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世说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0-02-25刘小兵

名作欣赏 2020年1期
关键词:世说新语新世纪

摘要:新世纪以来的近20年间,“世说学”研究成就斐然,值得回顾与展望。学界在《世说新语》研究方面,成果日趋繁富,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理论探讨走向纵深,同时,与此书相关的书斋案头学问与大众文化普及传播并兴。伴随着上述学术与文化环境,“世说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为学术共同体所认同;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实践,体现了学人意欲构建专门之学的“学术自觉”意识,亦必将推动《世说新语》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世说学”研究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世纪《世说新语》“世说学” 回顾展望

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世说新语》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上半叶,标志性的笺注之书如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李审言《世说笺释》和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等,都产生过一定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说新语》研究体系更趋完整、系统,相关论著数以百计,较具影响力的著述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塄《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张永言《世说新语辞典》等,学位及期刊论文更是汗牛充栋,据中国知网简略统计,2001-2019年间以《世说新语》为题的硕博论文即有200多篇,研究成果可谓繁富。对于20世纪《世说新语》研究,学界曾有多篇论文加以总结回顾,较有代表性的如刘强的《20世纪(世说新语)研究综述》(《文史知识> 2000年第4期),其文视野开阔,概述全面。故而,本文对20世纪《世说新语》研究的成就不再赘述,仅对学界关于“世说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和运用加以梳理,同时对新世纪以来近20年的“世说学”研究做一简略回顾与展望,以期引起学界对相关研究的关注与推进。

何为“世说学”

何谓“世说学”?依笔者浅见,若概而言之,“世说学”是指自《世说新语》诞生之后,历代学人留下的与之相关的各种学说及研究。“世说学”一词若追根溯源,据刘强考察,为明代嗜好《世说新语》一书的王世懋首提。刘强完成于2004年的博士论文《世说学引论》较早借用了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做了大致界定:“(“世说学”)乃是以《世说》为中心的所有学术研究的总称,一种学术研究一旦以‘学名之,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研究对象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和广阔的阐释空间;其次,研究对象在其所以产生的文化语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化生态产生过深远影响;第三,对此一对象的研究已经或开始具备相当的规模,在时间和空间、深度和广度上拥有相当的基础,能够形成自身较为独立的学术谱系。”自此,“世说学”这一古人偶然提及的概念被赋予了现代学术意义。同时,刘强将“世说学”的研究区分为文献学、文体学、美学、接受学、语言学及文化学等六个分支;将研究型态区分为版本系统、校注系统、批点系统、续仿系统等四个系统;将发展分期区分为史学期、说部期、小学期、综合期等四期。拟多角度多层面地构建起“世说学”研究的大致框架。尽管刘强关于“世说学”研究的分类、形态及分期等可能还有待进一步补充、调整和完善的空间,但他对这一概念的“古为今用”有首倡之功。这是一次赋予旧有名词以现代意义的重新界定,其理论体系颇具学理内涵且已臻完善。同时,从刘强个人较为突出的与之相关的系列成果来看,加之学界同仁的认同与合力推动,这一将《世说新语》视为一门全面、系统的专门之学的概念,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将《世说新语》的相关研究提升為一专门之学,其意义或许如骆玉明所思考的那样:“一部著作可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它容载了丰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信息,在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并且是不可替代的价值,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样的著作,毫无例外会引起后人格外的关注。人们需要从不同层面去理解它,并以此为坐标,将分析的眼光延展到更为广大的历史范围。因此就形成围绕一部经典著作的专门之学,如早期的有‘《诗经》学一《楚辞》学,晚期的有‘《红》学等。拿《世说新语》来说,它也是有足够的资格成为一门专学的。可惜的是,虽然古人就曾提出‘《世说》学的概念,近代以来,研究此书的论著亦堪称汗牛充栋,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专学系统。研究者各自寻求自己感兴趣的或大或小的专题,时有重叠而缺乏相互支持与观照。这使得《世说新语》研究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变得越来越困难。”①而将《世说新语》相关研究确立为一专门之学,势必会扩大学术影响,扩充研究队伍,使得相关学人更为自觉地在学术领域开疆拓土,营造相对独特的学术景观,构建与之相应的学术大厦。

