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引领下“活力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0-03-02孔昭娟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活力校本育人

孔昭娟

(大连市沙河口区实验小学)

多年来,大连市沙河口区实验小学始终践行本土教育改革先行者冷冉先生的教育思想,以“活力教育”理念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课改引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科研引领,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活力教育”的内涵

何谓活力教育?大连市教育家冷冉先生提出的“学校运转机制活力说”中指出,“学校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有生命力的学校一般都具有如下几种能力:第一,靠自身生长的能力;第二,同化的能力;第三,向心的能力。”“发挥成员的工作潜力,就是学校活力的来源”。

我校“活力教育”办学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活力教育”的目的是焕发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师生始终保持旺盛的进取心,使其体验到生活、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它能促使教师智慧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学生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活力教育”建设目标是:让学校成为学生荡舟学海、增知长智的书香乐园;成为教师传道解惑、求索进取的精神家园;成为学生自主成长、幸福安全、愉悦身心的快乐学园。

为实现这一办学思想,我校通过各个途径去实施,其中之一就是课程建设。在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建设中,抓住课程育人载体,深化课程建设,实现学校办学理想。

二、构建完善的“活力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我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建构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理念是建构多彩的“活力”课程;课程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课程实施是实施“活力”成长课程;课程类型是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基础课程分五大类12门课。其中,体育与健康分为体育、心理健康;劳动与实践分为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数学与科技分为数学、科学、信息技术;语言与人文分为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审美与艺术分为音乐、美术。拓展课程分五大类29门课。其中,体育与健康共7门,包括足球、武术、网球、篮球、健美操、排球、心理沙盘;劳动与实践共4 门,包括创意手工、种植、编制、十字绣;数学与科技共6 门,包括围棋、机器人、数字动漫、创客乐园、数学编程、人工智能;语言与人文共6 门,包括绘本课、国学课、书法艺术、主持人、文学赏析、英语趣配音;审美与艺术共6 门,包括声乐、舞蹈、京剧乐团、国画、剪纸、折纸等。综合课程分五大类39 门课。其中,仪式课程有入学仪式、毕业仪式、入队仪式、升旗仪式、颁奖仪式等;主题实践课程有古诗词吟诵、寻访儿童村、走进农村天地、感恩母校等;节日课程有书香悦读节、创意科技节、激情运动节、缤纷艺术节、法制安全节等;此外,还开发了假日课程和厅廊文化课程。

三、“活力课程”建设的管理与实施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目标融入各门学科,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做到三个结合,即把德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团队活动、各类专题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文化建设、重大纪念日及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与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相结合,发挥课程综合育人的核心作用。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落实德育目标。

二是坚持能力为重。突出实践取向,强化实践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加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着重探究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成长总目标,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科教学内容而设计出的突出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三是坚持全面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六个下功夫,三个要”上做足文章。“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三个要”即要有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弘扬劳动精神。

四是坚持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着重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升华和高度凝练,是课程改革的主基调,因此,学校要关注核心素养,研究核心素养。同时,着重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要求,把握课程目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二)地方课程的综合化

一是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统筹实施。地方课程“魅力辽宁”和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统筹实施,“人与社会”和道德与法治课、语文课统筹实施,“人与自然”和科学课、道德与法治课统筹实施,“人与自我”和健康教育课统筹实施。

二是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实施。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校将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实施,并将地方课程主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开展,实施一举多得,共用课时。

三是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统筹实施。当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内容相同,以地方课程为主,占用地方课程的课时。

(三)校本课程的特色化

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性课程。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多彩课程,活力学生”。遵循四个原则,即学生发展为本,教师为主体,发展学校特色,统筹安排整合等。按照“建立机构,认真组织实施——充分调研,科学确定课程内容——制定工作方案,编制课程指导纲要——协同合作、多元开发”的建设程序,让校本课程特色化、制度化。

我校校本课程分为体育与健康、劳动与实践、数学与科学、语言与人文、审美与艺术等五大类。每门课程由教师自行开发校本教材。同时,发掘家长资源,开设了心理健康、书法艺术、小主持人、人工智能等课程,让校本课程特色化。可以说,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实现了育人目标,培养了一批自主发展、个性张扬、具有鲜明特长的“活力学生”。

总之,对国家三级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施,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学生了的学习经历,让课程的逻辑严密起来,增强学校课程的统整感。

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深化,让课堂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发生了变化,让教师发生了转变,有效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和品质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力校本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活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