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断

2020-02-26庞桂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列宁政党革命

庞桂甲

[1.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列宁在1905年6月写作的《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深刻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治运动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形成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论述和科学论断,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经典文献。深入学习这一文献,特别是深入理解其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经典论断,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一、无产阶级政党要“摸透”“群众情绪”,“善于跟群众打成一片,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

在《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中,列宁一开始就鲜明地指出:“如果我们连群众的情绪都摸不透,不善于跟群众打成一片,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那就根本谈不上发挥社会民主党的革命先锋队的作用了!”[1]334这一段经典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

其一,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革命先锋队的作用在于“摸透”“群众的情绪”,“善于跟群众打成一片”,“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锋队的作用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动员上。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其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进步性,更体现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先进的指导思想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发动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行为是受思想动机支配的,彻底的革命运动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的高度思想觉悟基础上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因此,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把科学理论内化为群众的思想觉悟,外化为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先锋队作用。同时,注重将先进的理论和广大群众相结合,注重将先进的理论转化为群众的斗争实践,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品格。

其二,先进的理论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要求无产阶级政党摸透“群众的情绪”。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并不容易,除了要求理论本身的科学性、进步性之外,还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掌握恰当的方法。无产阶级政党要对宣传教育的对象——人民群众——有深刻的认识,要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摸透“群众的情绪”。如果连对象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都一点不了解,对群众的情绪都是茫然的,又怎么可能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从事革命斗争实践呢?摸透“群众的情绪”实际是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质言之,摸透“群众的情绪”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的基本前提。

其三,要掌握群众的思想状况,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善于跟群众打成一片”,必须要深入群众,走到群众中间去。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不是现成地摆在教育者面前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要想深刻地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摸透“群众的情绪”,还必须深入群众的生活实践。不深入群众就不可能摸透“群众的情绪”,不可能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也就不可能有对教育客体的真正认识。对教育客体的思想状况都搞不清楚,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盲目性,教育效果难以保障,甚至会起反作用。放下身段,走进群众,深入群众,“跟群众打成一片”又是摸透“群众的情绪”,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前提。列宁的这一论断,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径。

列宁的这一段经典论述,从“善于跟群众打成一片”,到“摸透”“群众的情绪”,到“把工人群众发动起来”,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群众—认识理解群众—教育发动群众”的逻辑进路,体现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逻辑进路之中,列宁始终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工人群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鲜明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2]这一基本原则。

二、“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

在《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中,列宁指出:“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再庸俗不过的是沾沾自喜的乐观主义。”[1]334自我批评往往是对自身实际工作的不足和思想认识的不足进行自我剖析,进而找到不足的原因并加以改进的一种自我教育方式。而衡量自身工作的不足,往往是依据实际工作的效果,从根本上说以是否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来衡量的。衡量自身思想认识的不足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准绳。严格的自我批评有利于找到自身在工作实际和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进而找准不足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列宁这一经典论述揭示了自我批评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列宁认为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必要前提,“绝对必要”体现了自我批评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项崇高的艰巨的事业,这种崇高性和艰巨性也意味着对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也不是说就不会犯错,也不是说就没有不足,但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错误和不足则是至关重要的。列宁对“自我批评”的强调,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直面自身不足的革命勇气,也找到了无产阶级政党保持科学性、革命性和青春活力的重要手段。总之,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科学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教育方法。

同时,无产阶级政党还承担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的使命,而要教育别人,自己必须先受教育。自身素质不过硬,何谈教育群众?自我批评、自我教育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而与自我批评相对的则是“沾沾自喜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体现在政党不能意识到或有意掩盖自身工作中的错误和思想上落后,也谈不上改进自己的工作和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无论是对党员个人还是政党本身都是有害无利的。所以列宁称这种乐观主义是“再庸俗不过的”。

三、“深化和扩大对群众的工作和影响必须经常进行”