新世纪以来“世说学”研究的回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其研究对象、方法路径、学术思想无不展现新的气象。新世纪开启以来,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世说学”研究成果斐然,业绩不俗。然限于笔者眼界与文章篇幅,仅择要而述。

(一)关于《世说新语》的疏证、会评、校释、新评 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成书于20世纪80年代,于200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香港学者杨勇的《世说新语校笺》也是成书于20世纪,然该书在大陆出版发行则是2006年的事,由中华书局出版。朱著与杨著见仁见智,各有所长,其中杨本《校笺》特色之一是书后附有《世说新语品藻人名谱校笺》《世说新语校笺人名索引》《世说新语校笺人名异称表》,对《世说新语》中的人名进行了考订和整理。另外李天华《世说新语新校》(岳麓书社2004年版)、刘强《世说新语会评》(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也非常值得关注,其中刘强“会评”本订正了朱著的若干讹误,汇集历代评点包括近现代,可谓有所突破与创新,其著的价值如骆玉明所论:“一是对《世说新语》本身的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文本很有益处……再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批评史……汇集《世说新语》的评点为一书,对于追溯这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利弊得失,也是很有必要的。”②周兴陆《世说新语汇校汇注汇评》(全三册),于2018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值得关注的是该书将海外文献如16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世说新语》的相关注纳入视野,在资料的丰富性、校勘的精细性方面可谓后来居上,有集大成的特色。

新世纪以来,在校释方面更为厚重,后出转精的还有龚斌的《世说新语校释》,该书于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龚著耗时十余年,可谓十年磨一剑,全书集语辞考释、史料钩沉、评论辑录于一体,计九十三万字,是迄今较为完备的校释本,且此书近年又经作者仔细补充修订,于201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③。

不过,在接续前人注释校勘的朴学之风的同时,也出现了颇具创新意义的所谓“新评”。这一成果为刘强的《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由岳麓书社2013年出版,此书效法古人评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世说新语》全文逐一评点,可谓“旧瓶装新酒”,台湾学者吴冠宏评日:“刘强先生此书,出入二刘与历代评注之间,引用文献详切严谨,功夫下得极深,又能通贯古今,读出箇中殊趣与真味,于点拨勾勒间,宛如《世说》神采再现,洵为当代《世说》学之翘楚也。”故而,是书有学术性,亦有趣味性,便于学人研读,亦有助于大众普及。

此外,域外汉籍中的相关文献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由张伯伟主编的《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全十五册)于2019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为17世纪至19世纪日本人对于《世说新语》所做的笺注和解释,共24種,同时附录日本人模仿《世说新语》的汉文著作5种。具体作品包括冈白驹《世说新语补瞒》、释文雄<世说新语补鸡肋》、林榴岗《本朝世说》等。

(二)关于《世说新语》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新世纪以来,学者借助前人的基础性文献,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世说新语》研究。

接续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文化的研究路径,在新世纪初相关成果依然令人瞩目,如宁稼雨《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唐翼明《魏晋玄学与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从艺术角度的综合研究,如刘伟生《世说新语艺术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运用文体学、叙事学、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叙事艺术、语言艺术等做了系统研究。有综合性、整体性研究,如海外华人学者萧虹《世说新语整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此书折射的社会风尚、该书的历史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刘强《世说学引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和相关期刊文章之后,再次提出“世说学”的概念及其理论框架,并通过这部书稿将“世说学”理论概念的实践运用落到了实处。

