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观路径

2020-02-26刘佳慧

关键词:发展

刘佳慧,马 会

(1.沈阳工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2.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2020—2030年要实现全面振兴,走在全国现代化建设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在此背景下,从优化东北产业发展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方面探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观路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东北产业发展

中观层面的产业结构优化首先是对产业发展层面的优化,本文根据东北三省产业发展的现状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和产业布局四个方面提出东北产业发展优化对策[1]。

(一)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1.第一产业

应改变落后于时代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重点发展信息农业、生态农业、高端农业。一是农业科技化,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应用于品种改良、病虫防害、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提高东北农业科技的投资力度和创新投入。在基础比较好的农业园区由各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进行联合试点创办高新技术农业园区,通过引入现代经营制度和市场运作实现农业的高端市场化生产,同时利用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开发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生产设备,形成农业和工业相向而行的协调发展模式。二是农村现代化,改变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生产低效化等特点,培养农民的现代化建设意识,将农村地区打造成精细加工、科技引领、高效生产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各级政府要鼓励在农村地区创建工业企业,发挥工业化的高就业弹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较大吸纳能力,为农业迈向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农民知识化[2],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全国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当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要减少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和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功能型文盲数量。政府要加大投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建设顺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2.第二产业

一是主导产业的改造升级,对于传统重化工业一方面要进行有计划的退出调整,推进保留企业的兼并重组以优化其经营模式,彻底摆脱高成本、高能耗的资源型生产方式,减少资源依赖性重工业的数量;另一方面,要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端领域,以技术创新引导传统主导产业的结构升级。对于航空航天设备、仪器仪表制造、数控机床等优势装备制造业,弥补在自主研发、核心技术、高端加工等方面与世界顶尖水平之间的差距,着力研发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型装备业产品,对于技术和知识需求低、劳动力需求高的企业要适度缩减规模。二是新兴产业的崛起,新兴工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可以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带来额外的经济发展动力,在继续扶持电子产品等现存新兴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契合东北振兴利益的新型材料、生物技术、环保产业等潜力新兴产业,催生新的工业部门与体系,通过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崛起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3.第三产业

一是处理好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关系。在不影响行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开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国有经济主导的产业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推动民间资本的再分配和再积累。二是处理好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的关系。既要在保证餐饮、批发零售等具有优势基础的传统服务业继续发挥其经济增长贡献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效益,也要重点发展金融、贸易、旅游等具有投资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新兴服务业,加强其在整个东北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功能。三是处理好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关系。首先要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产业分工和产业融合的带动作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信息技术在第一、二产业的应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互联网+”等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其次,要鼓励生活性服务业向高端化、精致化发展,积极开发旅游业、养老服务业等具有巨大投资效益和社会回报的实体经济产业,适度合理发展房地产业、体育经济等具有不确定性的虚拟经济产业。

(二)产业组织优化对策

1.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政策应以保持市场活力为基本导向,从政策上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金融方面,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定金融机构和信用制度,实现银行信贷政策与政府产业政策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有机统一,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在税收方面,减低中小企业的税负,采取针对性的折旧制度和减税方案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从事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的社会团体下发财政补贴,对中小企业内部开展重点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精细加工等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通过金融、税收、产业政策的协调作用实现中小企业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团体的共同合作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中小企业良性发展带来的市场竞争活力。

2.善用政府规制

政府在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干预力度过重而效果不佳,因此,我们一直强调要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而不是管制功能。但政府规制依然是保障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政府能通过宏观调控对市场机制存在的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干预,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一是经济性规制,在价格、产量、进入与退出方面对特定产业的企业决策实行强制性制约,通过价格水平规制、价格结构规制和进入规制等实现促进市场竞争和防止恶性竞争的双重目标。目前,既符合规制体制发展又切合东北区域发展的最优规制方式是激励规制,尽量减少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管制,通过特许投标制度、区域间竞争、价格上限规制等手段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发展效率和维持企业运营状况稳定。二是社会性规制,社会性规制具有相比经济性规制更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政府要出于关注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影响的目标,在社会民众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产品与服务的相应方面制定一定标准。如要严格规定重大国家自然资源和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权利分配,规定其生产、生活、生态利用的具体标准等。