在《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中,列宁还反复强调:“深化和扩大群众的工作和影响必须经常进行。”[1]335这不仅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无产阶级事业中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时断时续的,它是无产阶级政党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态性体现在,不管在任何时候,“深化和扩大对群众的影响这项工作总是同样必需的”。列宁说:“正因为在每次胜利之后也好,在每次失败之后也好,在政治停滞时期也好,在暴风雨的革命时期也好,深化和扩大对群众的影响这项工作总是同样必需的。”[1]335-336不管是在无产阶级政治运动胜利之后,还是在无产阶级政治运动失败之后,不管是在政治停滞时期,还是在革命高潮时期,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始终都是不能放弃的。列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永远是需要的”,革命失败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总是无产阶级失败的原因之一;革命运动暂时胜利的时候,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胜利将是表面的,胜利的果实将得不到保障”[1]335。而且从整个无产阶级伟大斗争的角度来看,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坚实基础的暂时胜利的现实意义,“将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能是消极的”[1]335。列宁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内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始终,是一项常态性的工作,不管是在革命高潮时期还是低潮时期,都必须坚持“深化和扩大对群众的影响这项工作”。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性原则的反复强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放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列宁在阐述这一原则时还批判了一种错误观点。这种错误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推向极端,把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政治运动仅仅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把无产阶级政治运动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从而抹杀了无产阶级日常政治活动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无产阶级政党一项重要的常态性的工作,但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列宁说:“如果社会民主党人把政治任务归结为教育,同样(虽然有别的原因)也不可能再是社会民主党人了。”[1]336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无产阶级政治运动始终,不管是政治运动胜利还是失败,高潮还是低落,都必须坚持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和扩大对群众的影响”。但是,这绝不是说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政治运动就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而消解革命运动的其他实际工作。如果把无产阶级政治运动仅仅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其他的革命斗争实践,则同样是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背弃,因此,社会民主党人“也不可能再是社会民主党人了”。所以,列宁指出,“经常地、无条件地深化和扩大、扩大和深化我们对群众的影响,我们严格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鼓动,我们同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的接近等等”,“在任何条件下和任何情况下从来总是合理的”,“所以不应该把它变成特殊口号”,否则“就会导致缩小运动的任务和规模,并导致陷入学理主义而忘记当前迫切的首要政治任务”[1]334-335。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渗透于无产阶级整个运动之中,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陷入教条主义,在实际上消解革命运动的其他重要工作。

列宁始终是以辩证的态度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方面,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常态性的工作,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反对只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消解其他实际工作。

四、“在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活动中,现在和将来都有某种教育因素”

在《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中,列宁指出:“在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活动中,现在和将来都始终有某种教育因素:应当培养整个雇佣工人阶级去担任为全人类摆脱一切压迫而斗争的战士的角色;应当对这个阶级一批又一批的阶层不断进行训练;应当善于接近这个阶级的既最少接触我们的科学又最少接触生活的科学的最不开化、最不开展的成员,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他们交谈,才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够坚持不懈地耐心地把他们提高到社会民主主义的觉悟上来,而不把我们的学说变成干巴巴的教条,不是光靠书本来教这种学说,而是还靠无产阶级的这些最不开化和最不开展的阶层参加日常生活中的斗争。”[1]336这一段论述同样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首先,这一段论述阐明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活动中始终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活动当中,“现在和将来始终都有某种教育因素”,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常态性原则的进一步阐明。任何政党都是带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对自己的指导思想或主流价值观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是题中之义,无产阶级政党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并不把这种教育和日常的政治活动割裂开来,在无产阶级政治活动中始终贯穿着、渗透着教育因素。

其次,列宁在这一段论述中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整个雇佣工人阶级去担任为全人类摆脱一切压迫而斗争的战士的角色”。工人阶级承担着“为全人类摆脱一切压迫而斗争”的历史使命,担负着“为全人类摆脱一切压迫而斗争的战士的角色”,这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但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还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它还需要无产阶级政党深入工人群众中去宣传、教育,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承担着教育者的职责,教育广大工人群众自觉承担起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为完成这一工作,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对这个阶级一批又一批的阶层不断进行训练”。