新世纪以来的200多篇硕博论文中,语言学角度的研究约占三分之一,其次为人物形象、叙事学、历史文化学、文献学、美学等角度的研究,路径方法多样,不拘一格。而大量的相关论文更展示了多元化的研究趋势,略举如下。提出或运用“世说学”概念:如刘强《“世说学”论纲》(《学术月刊> 2003年第11期);刘小兵《龚斌教授“世说学”研究综述》(《天中学刊> 2018年第4期)等。关于《世说新语》书名、文体的研究,如宁稼雨《<世说新语)书名及类目释义》(《文献季刊> 2000年7月)),刘强、吴寅《<世说新语)文体考辨》(《复旦学报》2005年第2期),刘伟生Ⅸ<世说新语)书名、类目与编次问题思考》(《南华大学学报> 2006年12月)等。关于“刘注”及评点本的研究,如潘建国《<世说新语>元刻本考——兼论“刘辰翁”评点实系元代坊肆伪托》(《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周兴陆《元刻本<世说新语>补刻刘辰翁评点真伪考》(《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赵建武《刘孝标家世新考》(《文学遗产> 2013年第4期)等。关于《世说新语》续仿研究,如范子烨《<世说><续世说><世说新书>》(《书品> 2001年第2期)、罗宁《张询古<五代新说>考论》(《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2期)、翟永《何氏语林成书考论》(《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等。亦有域外文献研究,如潘建国《日本尊经阁藏本<世说新语>考辨》(《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2年第1期)等。

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如蒋凡、王能宪、范子晔等人的著述④,新世纪以来上述整体研究性的专著开始有走出刻意传统朴学之风的意识,而更侧重追求学术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无疑这是学术具有了时代性的体现。本时期的相关学位及期刊论文依然各有所重,各具特色,体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此不赘述。

(三)与“世说学”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与“世说学”相关值得回顾的,还有两次对“世说学”具有推动意义的学术研讨会。首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4-5日在河南新乡召开,由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原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协办。参与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海内外专家学者近70人,从文献与传播、语言与考论、文化及美学等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交流研讨。此次研讨会加强了国内外世说学研究学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会议论文集《神超形越:首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刘强、李永贤主编)于2018年由凤凰出版社结集出版。这些对推进“世说学”研究都有深远的意义。第二届“世说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8月21-24日在南京举行,由南京大学文学院主办,50余位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学者参会。本届研讨会主题为“魏晋风流与中国文化”,相关议题丰富,涉及“世说学”的众多面向,包括世说文献学、世说文体学、世说美学、世说文化学、世说诠释学等。新世纪以来的两次国际性“世说学”研讨会的召开,汇聚群贤,共赏《世说》,已经昭示了相关研究的光明未来和无限潜力,亦使得“世说学”这一概念及其研究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关注和参与。

(四)关于《世说新语》的解读与传播、普及工作

由于《世说新语》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文化名著,与《世说新语》相关的读物也一直受到读书爱好者的欢迎。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几年全国出版社的古典文学类书籍的销量,《世说新语》遥遥领先。便于初学者阅读的《世说新语》版本很多,此类书市面上很多,仅近五六年间出版发行的就不下二十多种。例如,大众普及类中质量较高的是朱碧莲教授的两个版本:一是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版及“全本全注全译初中生学生版”中的《世说新语》,2011年以来不断再版;二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出版《世说新语详解》,该书包括《世说新语》原文、今译、刘孝标注、今注、评析五个部分,底本参考余嘉锡《笺疏》本的校勘成果,今注详确,对生僻字均注音助读,今译部分采取直译,评析部分注重对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进行交代。该书便于初学者,有普及之功。另外,戴建业著《世清流浊——<世说新语)会心录》(海南出版社出版2016年)深受学生及普通读者青睐。该书精选《世说新语》中的一百篇,按内容分为专题,借鉴传统点评与西方文本细读的方法,精细入微地解读作品。在此书基础上,201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同样成为关于《世说新语》的畅销书。

