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和谐家庭构建的思考

2020-02-26李宜英牛余凤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夫妻家庭农村

李宜英 牛余凤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乡村振兴战略归根到底是实现人的振兴,而人的振兴的重要活力在家庭。家庭是组成社会的重要细胞,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和谐家庭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家庭内部成员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和平统一。

一、农村和谐家庭构建的解析

(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心灵慰藉的归宿。我们每个的成长、发展、成功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像是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不论缺少哪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是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可以比做一个生产产品的“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全局意义”,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1]家庭是人最初的社会集体,是人最初生活的原生态的环境,家长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就像是给人的思想和行为打上“烙印”,很难改变。

(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教养、德行培育和家风传承的第一站,更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衍生概念,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自古“家国”相连,无家则无国,无国亦无家,家是国是基础,国是家的依托,没有千家万户的和谐,何谈社会的和谐?[2]家庭和谐的稳定发展不仅关系家庭内部的成员,也对整个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产生影响。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和谐氛围。

(三)国家安定有序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和谐家庭的构建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和政策上的支持;农村和谐家庭的构建是实施乡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和谐家庭的构建则为人的振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活力,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二、农村和谐家庭构建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一)两性地位不平等,夫妻关系不和谐,离婚率持续升高。在农村家庭中,家庭地位不平等现象较突出,家庭暴力的比例和程度相对严重。女性在家庭中话语权不足,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和抚育后代的责任,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和相对存在的家庭暴力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陌生,甚至导致家庭的解体。施暴者由于道德素质低下,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责任心,不懂得珍惜爱护对方,严重摧残了对方的身心健康,致使受暴者每天都生活在极度恐慌的环境中,有的受暴者选择默默忍受着这一切,有的不堪忍受走上了自杀和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家庭支离破碎,害人害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了“中国梦”的实现。

(二)子女成长受挫。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变迁,农村的年轻夫妇为了更好的生活,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这部分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陪伴成为了“留守儿童”。“我国现有留守儿童5800万,对应的进城务工农民超过2亿人……留守儿童的家庭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骨肉分离为代价,换取中国经济的增长,理应得到我们的关注、关爱。”[3]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独特产物,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道德失范、违法犯罪的报道屡见不鲜,目前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处于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的状态。这部分孩子跟着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人生活,一些老人本身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不懂得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过分溺爱,出现问题也不知如何处理,在孩子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没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形成健康的人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缺失,这部分孩子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感受不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和呵护,进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抑郁、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失去了本该属于这个年纪该享受的温暖快乐。因而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选择了一些极端暴力的方法,葬送了自己花季般的年华,给家庭和亲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三)部分老人孤苦无依。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改变了农村人口结构,农村“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数量大幅增加,农村养老问题随人口结构深刻变迁而日益凸显,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5]

农村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社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和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留下老人孩子在农村老家相依为命,子女除了定期给予一定的生活费和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之外,老人生活得不到照料,精神上得不到支持。在农村的家庭中,虽然亲代依然注重“生养之恩”,也即养儿防老之说,但这一代的孩子要求父母在他们成年之后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以便更好地使他们自己过上好日子。如果父母给不了他们应有的帮助,就会被子女嫌弃,被子女抛弃。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传统的优良品德遭到挑战,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人们的道德标准变得模糊不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道德滑坡严重。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和谐家庭构建的路径探析

(一)构建和谐家庭,国家要勇于承担。

1.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文化建设,共建舆论宣传。在和谐家庭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党对和谐家庭构建的舆论导向。舆论作为公众的意见,一经形成就具有某种控制力和约束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对个人产生一种压力,指导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新时代下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和谐家庭中“个人梦”的实现。家庭氛围是否温馨、家庭成员是否和睦、家庭习惯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实现的层次和水平。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互为条件,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是家庭和谐的保障。因此,在新时代下党和国家要加强对家庭美德的宣传和引导,加强舆论宣传,推进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古今中外的现实都告诉我们:家庭兴则民族兴,家庭旺则国家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家庭生活才能更红火。

2.完善立法,建立机制,采取措施,保障女性权益。

(1)丰富完善《婚姻法》,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婚姻对女性来说是一种保障,新婚姻法公布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坐等依靠男人,而是自己独立打拼,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作为保障女性权利和社会稳定的《婚姻法》,国家应该适当的考虑把女性家务劳动写进《婚姻法》。这样不仅能增加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增加女性的安全感,还能提高丈夫对妻子家务付出认可,增加夫妻感情,降低离婚率。此外,国家还要加强对《新婚姻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使广大居民懂法、知法、守法,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更能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从源头上避免因婚姻家庭矛盾导致的纠纷。

(2)建立婚前延缓机制,降低因冲动导致的离婚率。一是村委会、妇联以及各类社会团体,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早发现、早治疗不和谐的婚姻,把他们扼杀在摇篮里。二是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热情,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克服自己的职业倦怠期,真心对待来访者,耐心倾听来访者的倾诉,给他们冷静思考的时间。三是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处理婚姻问题案件,对因冲动离婚的双方进行“有艺术”的调解,避免当事人草率地离婚,对关系确实破裂、心存怨恨、已无恢复可能的离婚者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免费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能放下怨恨、理性认识婚姻并能合理处理婚姻问题,再准以离婚诉求,减少因婚姻问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四是法院要慎重使用“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规定,降低“闪婚”“闪离”现象的发生。

