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2-26刘艳红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641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刘艳红 河南省鄢陵县中医院心血管内科 641200

不稳定心绞痛属于冠心病较常见的类型,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其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有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引起血小板激活,形成血栓关系密切,而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3]。鉴于此,本文旨在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对其炎性因子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8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4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40~62岁,平均年龄(52.39±1.76)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4.83±0.86)年;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28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3.01±1.6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78±0.79)年;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7例,高血脂2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不稳定心绞痛的相关诊断标准[4];(2)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患者;(2)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4)对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及调节血脂、扩血管等;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mg)治疗,首剂量300mg口服,第2天起改为100mg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规格:75mg)首剂量300mg口服,第2天起改为75mg口服,1次/d,两组均口服4周。

1.4 评价指标 (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未达50%甚至加重;有效:发作次数减少50%~80%;显效: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用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比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173,P=0.023。

2.2 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4周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2.3 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4周后,两组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的心前区疼痛,具有发作频繁、疼痛剧烈的特点,其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小板聚集[5-6]。hs-CRP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内,可在血管硬化损伤处诱发内皮细胞产生黏附因子,使内皮功能受损,加速动脉硬化进展,在冠心病患者中,hs-CRP的升高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IL-6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并刺激基质降解蛋白酶合成,促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TNF-α含量的异常升高可使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并可抑制脂蛋白酶活性,抑制脂质降解,促进斑块形成[7-8]。

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阻断血栓素的生成,起到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是临床首选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药物,但长期大剂量应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并且可导致患者肝肾功能损害,毒副作用超过治疗效果,因此使用剂量的控制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及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原因在于氯吡格雷为新型血小板抑制剂,是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不仅能与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结合,间接起到抗血小板作用,并能抑制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一方面可以减少阿司匹林的用量,减小其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强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且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可通过减少动脉壁P选择素的表达而起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的作用[9-10]。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更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