在“世說学”的社会传播和大众普及方面,刘强教授建树亦多,同样令人瞩目。近十年来,他陆续出版了《一种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今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初版、台北麦田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世说三昧》(岳麓书社2016年版)、《竹林七贤》(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魏晋风流十讲:<世说新语>中的奇风异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修订,2018年再版)。正如宁稼雨在刘强《世说三昧》“专家荐书”部分所评:“刘强先生的《世说三昧》一书在认真阅读并吃透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古往今来的相关历史知识和人生价值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爬梳,并且以深入浅出而又优美散淡的表述方式呈现给社会普通读者。因此,该书做到了科学性、知识性、普及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学术研究普及化的典范之作。”例如,《世说三昧》一书分为“人物”“典故”“风俗”三篇(卷),该书既富于学理性的剖析,如“风俗篇”中对清淡的介绍和隐逸的解读;同时,又带有人文情怀的深切观照,如“人物篇”中对阮籍的同情与理解、对嵇康的赞誉与惋惜。故而全书文情并茂,颇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当然,众人拾柴火焰高,经典的普及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新世纪以来有助于普及的“世说学”著作有很多,如申家仁《<世说新语>与人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张永言主编、蒋宗许等编撰《世说新语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等著作。如龚斌《世说新语索解》,是在其“校释”一书基础上再做的“索解”,201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篇幅近五十万字,书中部分内容曾于《名作欣赏》连载。龚著的着力点主要是求真与求美——求文字训诂之真(准确意义的把握),求历史文化之真(人文意蕴的发掘);同时,他还着力探求蕴涵其间的人物形神、文学艺术与思想文化之美,并且尝试将求美、求真的考察合二为一。龚著读来令人赏心悦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底,应上海辞书出版社之邀,刘强教授主持了《世说新语鉴赏辞典》的编写,并得到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龚斌等学者的大力支持以及众多中青年学者的加盟,此书现已完成大半,2020年年底或可问世。此书的出版必将惠及学界及文学爱好者,尤其有助于大众对这部文学及文化经典的阅读与接受。

此外,台湾艺术家蔡志忠的漫画版《世说新语》自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迄今,不断再版,亦说明大众对这一名著的喜欢。2018年腾讯、爱奇艺等新媒体发布了制作唯美的10集动漫《世说新语》。这部动漫根据《世说新语》原著改编而成。动漫中“以诗情才气发酵文采的陈酿,以潇洒不羁回应时代阿斗的苍凉”,动漫采以浓重的中国风来表现魏晋名士的风流逸事。而无论是漫画还是动漫,都是对经典文本的演绎,而学界向大众推出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的经典文本及释读,更会调动大众的阅读热情,推动大众对经典的正确理解与接受。可见,新世纪以来,“世说学”已经出现了书斋案头学问与大众文化普及传播并兴的局面。

新世纪“世说学”研究的展望

结合上述近20年来“世说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展望未来,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接续拓展。

(一)继续加强《世说新语》的基础性研究

文字释读、历史文化、美学意蕴、哲学内涵一直都是“世说学”的基础性研究。学术探索永无止境,谁也不可能成为终结者,此点毋庸讳言,亦无须多言,未来的学者仍要接续前人,于基础性研究方面继续开拓。