(3)双管齐下,解决两地分居现状。当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要一部分劳动力就地转化,把乡镇上的男性劳动力留下、留住,减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加农村的活力和生机;其次,乡政府要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见创业,对响应号召的群众免费提供资金、技术、专业以及其它方面的指导;再者,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输入劳动力的当地政府应该切实关注这部分人群的婚姻状况,解决已婚人士两地分居的问题,减少因长期两地分居而导致的家庭关系破裂,降低“临时夫妻”关系对婚姻家庭的冲击。

(二)构建和谐家庭,社会应当责无旁贷。

1.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村和谐家庭的构建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弘扬和培育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宣传马克思以恋爱为基础的婚姻家庭观,培养农村居民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培养人们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婚姻伦理观,传播“家和万事兴”的信念,使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道路选择和制度安排。[6]自觉地担起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责任。帮助家庭成员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提升家庭成员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大力开展爱诚孝仁的“四德工程”,推进“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落实,发挥电视、报纸、互联网的舆论宣传作用,简化农村婚丧嫁娶,注重家庭、家风、家教的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挖掘并继承优秀的道德教育资源,发挥优秀文化的资源优势,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乡村的生产生活中去,吸收城市文明和外来优秀文化的成果,在保护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让群众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形成良性的乡村文化生态;要逐步推进乡村治理,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发挥好群众组织作用,建设风清气正的平安乡村。

2.创新方式方法,发挥各种组织的作用。第一,村委会、妇联要及时、深入的调查问题婚姻家庭,全面掌握问题婚姻家庭的信息、动态,建立周月访问制度,建立和解调解中心,专门负责问题婚姻的调解,进行定期的名查暗访,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对问题婚姻建档入群,把问题婚姻进行分类,区别对待,切实保障婚姻中弱势一方的利益,成为弱势一方尤其是女性的坚强的后盾;第二,在农村可以免费开设一些婚姻家庭课程,请知名情感、法律专家进行授课,加强夫妻之间的互尊互爱教育,提升夫妻婚姻质量,并对学习并能践行的家庭进行表扬;第三,村委会要定期开展“模范夫妻”的评选活动,并对“模范夫妻”进行大力宣传表扬,让乡镇上形成一种永争模范夫妻、模范邻居、模范儿媳的社会氛围。最后要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妇联调解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退休人员、基层老年协会等的作用,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协调调解队伍。在调解或审判离婚案件中,要实施适当的倾斜制度,加大对过错方的惩罚,对非过错方的补偿,冷静分析农村离婚案中的新问题,创造性的实施法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保护两性中弱势一方的抚养权、探望权。

(三)构建和谐家庭,个人应当积极参与。

1.夫妻要和睦相处。婚姻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夫妻双方,夫妻和谐是家庭和谐的中心,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里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的未来走向。夫妻关系对双方的工作、学习、心情甚至是寿命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和谐的夫妻关系对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睦邻友好的邻居关系以及兄友弟恭的亲人关系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夫妻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首先要弘扬家庭美德。现代和谐家庭强调民主、自由、平等、互尊,夫妻双方在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过程中,在弘扬自由、平等的新观念的同时也要借鉴吸收传统家庭美德中的“礼、慈、勤、孝”;其次,夫妻双方要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婚姻是一门学问,家庭也需要夫妻双方用心经营,需要夫妻双方用三心去维护,即“用心、耐心、恒心”用心对待婚姻,耐心解决婚姻中的问题,持之以恒的对待自己的终身伴侣。再者,夫妻双方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态度、方法解决夫妻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态势。社会由矛盾组成,夫妻双方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完全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家庭也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矛盾。但无论矛盾有多尖锐,有多难办,一定要冷静的处理。和谐家庭、和睦家庭的建设离不开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夫妻双方要不忘初心,加强交流与沟通,多向周围的模范夫妻、模范家庭多学习,打破因矛盾而导致高离婚率的规律,珍惜、爱护、守护我们的小家。

2.要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输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孩子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父母无私的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辛勤的抚养我们长大,他们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只求孩子能健康成长。他们用弯曲的脊背、爬满脸庞的皱纹和鬓角的无数白发,证明了他们对子女的疼爱。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本身所具备的能力。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庭美德,重视对亲子的家庭教育,要扣好孩子的第一粒扣子,以身作则,把孝老爱亲真正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之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孝老爱亲的美德,并作为自己人生行为的准则。

3.要奋斗创业为和谐家庭提供物质保障。夫妻双方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家庭成员要树立创业意识,响应国家的号召,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政策,在创家业、创事业、创企业上努力争先,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于和谐家庭,而和谐家庭的构建又在于心灵,因此对个人来说,如何构建和谐的心灵至关重要,心灵和谐也即精神状态的健康安定,和谐宁静。法律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犯罪,却不能规范我们的心理犯罪,因此,当我们面对矛盾冲突时心理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创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更是农村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更离不开千千万万家庭的努力。因此,我们人人都要爱护家庭、珍惜家庭,尤其是组建了自己家庭的夫妻双方,要真正把“互尊互爱、理解信任、孝老爱亲、睦邻友好”的为人之道、夫妻之道、处世之道铭记于心,落到实处,为早日实现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夫妻家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庭“煮”夫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恋练有词
80后小夫妻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