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管理在社区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0-02-28鲍伟刘宏新张莉王自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综合管理精神病社区

鲍伟 刘宏新 张莉 王自明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在社区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社区登记管理精神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综合管理,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规律服药情况及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精神病患者中实施综合管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综合管理;社区;精神病

本研究通过对社区精神病患者30例实施综合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本社区所登记管理的精神病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3~87岁,平均(56.24±13.92)岁;精神分裂症6例,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精神障碍4例,双相情感障碍4例;合并高脂血症3例,心律失常5例,高血压8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病历信息完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调查患者基本信息,精神病诊疗情况、病前个体特征、人口学资料、病前社会心理因素、家族遗传史及其他躯体疾病治疗情况等[1]。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调查后,整理结果并录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社区中心组建医护小组对患者进行管理,并根据<北京市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手册>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规范>中标准及要求,采取分级、分层管理法对于精神病患者实施干预,同时按照管理方案将具有相同需求、管理级别相同、临床症状相似、当前病情相似及采取康复治疗措施相同患者划分为一个类型,并对这类型患者实施相同康复及访视措施,进行综合管理。具体如下:(1)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采取分类干预方法:①病情不稳定患者:如果危险性处于3~5级或出现非常明显精神病症状,并且缺乏自知力、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之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而未住院精神病患者,则需要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等人员共同协助下,对患者进行2周上门随访。②病情基本稳定患者:如果患者危险性为1~2级或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状况及自知力等有一项比较差,首先需要判断是否为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仍旧需要持续观察2周时间,如果患者情况趋于稳定,则随访3个月;如患.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则建议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③病情稳定:如果患者危险性为0级,并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状态,无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则随访3个月。(2)分期管理:①急性治疗期:针对急性治疗期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病情不稳定,需要加强对患者看护,协助家属照顾患者,给患者提供心理方面支持,帮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困难。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嘱患者遵医嘱治疗。②康复期:针对康复期患者,在维持现有治疗方案情况下,要坚持治疗,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要做好预防措施,如发生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督促患者尽可能学习知识,鼓励患者多进行人际沟通,保证患者切身合法利益。③对于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服务应对处理措施: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工作内容,采用适宜且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服务方式来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接受,并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和谐关系,对于重点患者则需要由公安部门与看护人共同签订看护责任.书,使患者家属更加放心。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后改善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对于社区综合管理满意程度。比较满意为≥90分,一般满意为60~89分,不满意为<60分。比较患者治疗依从性、规律服药、社会功能恢复等症状改善评分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施综合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实施综合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实施综合管理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实施管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性、规律服药及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认知能力、感觉能力及智力均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从而导致患者控制能力及辨别能力低下,并且内心非常痛苦,甚至还会出现自杀或肇事等倾向,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于精神病患者不具备良好自知能力,所以无法对自身疾病具有正确认识,并且也無法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所以,对于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管理非常重要,需从根源上控制患者病情,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通过综合管理可不断完善精神病患者基本信息,还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分层管理方式,并通过专业社区护士对患者定期进行上门随访以便了解患者是否具有遵医行为,并查看患者病情变化及家属照护情况等。同时在上门随访时要注意对患者施以个体化健康教育、精神卫生指导及心理辅导,从根源上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极大程度上减少死亡风险。所以,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管理是社区做好高效、安全护理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对于社区精神病患者30例实施综合管理,管理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社区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管理能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改善效果,还可提升患者社会功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及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对社区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速度,对提升病情控制效果均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挺.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13):280-281.

[2]崔正淑,赵慧丽.社区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管理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9):376.

[3]陈文雯,白鹤,宋雅琴.社区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管理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4):396-398.

猜你喜欢

综合管理精神病社区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