(三)产业技术优化对策

在信息化经济时代要改变东北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应重点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产业”模式。“互联网+产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发挥其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建设电商交易平台、网络信贷平台、物流交付平台等应用模式,发挥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日益重要的作用。一要在农业领域借助物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运作机制,建立适应东北及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生产和运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传感技术构建智能化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建设电商平台实现农业产品的现代化流通与销售,加速实现农业的时代化发展。二要加速互联网向制造业的渗透融合,推动传统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向技术化和智能化过渡,形成新的制造业发展态势,不断发掘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发展潜力,驱动制造业的结构与组织变革。三要在服务业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变革,诸如金融、旅游、房地产、医疗等第三产业是与新兴技术相通性最高的变革领域。网络平台的兴起能够实现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全过程覆盖,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行业供给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使“互联网+产业”模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高效支撑点。

(四)产业布局优化对策

1.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以效率为中心的产业布局原则

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与生产决策以价格为基础,是消费者、生产者、劳动者、要素供给者等经济主体以自发意愿形成,是产业布局最有效的配置机制[3]。以市场调节机制体现的产业效率高低来作为产业布局政策的依据,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行业的资源与技术优势,有助于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遵循市场化的改革总基调,政府要多做保障市场发展的举措,减少不必要的直接干预,打造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效率来决定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类型与规模,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驾护航。

2.完善东北振兴进程中的地区分工

东北三省的地区分工要与地区比较优势紧密结合,根据地缘优势进行社会经济资源空间配置,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和规划方案。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国内发达地区的外向化发展会相应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这为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政府应根据地区比较优势进行适度合理的产业诱导和扶持,促进地区分工的不断完善带来更大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要增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于地区分工的要求。目前真正做到走向世界的东北企业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如沈阳机床并购国际机床巨头希斯公司,不少民营企业也在尝试境外投资但未成气候。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有待提高,一要有选择地增设开放口岸,尤其是位于东部边境经济带的沿海开放城市;二要扩大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以大城市的外资吸纳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接,示范和带动周边城市的对外发展;三要提升对外输出产品的层次与质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建立以品牌、技术、质量等要素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基于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

由于东北地区长期发展计划经济,三省在资源条件和区域文化相似的基础上形成了相似的产业布局,甚至在改革开放之后东北地区的政府也在过多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产业发展并没有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现阶段的东北产业结构趋同与分散严重,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导致产品结构的同质性,比较优势不明显导致缺乏市场合作的动力,东北三省无法发挥各自的差异化互补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与合作;另一方面,各产业结构趋于分散化,缺少具有规模化优势的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产业结构升级缓慢陷入固化陷阱[4]。应当根据辽、吉、黑三省产业的专业化和效率水平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整个东北优势资源的区域整合,凸显不同地区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通过消除体制环境与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达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利实现东北区域经济由“孤岛经济”向“网络一体化经济”转变[5]。

要实现各省的针对性产业优化配置,以专业化和效率水平作为判断产业转移和重点领域的基本标准[6]。专业化水平意味着产业的现有发展基础,效率水平意味着产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将高专业化和高效率的产业作为本地重点集聚区,这类产业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竞争潜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针对此类行业组织制定规模适度、力度合理的产业扶持政策,使重点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产业转移需要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依托[7],以大型企业和集团建立新型的协调发展关系示范和带动中小企业的产业转移,以下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大型企业集团联动方案。以鞍钢和东北特钢集团为中心,实现生产钢铁及其原料的行业联动;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中心,形成机床、重型机械、冶金装备等产业联动;以长春“一汽”为中心,组织辽、吉、黑各大汽车厂商形成东北汽车制造的产业联动;以大庆石油公司和吉化集团公司为中心,形成化工行业的产业联动;以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为中心,形成飞机制造业的产业联动。

(二)强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扩大建设横向经济区

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技术力量,以其为中心继续开展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四个国家战略建设,通过发挥经济集聚辐射效应示范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在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关键带动作用。

