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疫情下大学生“宅家”思想状况调查与对策

2020-02-27

关键词:宅家防控疫情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2020 年1 月23 日,湖北武汉因新型冠状肺炎封城。随后,全国进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更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年龄为20 岁左右的大学生群体,几乎对“非典时期”一无所知,因此,面对疫情更是没有任何前期经验及心理准备,因此在思想、心理及行动上都会有些应急变化。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宅家期间的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摆脱心理困境,共同度过难关,同时,也为社会、学校在后疫情防控时期的管理及思想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一、突发疫情时期大学生“宅家”情况调查

2020 年2 月14 日,笔者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疫情期间宅家情况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来自锦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调查问卷共计13 道题,其中,1—2 题为基本情况调查(单选题),3—11 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宅家期间对疫情的关注度、社会信任度、公益心及疫情信息来源、宅家行为方式等情况(多选题),12—13 题调查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社会的责任感及社会生活参与度以及疫情防控期间对学校防控建议等(主观题)。

截止2020 年2 月16 日,共收到有效问卷1185份。其中辽宁省内761 份,辽宁省外(除湖北省)409 份,湖北5 份,其它10 份。其中男生为611 份,女生574 份。

(一)关于疫情信息来源,大部分学生关注官方消息

在对“关于疫情的信息来源”一题中,选择“电视新闻、网上官方消息”占91.31;“微博、微信公众号”占75.44%;“网上自媒体、小视频”占58.31%;“各种传闻、刷朋友圈”占43.46%。

(二)大学生群体特别关注疫情发展趋势

在面对疫情你最关注的是什么一题中,关注“疫情相关统计数字”的最多,占比88.69%;关注“疫情背后的原因及深层社会问题”的占64.56%,许多同学也被“战疫”新闻感动,被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感动鼓舞,占71.31%;有9.79%的同学“关注负面消息,感到悲观失望”。

(三)大部分学生面对舆情保持乐观态度

面对突发疫情,大学生心理产生波动和变化是很正常的。5.82%的同学比较冷漠,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38.65%的同学很焦虑困惑,不知疫情何时结束;还有的同学很恐惧,占15.02%,惶惶不可终日,害怕自己被感染;但是,绝大部分同学保持乐观,占82.28%的同学认为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相信一定会战胜疫情。面对疫情,85.23%的学生觉得很平静,不出门不添乱,安心在家学习娱乐,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宅家时心态平和。

(四)学生社会责任感较强,大部分学生疫情期间自觉隔离

因害怕不出门的同学占24.22%;大部分同学自觉响应号召,没事不出去添乱,占91.22%;许多同学比较淡定,认为如果需要出门做好防护就可以的占39.92%;也有同学心存侥幸,认为去亲戚家、找朋友玩不会有问题,占2.03%。

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们有较强的公益心。90.3%的学生认为“闷住”,不添乱就是做贡献;也有25.65%的同学表示要捐款捐物;12.24%的同学愿意做义工,或者志愿者,为战疫情出力;还有26.75%的同学想表达心意却不知该怎样表达,因此,希望有组织地做一些公益活动。

(五)大学生自律精神需要加强

在调查大学生宅家期间生活如何安排时发现,“有详细计划,每天生活非常规律”的学生占18.82%;“有个大概规划,不太严格,有时完不成”的占60.51%;“没有规划,顺其自然”和“很懒散,无所事事,无聊透顶”分别占29.79%和11.22%。

调查发现,41.27%的同学趁此机会充实自己,学一门技艺(如绘画、摄影、唱歌、朗诵、烹饪);学外语考研的占33.16%;有58.73%同学锻炼身体,帮助家长做家务等;也有52.49%的同学很懒散,每天打游戏、刷剧,无所事事。

(六)学生对学校开学后防控疫情充满信任

绝大多数学生对关于何时开学的问题很理性。希望早点开学,认为能坐在教室上课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的同学占41.86%;服从学校安排,相信学校一定会保证学生安全和健康的学生占77.81%;同时,表示“每个学生都有责任积极配合学校尽快开课”的同学占33.84%;只有13.67%的学生害怕开学,认为尽管疫情可以控制,也会有一段时间不敢去人多的地方。

此外,在主观题中,同学们表达了对战胜疫情的决心,也对相关社会问题进行反思。总体上看大学生们顾全大局,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心态较平和,同时对学校在疫情期间的开课及教学管理表示信任,也有少部分同学出现恐惧、担忧及焦虑等心理。

二、突发疫情下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及对主观题的收集整理,笔者认为,在此次突发疫情下,绝大部分学生思想端正,对在党和国家领导下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并能够客观面对疫情,心态平和,乐观积极面对,公民意识、责任意识较强;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思想有些消极、恐惧焦虑,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大学生思想端正,冷静客观,对党和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坚决支持,对医护人员及对防控工作做出贡献的人们充满敬意,对学校防控疫情期间的管理也表示充分信任。他们有较强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对疫情扩散带来的危害认识深刻,同时,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认为管理好自己,不仅是保护自己,更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学生们对不遵守规定的人表示谴责,大胆批评,也试图说服他们的长辈及周边人遵守规定,诸如提醒大家戴口罩、不要外出等。有的同学希望捐款捐物、做志愿者,也希望有组织地开展公益活动。有的学生已经在社区参与防控工作,说明学生们热心公益,有爱心。

(二)绝大部分学生心态平和乐观向上

疫情突发,每个人的心理都会有些应激反应,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整体上看,大学生们心态比较平和,能够正面认识疫情。大多数同学通过官方媒体了解防控情况,不传谣、不信谣,对“宅家”的防控方式表示理解,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学生在宅家期间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如学习一门技艺,或者复习考研,尽可能让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相信困难终将过去。

