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工业基地绿色金融发展分析:以辽宁为例

2020-03-01徐肖冰

吉林金融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贷款金融

徐肖冰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东北时强调要“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根植和服务于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成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2016年以来,伴随着国家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浙江、广东、江西、贵州、新疆五省(区)部分地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政策措施出台,我国绿色金融迎来了快速发展。2018年末,全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贷款的余额达到8万多亿,同比增长了16%;全国境内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我国已步入国际第一方阵。

从辽宁来看,绿色金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为2181.2亿元,同比增长2.68%,比年初增加21.9亿元。具体来看,全省绿色金融发展呈以下特点:

(一)绿色信贷增长较慢

2019年6月末,全省贷款余额47782亿元,同比增长9.51%,比年初增加2683亿元。同期,全省绿色贷款增长速度为2.68%,,低于全省贷款增速6.83个百分点;全省绿色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为5.93%,远低于全国约10%的平均水平。

(二)绿色金融产品单一

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少,绿色信贷占绝大部分份额,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缺乏。例如,2018年我国共发行绿色债券144只,发行金额2600多亿元(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的18%,排名世界第二),但辽宁近年来仅由大连银行在2018年末发行了一笔2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广东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总规模达250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内蒙古在2016年成立了投资规模达200亿元的环保基金,但辽宁目前尚未建立绿色发展基金。

(三)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

分机构来看,全国性金融机构得益于总行的重视和指导,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成为地方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力,相比之下,地方性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量较小且不够规范。2019年6月末,辽宁省全国性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005.7亿元,其中仅辽宁省国开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就达到480.19亿元,占其贷款余额的24.24%,而全省144家地方性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仅为175.52亿元。

二、老工业基地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经济发展不足

一是实体经济制约。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在于绿色经济发展。当前,辽宁以传统重化产业为代表的旧产能居高不下,装备、石化、冶金三个行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超过70%,不可避免地对绿色经济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导致绿色经济发展不足。特别是近年来全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色金融发展受到明显制约。

二是对绿色发展认识不足。当前,地方政府已普遍接受绿色发展理念,但在具体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办法不多。2018年底,全国已经有100多个地级城市公布了绿色发展建设方案,但辽宁还处于空白状态。从金融机构来看,全国性金融机构得益于总行重视和指导,推动绿色发展的积极性较高,但限于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往往采取谨慎态度,如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辽宁的绿色信贷投放却仅为49.26亿元;地方性金融机构绿色发展意识则亟待提高,全省144家法人机构中只有23家开展了绿色信贷业务,且业务规模较小。

(二)部门协调与信息共享不足

绿色金融发展不仅涉及金融管理部门,还涉及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管理部门;参与主体不仅有金融机构,还包括大量的企业、第三方中介机构等。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部门协调和政策对接不畅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及时掌握企业环保处罚等信息,影响经营决策。如当前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时需要与地方环保部门、安监部门沟通,获取《环境、安全等重大风险企业名单及淘汰落后企业名单》,登陆省市各级环保部门网站、信用中国等平台获取企业环境评价结果、环保处罚情况,联系各地市获取中央环保督察结果、审计署检查结果,无疑加大了信息搜寻与处理成本,影响了业务拓展。另外,由于管理部门在绿色金融领域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指引,金融机构对于绿色信贷、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界定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给相关业务的开展带来不便。以绿色债券为例,按照不同类型,项目认证标准分别由央行、发改委、证监会、银保监会制定,尚未形成绿色项目认证标准的统一。

(三)政策支持不足

绿色项目普遍存在前期资金投入大、收益期限长、不确定性大、风险高等特点,本身具有一定公益性,兼具公共产品性质,这就决定了政府支持的必要性,起步阶段尤其如此。目前,辽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严重不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甚至发生新能源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补贴到位不及时情况。从金融方面来看,现有宏观审慎信贷规模调控机制对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激励不足,金融机构在优先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加大对绿色产业融资支持力度的同时,并没有被允许适当增加信贷规模总量;现行再贷款政策也对绿色贷款无额外优惠支持,由于没有支持绿色信贷业务的专设再贷款,无法获得像支农支小再贷款模式那样优惠利率的资金支持。正是由于现阶段支持政策不足,造成一些绿色项目的正外部性难以有效内生化、投资回报率不高、市场吸引力不足。

(四)绿色金融专业人才不足

绿色金融发展关系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涉及对企业环保信息的判断、环境风险的评估和贷款产品的定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往往轻资产特征明显,其风险隐蔽性、滞后性特征强,开展业务亟需环保技术和信贷业务兼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现有员工多为金融、财会专业背景,缺少从技术角度对绿色信贷业务进行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识别、量化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具备专业人才条件,但发展明显滞后,这都限制了绿色金融发展。

三、加快老工业基地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绿色发展理念

加大对地方政府政绩评估中环境因素的权重,促使地方政府及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和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发展的地方法规,及时出台城市绿色发展建设方案。学习借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验,争取早日试点。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探索成立绿色发展基金。根据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特点,明确绿色债券为地区绿色金融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对绿色发展的认识。

(二)加强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

在金融监管部门之间、金融监管部门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构建有效的跨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强金融监管部门与环保、安检、质检、经信等部门的信息合作,构建双向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及时沟通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信息、行业标准以及违法违规处置情况,有效促进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绿色项目库,探索绿色项目的认定标准和边界,提出绿色项目的认定程序和方法,形成了一套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项目库标准体系。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将绿色项目的正外部性和污染投资的负外部性显性化,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足够的市场激励。比照对农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建立对绿色金融的财税、信贷政策支持体系。整合地方财政的各类环保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抓好补贴和补偿政策落实,建立和完善对绿色投资项目的财政贴息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收入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以及对绿色债券的投资收入实行减免税收。继续完善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纳入了MPA制度,探索制定专门的“支绿”再贷款政策。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引领作用,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绿色信贷主力作用。

(四)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金融机构应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流程管理、考核机制、信息披露、内控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注重加强环境评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支持绿色金融评估机构的发展,引导现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加快地区绿色金融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贷款金融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旧信封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