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相关城市群的辐射联动作用,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体制改革、经济增长、社会安全、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先行者,以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率先实现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于人才的集聚作用,有效利用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实行更大力度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将东北地区建成人才资源富集、人力投资充分、人才政策健全的人才基地;要发挥中心城市的创新带动作用,提高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广泛深度的合作,提高科技理论成果的应用化和产业化转换效率,通过推动创新机制发挥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施加正面影响。要重点开展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金普新区三个国家级新区的建设,集合国内其他现行建设新区的有益经验,解决经济高度倚重工业生产、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等东北地区的共性建设问题,使各个新区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定位自身坐标和担当。

沈阳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具有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和技术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最有可能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具备引领东北地区发展的条件和能力。要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本溪、抚顺、辽阳、营口、铁岭等城市为节点,组建沈阳经济区,实现该城市群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的带动作用。一要建立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据本身现有的装备类制造业基础优势发展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二要做大做强石化、冶金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推动传统工业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低效型转为高效型、数量型转为质量型发展。三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渠道,加快沈北新区等高新区建设,实现高新技术领域的跨越性突破,培育推动东北产业结构优化新的增长点。

哈尔滨是面向东北亚地区的沿边开放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哈尔滨为中心联合大庆、齐齐哈尔组建的哈大齐工业走廊要以黑龙江省的传统产业转型为基础,以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建设为补充,以技术进步为发展渠道,建设东北地区的新型工业园区。一要实现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发展主体的优势装备制造业集聚,建设装备制造业集群和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以数字化技术为重点,加快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体系优化,建设重型机械装备基地、军品生产基地等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具有一流水平的重大装备制造园区。二要实现以大庆为发展主体的石油化工产业集聚,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在资源衰竭的时代背景下也占据一定的资源优势,进入经济新常态要加快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技体系的创新,加强与中石油等石油公司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将大庆建成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

长春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久负盛名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长春与吉林市两个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吉林省的3/4。图们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带,以长春为中心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将是推动东北经济振兴的重要动力。一是要加快发展汽车工业这一传统优势工业,以长春一汽为主体整合现有的零散产业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引进国外先进汽车制造业的技术与人才,促进优势零部件生产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模式,建设现代化汽车工业基地;二是要在长春电影产业的良好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推动第三产业兴旺的动力,要综合建设影视基地,培育相关产业园区,塑造长春电影节品牌,全面增强长春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要加速发展以珲春作为节点的图们江出海口的作用,珲春市具有发展航海经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吉林省可以借助俄罗斯在远东的重要贸易港口扎鲁比诺港和已取得暂时租用权的朝鲜罗津港实施“出海”战略,进入太平洋参与到北极航线的物流贸易中,保持出海贸易长远的战略发展。

大连是东北地区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扮演着沿海开放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的双重角色,肩负着东北对外开放主体和率先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双重任务。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营口、锦州、丹东、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为节点,是进一步开发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但产业结构仍有待提高,一方面要继续发展石化、冶金、船舶制造等传统共性产业,形成规模化的工业基地;另一方面,要依据比较优势的原则确定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建设差异化和特色化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功能,将六市打造成现代化港口和贸易区,以“互联网+临港产业”作为载体发展现代化港口集群,促进大连港、丹东港、营口港、锦州港、盘锦港、葫芦岛港一体化发展,逐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使沿海地区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阶段,而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圈之一的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东北亚经济区的参与者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朝鲜等重要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当实现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有效对接,增强对本区域各国之间开展深度合作的认识和探索,充分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8]。东北地区具有天然的地缘合作优势,更应该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并充分挖掘其对于东北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践东北产业结构优化的国际思维,可以通过如下路径实现。一是克服与各国之间的合作障碍,中国处于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甚至作为中国坚定战略合作伙伴的俄罗斯也存有保留和警戒态度,中国一直因历史渊源和文化芥蒂未能全面开展与日韩两国的信任合作,而与蒙古、朝鲜的经济合作也受制于国家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当前要着力协调贸易摩擦和克服思想困难,组建经济自由贸易区,参加区域贸易协定,真正挖掘各国经济合作的潜力。二是东北地区要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发展国际物流产业,借助东北地区发达的交通网络将自身打造成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支持引领时代发展的高新产业,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高端产业基地。三是推进全方位、高层次、有重点的产业转移合作,破除产业转移合作的体制障碍,积极创新区域合作的产业模式,构建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