(二)加强《世说新语》的渊源及影响研究

关于《世说新语》“前生后世”的研究,即关于《世说新语》的历史与渊源、传播与接受研究,这方面虽已有人涉及,但尚待加强⑤。面对1500多年的“世说”传播接受史,无疑其空间广阔,有待更多的学者参与推进。后世的续仿之作如《续世说新书》《续世说》《唐语林》《何氏语林》《女世说》《明语林》等,都值得做传承影响或比较研究。此类成果目前尚集中在《唐语林》《何氏语林》等研究方面⑥。如<明语林》,已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加以校点⑦,又如《清世说新语》,至2015年才被校注⑧,而在此类文献基础上的深度研究尚不多见,故而空间还很广阔。相关续仿之作,是对《世说新语》的接力,可见其影响所在。接受研究大有可为,其一便是文体的续仿,此类研究需要在界定何为“世说体”的同时对后世相关续仿之作做历史的纵向梳理,既需要宏观把握,更需要细致的个案分析,从而将文体的接受落到实处。除了传承影响研究,尚有“研究的研究”,如历代评点校注研究,历代相关“世说学”学者的研究,也都有待加强,不仅关注古代,也要注意近现代及当代,目前虽然已经有刘强的《世说新语会评》辑录了部分近现代学者的评语,但限于个人精力和文献散布之多,还需扩大搜索,尽可能竭泽而渔然后展开研究。总之,如同“诗经学”“杜诗学”“陶学”一样,后世的“世说学”研究同样大有可为。

(三)关注台湾与海外“世说学”研究,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世说学”研究也要关注台湾与海外的相关研究。这方面南京大学张伯伟主持的域外汉籍研究所一直关注日本、韩国等地的《世说新语》研究,出版了上文所述《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等,但是相关研究的地域范畴还有待开拓,理论研究更有待跟上。例如台湾等地的“世说学”研究成就斐然,值得关注,这方面虽有刘强《近六十年台湾地区<世说>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一期)等文章曾予以专题述评,然总体而言,学界对海外研究关注依然明显不够。

(四)跨学科交叉、汇通研究有待展开

除了传统的文史哲融通研究之外,《世说新语》与传统医学、音乐艺术、书画艺术(图像学)以及对后世的小说、戏剧艺术的影响等也有待展开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也是新世纪以来很多学术研究的大势所趋,其中古代文学研究已经多有展开,“世说学”研究显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同样大有可为。例如,不仅后世的许多成语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许多小说、戏剧艺术、绘画艺术的“母题”最早也源自此书。

此外,笔者期待“世说学”研究会的组建和成立,也期待有学术期刊为之开辟“世说学”研究专栏,有了专门性的学術共同体和学术专栏,无疑会成为相关研究的平台,有助于共同推动“世说学”研究。

近日欣闻“世说学”首倡者刘强教授新著《世说新语资料汇编》及《世说新语研究史论》即将问世。刘强的这两部书稿,从酝酿到成书历时20年,可谓厚积薄发。鉴于其“世说学”研究20余载的积淀和已有成就,其最新成果同样值得期待。当然,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世说学”作为一门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中的学问,需要更多俊杰的热情参与及传承接力,这样才能汇集成流。总之,新世纪以来的近20年,学界关于《世说新语》的基础文献整理日臻完善,相关理论探讨日趋繁富,研究队伍逐渐壮大。随之而来是学术交流愈加频繁,探讨趋向深入,研究角度向多层次、多元化良性推进。其中,“世说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学术实践的推进,体现的是学人的“学术自觉”。虽然“世说学”研究与很多学术领域一样,面临种种机遇与挑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未来,“世说学”研究必将进一步展现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①刘强:《世说学引论》,骆玉明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②刘强:《世说新语会评》,骆玉明序,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③龚斌:《世说新语校释》(增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④宁稼雨:《时代学风的印迹与思考——三部<世说新语)研究著作述评》,《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⑤马彦峰:《世说新语传播接受史述略》,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⑥胡海英:《<何氏语林>》引<世说新语>考》,《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6期;刘伟民:《<何氏语林>研究》,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刘强:《何良俊及其<何氏语林>新探》,《杭州学刊》2016年第5期。

⑦吴肃公撰:《明语林》,陆林校点,黄山书社1999年版。

⑧夏敬观撰,刘强校注:《清世说新语校注》,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刘小兵,义学博士,黄淮学院副教授,《天中学刊》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艺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世说新语新世纪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从狷介名士到风趣文人
酷图爆语(5)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一对苹果开价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