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文化经典的“书香校园”建设途径

2020-03-02汪北南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书香校园读后感书香

汪北南

(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城厢小学)

小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多年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城厢小学把建设“书香校园”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落实,以“阅读点燃智慧,经典引领成长”为理念,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推荐经典书目,开展多样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从而为“书香家庭”和“书香社会”建设打下基础。

学校通过“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品质;增强教师人文底蕴,树立教师高尚师德,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教师教育生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构建“悦读”文化,改进德育模式,凸显办学精神;营造阅读氛围,丰富师生生活,提升师生品位,推进社会文明建设。

一、建章立制,为“书香校园”保驾护航

(一)组建领导小组

为保障“书香校园”建设规范、长效、科学,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共同参与的“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创建工作;成立以德育副校长为组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的“书香家庭”建设领导小组,引领家庭、社区书香文化建设;成立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年级组长参与的“书香校园”建设评价小组,对“书香校园”建设进行监督评价。各小组人员构成科学合理,目标清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创建活动作好组织保证。

(二)制定规章制度

高效的工作质量来自于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学校制订了多项“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依照方案有计划开展活动。

一是制订了《读书月常规活动》,规范开展活动,使活动科学有效。二是制订了《图书角建设标准》,规范图书角的建设和使用范围。图书角的图书一部分由学校根据不同学段的需求统一配备,另一部分由学生自愿捐赠。各班级配备图书管理员,实行借阅登记,定期开展读书评比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角的作用。三是制订了《“书香班级”评比办法》,对各班读书活动进行监督评价,促进“书香班级”建设持续发展。四是制订了《“书香家庭”评比办法》,对学生在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中的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培养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促进家庭阅读活动。五是制订了《小书虫升级办法》,对学生读书数量和读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书虫”升级活动,从一级至十级,对级别高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书香校园”的主阵地,学校图书馆也制定了相应制度,如《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书刊借还制度》《阅览室管理制度》等,把师生的读书情况纳入相关管理考核范畴。

二、创设环境,为阅读经典营造氛围

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利用各种平台对“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进行宣传。例如,在走廊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小书虫”晋级展示板,设立读书体会、读后感展示板,在《城厢小学校报》开辟读书专栏等,通过系列宣传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读书会、读书沙龙、读后感评比和读书征文评比等活动,创造热爱阅读的人文环境,促进师生想读、会读、坚持读,进而读出成果。

学校将闲置教室改造为图书馆,并安排专人管理。学校藏书除了自己购置,大多是募捐而来的,宽甸图书馆、丹东励志协会、丹东交通广播电台等单位都曾捐献图书,学校往届毕业生也积极捐赠。现在图书馆图书的种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师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性。

三、开展活动,让经典阅读入脑入心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经典读书活动。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全校师生参与,个个有收获,人人有提高。

(一)经典晨诵活动

每天清晨,各班安排30 分钟国学经典朗诵,内容为《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笠翁对韵》《论语》等。

(二)读书沙龙活动

学校组建“读书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读书会有会名、会规、会标,有自己的阅读方向和目标,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读书会让学生阅读兴趣高涨,阅读成效显著。

(三)天天阅读一小时活动

每天中午,学校阅览室对外开放,学生可随时借阅,在校阅读半小时;每天放学后,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可再阅读半小时,保证了阅读时长。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照大梁的话,趁早晚凉快赶路,每天就走个四五十里。只是这大热天的,又怀着身孕,我还是感觉浑身透着疲乏。肚子也饿得快,出门八九天,有一餐冇一顿的,经常是饿得咕咕叫。带的点儿洋芋、红苕早就吃完,我后来是走到哪个塆子,就在哪儿随便讨点儿吃的。坐下歇息的时候,我就勤心看看附近,有么事吃的冇得,茅根、菊苣、马齿苋、野毛桃,做细伢时吃过的这些野菜、野果子,只要看到了,抓起就往口里塞。就只一桩,路过人家的菜园瓜地,再饿我也不伸手。