再次,这一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即“这个阶级的既最少接触我们的科学又最少接触生活的科学的最不开化、最不开展的成员”。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下,广大的雇佣工人阶级不仅遭受残酷的经济政治压迫,还长期接受不到基本的文化教育,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理论很少接触和学习,造成了旧社会大量的“既最少接触我们的科学又最少接触生活的科学的最不开化、最不开展的成员”,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运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条件。但是,无产阶级政党不能因此而忽视对这些工人阶级的教育和动员。一方面,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3],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保障他们的文化权利,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促进他们思想上的解放,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这些被剥夺了文化教育权利、文化水平很低的工人阶级成员正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力量源泉,离开了这些最底层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缺乏坚实的革命基础和强大的革命力量,因此不能忽视教育、动员、依靠这些在旧社会被剥夺文化教育权利的雇佣工人阶级。

最后,列宁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列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科学的理论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斗争结合起来,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中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变成高高在上的、脱离群众的、抽象的理论说教,不能变成“干巴巴的教条”,不能局限于“书本”。列宁的这一思想也是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列宁这一段论述,进一步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渗透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始终的观点,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重点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等,从而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

五、“把社会民主党比做一所同时兼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大学校”

在《谈谈政治同教育的混淆》最后部分,列宁指出:“我们提醒读者注意一下这个人所共知而常被遗忘的真理,并且把社会民主党比做一所同时兼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大学校。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这所学校都不会忘记识字课、讲知识入门和独立思考入门。但是,如果有人想借口教识字课而回避高等知识问题,如果有人把这种高等知识不牢固、靠不住、‘狭隘’的成果(有高等知识的人要比学识字的人少得多)跟初等学校牢固、深刻、广泛和扎实的成果对立起来,那么,这种人的短视就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1]336-337列宁这一段论述包含着丰富的思想。

其一,列宁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承担着教育的职责,是一所教育人民群众的“大学校”。“大学校”是列宁的一个比喻,意味着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教育群众的职责,承担着教育群众的使命。如前所述,政党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政党注重向人民群众宣传教育自己的指导思想和主流价值观。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无产阶级运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如何。而在“把社会民主党比做一所同时兼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大学校”这一经典论述中,列宁直接将无产阶级政党比作“大学校”,意味着无产阶级政党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集团,也承担着教育职责和教育使命,这是对前面多次论述的经典总结。

其二,这所“大学校”是“兼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大学校”,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是普及教育与提高教育的内在统一。“小学、中学和大学”和“大学校”一样,都是列宁的比喻,意在指思想政治教育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在革命斗争时期,广大劳动人民长期被剥夺了享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权利,很多人连基本字都不识,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列宁强调,一方面不能忽视“教识字课、讲知识入门和独立思考入门”[1]336这些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另一方面也绝对不能把基础性普及性教育和提高性教育对立起来,普及中要有提高,提高中要有普及。列宁批评了把普及与提高、基础知识教育与高等知识教育对立起来的观点,强调不能把“教识字课”与“高等知识”教育对立起来,不能把“高等知识不牢固、靠不住、‘狭隘’的成果”与“初等学校牢固、深刻、广泛和扎实的成果对立起来”[1]337。可见,列宁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与“提高”是不能割裂的,二者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列宁还认为要从整体上把握无产阶级政党教育群众职责的意义,指出:“这种人甚至可能助长全面地歪曲这所大学校的整个意义,因为忽视高等知识的问题,只能帮助骗子手、蛊惑家和反动派搞乱那些只学过识字课本的人们的思想。”[1]337列宁认为,以群众文化水平为借口,仅仅重视基础性普及性教育,而忽视“高等知识”教育,会有消极作用,“只能帮助骗子手、蛊惑家和反动派搞乱那些只学过识字课本的人们的思想”[1]337。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基础性普及性教育,另一方面丝毫不能忽视提高性教育,普及与提高是内在统一的。

列宁在这一段论述中,既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教育职责和教育使命,又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这种教育是包含普及性教育与提高性教育的,还强调要把普及性教育与提高性教育统一起来。深入学习这些思想,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政党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猜你喜欢

列宁政党革命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