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策略

2020-03-02佟立兵

辽宁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班级能力课程

佟立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附属中学)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主发展”被列为中国学生所必需的核心素养之一,其能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体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下足功夫培育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全力推动学生自主发展是学校发展方式的战略性选择。作为校长,应从理论认识、价值取向及工作方法和路径等方面着手,结合学校的办学优势条件,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模式,将学生自主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进而培育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一、自主发展的理论依据

影响人的发展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三是教育,四是人的能动性。其中环境和教育属于外因,遗传和能动性属于内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遗传和人的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基础。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但遗传素质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是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它只是给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能动性是个体可以左右的,并且它可以将可能性变为现实,个体的能动性既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又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责任,就在于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挖掘、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受教育个体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够成为自主成长的人。自主发展教育论的基本主张是:教育应该使学生成为能够根据社会期望和个人实际,独立地、主动地、自控地实现自己发展的人。

二、自主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界定,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勤于反思的思考能力以及有效、安全的信息意识。其中,乐学善学主要是形成学习意识,是个体习得行为的自觉性,是积极主动地关注环境中有意义的信息,在接触、了解新事物、新知识中获得快乐;勤于反思主要是及时总结自学的经验教训,监控自我的学习意识,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信息意识的核心是数字化生存能力。自主学习可谓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自主能力的突破口。

(二)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是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以及能够正确自我评价,有明确目标的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21 世纪是一个更加强调“自己教育自己”的时代。让学生在自主管理实践中主动地去感知、体验、判断、实践、修身,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积累有益的经验,成为思维灵敏、行为自觉、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三、学生自主发展的基本策略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在实施自主发展教育时,采取了以下五种策略。

(一)让“自主发展”成为学校的核心理念

我校的理念体系是:一个思想,即“以生为本,自主发展”;一个口号,即“我自信,我自强”;两大理念,即“相信学生”“尊重差异”;两大宗旨,即“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三大方法,即赏识法、期望法、引导法;三大原则,即自主原则、实践原则、民主原则;四项标准,即善学思辨会合作、探索实践敢创新、健康快乐育情怀、自主坚毅有担当;四种途径,即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课堂、自主活动;五个目标,即生活自理、环境自建、行为自律、学习自觉和身体自强;五种能力,即自控能力、处事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让“自主发展”成为学校的精神文化

1.打造环境文化

学校的走廊文化体现孩子们的自主发展。宣传展板橱窗由同学设计,宣传的是孩子们自立自强的榜样,展示的是孩子们的作业作品。

2.加强宣传文化

让师生的计划、报告、讲座、活动、班会、广播、校园网和校报都打上自主精神烙印,让自主发展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

3.培育行为文化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自律成为习惯,让自主成为性格,让自强成为精神。

4.推进仪式文化

学校通过升国旗、唱国歌、朗诵校训、唱校歌、开展校庆活动,以及面对国旗、团旗和队旗宣誓等各种典礼仪式,来巩固和升华全校师生对自主发展精神文化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正向行为。

学校将“自主发展”积极打造成为学校的精神文化,使得整个校园洋溢着自主文化味道,散发着“以自主文化育人”的光彩。

(三)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1.自主发展贯穿教学全过程

自主发展作为课堂育人的价值,它贯穿于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方法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预习、思维、辨析、归纳、反思、合作和探究等学习行为习惯,都在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的优秀品质。

2.推行自主质疑课堂模式

自主发展作为课堂育人的价值,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我校坚持“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以疑为线,以教导学,先学后教”的课改理念,深入推进“1371”自主质疑课堂教学模式,追求质疑性学习和问题性教学,侧重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所谓“1371”自主质疑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一个”载体,即师生共用一个“导学案”;“三段”,即每一学段学习师生共同经历的三个阶段——学疑阶段、展疑阶段、练疑阶段;“七步”,即三个学段学习中师生共同完成七个步骤——独自预习存疑、对学研究释疑、群学研究释疑、全班互动释疑、再探释疑精讲、归纳点评拓展、训练检测补救;最后“一个”是指评价体系。

3.创设自主发展课堂模式

创设自主发展课堂模式,让学生“自主、质疑、生成、生动”,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形式。强化“主人、主体、主动”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全面增强课堂效率。

(四)让“自主管理”成为德育实践的主渠道

1.成立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

一是负责各年部学生的行为规范、课堂学习、精神文化、住宿等各项工作自主管理的抽查评比;二是负责各年部自管会与值日班的工作指导与评价;三是负责自管会学校层面工作活动计划的落实与总结。

2.成立年部自主管理委员会

一是负责本年部学习、卫生、纪律、活动等管理;二是负责班级轮流值周的管理;三是负责本年部各班级自主管理的考核与评价,每月召开一次年部的学生总结表彰大会,并邀请年部主任进行讲话。

3.班级实施自主全员轮值管理

每班设立 6 个小组,每组 6~8 个班委,分担 6~8项工作,每组班委以周为单位轮流管理班级。负责本班各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考核与评价,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

4.小组实施互助式自主管理

负责本组日常管理和轮流值周的班级管理。学生分组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四层自主管理构成了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金字塔”。将班级管理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提高管理才干、施展管理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实践中主动地去体验、实践、感悟、修正,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让“活动课程”成为自主能力的训练场

1.实施自主发展活动课程化

编创自主教育校本教材,实施自主发展活动课程化。例如,厅廊文化宣讲活动课程、班级文化展示课程、入学活动课程、离校感恩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创客课程、劳动活动课程等。

2.开展校园八大激情活动

开展激情宣誓、激情高歌、激情记忆、激情跑操、激情劳动、激情活动、激情书画和激情培训等八项活动。

3.实施“德育五分钟”班级点评

每天利用5 分钟的时间,及时总结、反馈班级学生每天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表扬先进,改进不足。

4.开展自我反思星级学生评选

每周利用班会课,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同学民主选举出上一周班内在学习、文明礼仪、助人为乐、健康生活、班务管理、诚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6~8 名学生作为班级的每周之星;月初通过相同方式选出上一月本班综合表现突出的4 名学生,当选学生在成长纪录手册中有专门的记载条并告知家长。

“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最好的教育者是自己。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世界上最有效持久的教育方法是自己去教育自己。一切教育最终都是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主发展,成长成才之道也。“道”者,规律也。据其“道”,得其“法”,收其“效”,如树苗沐浴阳光雨露,经历风霜而后为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生命就会鲜活灵动起来。要下足功夫培育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班级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