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结核性脑膜炎使用规范性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

2020-02-27张淑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链霉素利福平脑膜炎

宋 良,张淑玲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质上是由于结核杆菌对患者身体的侵袭,导致了患者的脑膜或脊膜出现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浑身乏力、发热、恶心等[1]。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则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内选取80例患者以此为题开展了研究,现研究已结束,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以此为题进行研究,选择我院神经内科该期间内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80例患者中南43例、女37例,年龄分布在21~68岁之间,平均水平维持在(45.9±1.4)岁。80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为早期、68例患者为中晚期;且20例患者伴有意识障碍、9例患者伴有偏瘫;11例患者为轻度脑脊液改变、54例患者为中度脑脊液改变、15例患者为重度脑脊液改变。患者入院后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医护人员均对本次研究有十分详细清晰的认知,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研究的目的及简要的流程,患者自愿选择,并随后进行研究参与同意书的签署。从这两个组的具体资料中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抗结核治疗:轻度患者,接受链霉素抗结核药、利福平及雷米封联合治疗。清晨空腹服用0.6 g的雷米封,450 mg的利福平,每日一次。链霉素肌肉注射,每次0.75 g,每日一次。中度及重度患者,接受链霉素、利福平、雷米封和吡嗪酰胺四联抗痨治疗。生理盐水500 ml+0.6 g雷米封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链霉素肌肉注射,每次0.75 g,每日一次。空腹服用450 mg的利福平,每日一次。口服或胃管注入0.75 g吡嗪酰胺,每日两次。

(2)激素治疗:轻度患者,强的松口服20~30 mg,每日一次。中度及重度患者,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四周后减少用药剂量,随后可口服强的松,连续治疗三个月[2]。

(3)脱水治疗:中度及重度患者,使用250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综合性的评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消失、脑脊液经检查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好转:临床症状改善、体征不存在、脑脊液存在轻度的异常。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2.0在本次研究中得以应用。用(n,%)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述,采取卡方值进行检验;用(±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取t值进行检验。若相比较的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值为小于0.05。

2 结 果

治疗结束后,80例患者中,治愈48例、好转32例,没有无效病例,治疗有效率为100%,且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后遗症。

3 讨 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最严重的结核病,其发病后在临床上并没有特征性的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不统一,患者发病速度有快有慢、意识状况好差不一,脑脊液的改变情况也有好有坏,且结核菌阳性的检出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的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3]。同时激素的滥用也是造成漏诊及误诊较高的原因之一。鉴于该病的特殊性,临床上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规范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针对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药物,给予其抗结核、脱水及激素治疗,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治愈48例、好转32例,没有无效病例,治疗有效率为100%,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后遗症,由此可见规范性、针对性治疗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规范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性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链霉素利福平脑膜炎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
Vaccination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
2013~2015年陕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舞台
注射用利福平治疗68例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观察
生化法处理后的链霉素废水出水对斑马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