(四)开展“读书活动月”

每年的四月、十月被学校确定为“读书活动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阅读有主题,如好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有读书汇报、征集读后感、评选读书征文等活动;有全校性的表演展示,向全体家长汇报读书月的收获。

(五)晋级“小书虫”活动

根据学生读书数量的多少评选出不同等级的“小书虫”,每学期晋级一次。“小书虫”要上光荣榜,张贴照片、配红花。

(六)创建“蓓蕾”文学社

学校把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学生聚在一起,成立了文学社,以写促读。优秀作品刊登在校报上,供师生鉴赏。文学社的学生在校外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奖。

(七)文化进校园活动

邀请教育专家、社会团体到学校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例如,邀请大学教授为学生讲解中国传统文化,邀请丹东市少儿图书馆的相关人员到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其眼界,陶冶其情操。

四、结合课堂,让阅读活动进入常态

学校活动离开了课堂就是无源之水,没有生命力。学校树立“大阅读理念”,把课外阅读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课内促进课外,课外补充课内,让课外阅读充满生机活力,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外阅读围绕课内单元主题

学校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以教材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延伸;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作家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其传记性故事扩展;以单元的综合性训练为契机,引导学生查资料查书籍、学习经典著作。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有效结合,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引进课堂管理

经常有教师和家长谈论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其实这与缺少指导有关系,通常我们只是让学生看书,但对过程和结果都没有系统的指导。在课外阅读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学生阅读时或者在书中圈点批注、写上感受,或者在笔记本上完成摘抄任务,或者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同时,课外阅读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和作文能力也会大有长进。

(三)课内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

此外,还要养成写小练笔和读书笔记的习惯。读完文章,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日后写作的素材。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感想评价,能长则成篇,若短则一两句话,不强求写多少字,只要勤写就可以。

五、总结评价,让“书香校园”持续发展

没有评价,阅读就会处于自由状态,教师掌握不到学生的阅读情况。为此,学校对学生阅读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以评价提高阅读质量。

(一)评价阅读数量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进行考评。为每个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档案,把学生已经阅读或背诵的文章段落进行登记,学生阅读情况一目了然,便于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随时评价监督。

教师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在活动中或者期末对推荐书目进行考评,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平时还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

对于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学校通过开展阅读“班本”建设活动进行评价,如素读、诗歌朗诵、国学背诵等班本建设项目,帮助学生积累背诵。

(二)评价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受用终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朗读具有一定速度。朗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期都要进行朗读速度的测试,准备难易适中的文字材料,每份材料的字数在800~2000 字之间,每个学生朗读3 分钟,读完900 字为合格,读完1200字为良好,读完1500字以上为优秀。

二是默读注重效率。光有速度没有效率是不行的。朱熹在《读书诀》中说:“看文字,须要入在里面,猛滚一番,要透彻,方能得脱离。”要让学生学会默读,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强调熟读精思。默读效率的评价必须结合内容进行,可以通过选择题、辨别题或者问答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默读效率,看学生是否开动脑筋,学会了默读。

三是阅读习惯要养成。学生要养成摘录、写读后感和写书评的习惯。学校设计了《读书笔记本》,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卡片、字词库、精彩点击、读后感、成语和名言名句等内容,方便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摘录。

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成立读书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读书沙龙活动中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对好的习惯方法推广发扬。

(三)评价阅读能力

一是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有效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二是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一般使用现代文阅读来检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是高效使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特别是在研究性课题中搜集各种有效信息,并加以整理选择,归纳概括。

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平时通过活动进行检测评价。如在读书节汇报活动中,开展读书征文、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后感征集和诗词背诵活动等,对学生的读书能力进行评价。有了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进而让“书香校园”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书香校园读后感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经典开启幸福,书香润泽人生
对拓展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