(三)大学生自律精神有待培养

由于疫情突发,学生们原本的生活、学习计划都被“宅家”打破,独自在家的日子需要更多的自控力及“慎独”精神。调查发现,只有18.82%的同学能够制定严格的计划,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娱乐;而大部分人顺其自然,并没有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还有11.22%的学生表示每天刷剧打游戏占据了大量时间,说明学生们缺乏自律精神,自控能力有待提升。

(四)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但缺乏深入思考

从学生回答主观问题的情况看,部分学生对疫情的发生感到焦虑,学生们关心“疫情病源究竟是什么?”认为“要加强社会管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迟早会返还的”,“要保护野生动物”,“要提升国民素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还有的同学关心“国家在疫情结束后如何进行社会的恢复工作”。但也看出,学生们对社会的经济、文化、民生等社会问题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他们更关注与自身生活相关的问题。

(五)大学生对开学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非常关注

在调查中,学生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给予充分信任,认为学校一定会处理好学生们的健康安全问题,同时,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他们说“学校要以透明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校方做的防疫工作,信息畅达公开,让同学们放心,让家长们放心”。“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勇敢地面对天灾”,“应该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讲座,打消学生的恐慌、焦虑心理,正确面对疫情”。还有同学提出“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关心学生的感情生活,互相关爱。”要“设置专门的防控值班电话”,“适当错开上课时间、吃饭时间”等。还有同学表示“身为预备党员,有义务配合领导老师,做好防疫工作”。这些都说明学生对防疫工作非常关心,具有主体意识。

(六)少数同学的负面情绪不容忽视

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面对疫情都能正确看待、保持理性,但也有学生因为疫情受到冲击,产生心理问题,或者家庭经济状况受到影响,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悲观消极,甚至对社会产生不满。虽然这部分学生人数极少,但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应该及时掌握情况,给予关注和解决,尽量不要让少部分学生的问题像病毒一样扩散而导致更大范围地蔓延。

三、后疫情时期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疫情突发无疑给国家带来巨大困难,党和政府及全体公民都经历着严峻的考验,而高校教育教学也受到影响。但是,在疫情中,也让学生们亲眼目睹了我们国家的力量,看到了社会各界勠力同心为战胜疫情而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感。

(一)以疫情防控事例及榜样人物为切入点开展思想教育

这是一个非常时期,也是一个直观感受祖国强大、人民团结、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战“疫”前线,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医务人员不畏生死,科研人员日夜攻关,志愿者、各行各业劳动者都在不计报酬坚守岗位,企业、个人慷慨解囊、捐赠捐助,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令世界刮目,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坚持党的领导的执政自信。由于这些事件和榜样人物事迹是大学生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因此,对学生触动大,疫情带来的教育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学校的思想工作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以防控疫情的生动事例和榜样人物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爱国教育、奉献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以提升大学生担当意识、法律意识,提振精神,克服困难,共度难关。

(二)关注“特殊群体”,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调查发现,面对疫情,绝大多数学生思想端正、心态平和,能正确对待疫情带来的困难与不便。但是,也不要忽视学生中的少数“特殊群体”,要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同学给予跟多的关注和心理支持,同时要做好他们身边同学的工作,要防护病毒而不要地域歧视。同时,对由于疫情导致心理恐慌、焦虑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疏导及关心,对于有悲观消极倾向,特别是确实因实际困难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同学给予实际的帮助和支持。教师要从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与之一起度过难关,不让一个学生因此掉队。

(三)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实操性

认真组织、规范管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疫情期间,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给学生和家长吃定心丸。只有这样,学校的思政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的放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1]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治理国家的生力军,而这次疫情的经历更是对未来骨干力量的一次历练和考验。因此,学校要利用这个时机研究学生的思想特点,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由此更感到祖国的力量、民族的精神,同时,也更加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识、责任担当,让学生在疫情中真正成熟成长。

高校在组织广大师生防疫、抗疫的同时,也应充分挖掘此次抗击疫情中积淀的生动丰富的育人素材,凝练出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上好“社会课”。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参与是最好的学习。疫情发生以来,从最初的惊愕恐慌,到冷静面对和科学应对,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成为这场全民抗疫的见证者、践行者。学生个人在与国家和社会的并肩作战中同频共振,实现了个体意愿和集体意志的精准对接。

很多学生虽然不在战“疫”一线,但防疫抗疫却从未掉线,他们以各种形式参与学校和地方的疫情防控工作。这种由实践产生的互动影响和连锁反应具有强大的贴切性和感染力,更是深化思政教育内涵、提升育人实效的全新路径。高校要善于把握社会重大事件产生的感应场,从抽象理论中激发出情境化、具象化和生动化的教学样本,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主题教育。

此次疫情为思政课程创新教学内容和拓宽教学载体提供了重要契机,教师可以从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挖掘疫情事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深刻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原因,同时也要坚持贴切性、科学性和适度性原则,避免防疫事件的泛化乃至神化,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疫情防控点燃了全民族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熊熊烈焰,彰显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将全体人民熔铸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燃起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以及疫情带给我们对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公民素质等方面的深刻反思。化危为机,因为,在社会重大事件中播撒教育火种,既是对当下社会热点和痛点的教育解读,更是引领大学生勇做社会思考者、前行者和负重者的初心回归。

猜你喜欢

宅家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宅家锻炼法
为了宅家不停课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宅家”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