呼吸系统损伤,若病情严重可程序爱你呼吸抑制,致呼吸功能紊乱。如:气血胸、纵膈损伤、肺组织损伤、气道损伤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分泌物聚集,呼吸压迫等。此时,护理人员可经五步完成临床护理操作。第一,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适当措施预防舌后坠,或可经开口器开口,颈部托举等方式预防。将患者头部侧偏一侧,避免误吸误咽。第二,建立人工气道。迅速以抢救包切开气管完成气道建立操作。第三,机械通气。迅速检查仪器设备,电池电量。适度抬高压力值及氧流量,改善低氧血状态,保证氧供。第四,良性评估呼吸系统功能。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窘迫,呼吸机等因素导致的评估误差。着重观察患者脉搏、呼吸频率、血压、氧饱和度及血氧饱和度上升及下降状况。第五,肺部听诊。护理人员须仔细辨别气道分泌物聚集导致的肺部体征及生理反射。若患者痰液溢出或呼吸道痰液淤积经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糙伴噪声,呼吸音延长伴痰鸣音,胸骨上窝部出现“呼噜声”。此时护理人员须依照患者呼吸道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保证呼吸稳定性。

(三)循环干预

徐春霞、龙凤[6]等人就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了探究,其以评估伤情、保证呼吸通畅、建立静脉通道扩容、包扎固定及转运五项为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5%。其也在文中强调了静脉通道、扩容的重要性。后相关学者也对维持稳定的循环干预措施进行了丰富的整理。相关学者认为,循环功能紊乱主要因大失血致血容量下降所致,常伴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低血压、休克等。目前维持稳定循环干预主要可由五项组成。第一,止血。迅速查找开放性损伤部位并予察止血处理。如患者为静脉窦损伤可取头高位或半坐位包扎。如动脉出血可予以缝线包扎。如裂伤引起广泛性出血可予绷带加压止血,如粉碎性骨折等。第二,建立静脉通道。常规静脉通道多为两路以上,本院以3-4条为准。建立静脉通道需避开开放性损伤及可疑闭合损伤血管处。第三,规范化采血送检。血检包括血项、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炎性指标的检查。第四,遵医嘱给药。遵医嘱行药物、药量、注输等急救护理。第五,静脉通道补液扩容。静脉通道迅速补液输血,防止休克及血容量下降。如必要可以深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方式迅速补液,避免循环衰竭。因创伤患者血管資源不佳,故穿刺及套管针置入前需固定好肢体,做好防脱、防阻等措施,降低静脉通道风险。或以红外线设备辅助血管穿刺,提升穿刺置管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发伤急救护理干预多为“伤情评估”、“呼吸干预”、“循环干预”、“复苏干预”、“置管与损伤处理干预”、“生命体征监护”、“心理护理同步干预”、“环境干预”等组成,效果可观。但多发伤急救护理干预也需立足不同时段进行护理干预的更新,方可实现多发伤急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医护抢救配合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陆健, 钱永兵, 夏丰, et al. 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早期急诊救治流程评估[J]. 中华创伤杂志, 2012, 28(4):0001-0002.

吴晓梅. 多发伤患者手术急救治疗的护理配合[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7(S1):377+389.

李红峰, 徐军礼. 胸腰椎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手术护理体会[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3,13(1):59-59.

李宛霞, 陶少宇, 陶然, et al.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多发伤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15,5(10):897-899.

唐颖, 郭庆山, 赵玉峰, et al. 几种固定方式急诊治疗多发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3):0001-0002.

王飒, 陈水红, 金静芬. 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7):25-26.

李莎罗, 许永华, 王玺, et al. 肠内免疫营养对多发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19(11):1197-1200.

王志康, 孙建忠, 赵祖丹. 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X射线累积有效剂量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2, 32(3):323-325.

萬娜萨, 何先弟. 多发伤患者入科血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12):1218-1219.

张荣, 刘咏芳, 汤鲁明, et al. 多发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及痰液细胞因子的变化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348-350,421.

黄苗, 谭惠仪, 陈丽映, et al. 多发伤患者术后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及多处创面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4):304-305.

谢佳瑛, 周榆, 周健, et al. 严重多发伤伴重度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一例[J]. 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3):286-288.

阿合买提江·帕哈丁, 阿尔帕提·买买提, 亚力坤·赛来. 5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 2014, 30(12):1213-1214.

金朋, 潘达, 陶洁茹, et al. 多发伤患者住院时间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3):339-343.

猜你喜欢

多发伤护理干预
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蜡样芽孢杆菌对入住ICU多发伤患者腹泻影响的临床观察
急救程序化护理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