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复工复产疫情扩散风险与大数据应对之策

2020-02-24尚毛毛张卫华

市场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广西病例防控

黄 凯 尚毛毛 张卫华

(1.广西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2 2.广西宏观经济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8)

一、“三险叠加”:广西面临复工潮疫情扩散风险

疫情扩散与人口流动显著相关,疫情拐点由返程高峰的防控情况决定,广西目前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期与外来人口集中返程期“双期叠加”阶段,“存量防扩散”在广西压力不大,但复工潮下“增量防输入”不容忽视,基于“返程—返居—复工”全过程,找准疫情扩散风险点是关键。

一是返程形成的人口迁移链条下,三代病例、四代病例的“输入性风险”。新冠肺炎潜伏期也可以传染,且传播途径多元,同时,近日重庆等地出现“三代病例”及少量的“四代病例”,甚至更有潜伏期长达24天的个例。传染链条延长,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已有检测、隔离措施在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存在“失灵”的困境。随着返工人数增加,疫情容易由输入向本地扩散过渡,并向周围蔓延。

二是返居形成的多元离散关系下,社区管理半开放的“缺位性风险”。复工潮下,租住城市社区的工作者零散分布,当前社区封闭的管理格局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返工人员多为流动性、非常住人口,同一户甚至存在多名租户情况。目前广西各市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管理人员的“行政性管控”,对于社区户籍和常住住户管理效果明显,但人流增大,对流入人口的复工人员行迹摸排,及14天隔离监督管理等新增工作就会存在人力不足而管理缺位。

三是返工凝结的人群集结网络下,生产及公共场所的“交互性风险”。因业务接洽、合作等工作流程所需,企业成员间难以避免人群交互频繁,仅仅依靠消毒与简单的口罩防护措施等,可能出现大规模交叉感染风险。近期,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3个互不相识的家庭存在聚集疫情的交互关联。人流渐增下,公共场所开放后,也存在着聚集性疫情爆发的可能性。

二、数据割裂:疫情防控大数据运用的实践盲区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西各地实践做法可圈可点,如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若干措施的通知,贵港市、来宾市、钦州市、贺州市除政府网站外,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此外,防城港市不仅及时通报新增病例详情,还率先通报确诊病例详细活动轨迹。但从大数据应用“战疫”的角度,仍然存在不少实践盲区。

一是简单复现疫情发布下的病例“增而不析”。广西每日通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疫情实施动态,呈现给公众的主要包括疫情分布统计、实时动态、疫情通报、防控工作、防控知识、媒体聚焦等情况,除此之外,缺乏基于数据挖掘所呈现的广西各区域疫情的深度、动态分析,数据呈现“表而浅”。二是行政性管控为主下风险识别“忙而不及”。2020年1月24日,广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后,全区各地制定了严格交通站点、公共场所管理办法,并全面实施小区封闭式管理等多种自下而上的行政性管控措施,对疫情的防控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对自下而上的群众动员发动不足,缺乏底层风险识别的动力和诉求渠道,只看到疫情防控中“忙碌的政府”,没有看到“忙碌的社会”。三是返工人员涌入后小区封闭式管理“隔而不离”。对所有小区封闭式管理在返工潮未全面启动前是有效的,但随着流动人口回流,很多小区的流动人口都超过本地人口,新增返工人群的居家隔离、复工等多场景联动防控工作超越单位、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物业人员等管理能力,就会出现人员接触频繁,产生“隔而不离”、“隔中传染”等问题。

三、数据“战疫”:运用大数据防控疫情扩散之策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医学观察人员的数据如果不加以整合、深度分析,就是无用的“数据孤岛”。只有让数据跑路,供决策参考,才能决胜战“疫”。

(一)改变思路:从“围堵式应急”转向“疏通式治理”

围堵式应急在短期的封城防控的第一阶段相对有效,但在流动人口的增加的复工复产的第二阶段,疏通式治理尤为必要。转变思路,将防控第一阶段不留死角、入门入户的“人工摸排”转变为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复产复工要针对务工人员转运、企业内部防控、社区兜底保障三个环节的潜在风险,做到“转运有秩序、到岗有保障、社区有兜底”。为此,广西各级政府应制定精细、科学、可操作的疫情扩散防控方案,做好分类分批复工复查的防控规划,统筹协调,并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二)深度加工:从“大数据统计”转向“大数据分析”

要打通各部门的“数据烟囱”,打造“数据体温计”,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等数据整合到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一数据平台,同时进行精细化分析处理,对病因、分布、处理情况等进行每日递增的分类归总,对确诊病例的发展趋势、疑似病例排除率、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的数据走势实时、动态发布,并深度挖掘数字背后的疫情发展现状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要做好返工人员与感染者的数据处理: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研判异地务工人员的来源地、出行记录、身体状况等信息,实行分类应对处置。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轨迹,追踪人群接触史,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防范扩散:从“大数据预测”转向“大数据识别”

以往的大数据深度分析重在预测,当前通过大数据防控疫情发展,重在对危险人群识别。为此,建议在自治区政府层面上建立两大“数据云”大数据分析系统:一是基于患者和疑似患者数据的“广西新冠肺炎数据云”,将所有的确诊病历就诊、疑似病例处理数据等汇集“云端”,就诊记录可一键查询,转诊信息、出院信息、排除信息等顺畅共享。二是基于复工人员的“数据云”,采集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健康信息、出行信息等登记数据库。整合上面两大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数据分析,精准锁定潜在的风险人群,识别出潜在的感染者,助力各相关部门疫情精准防控。在各市、社区、村庄层面,建立大数据自动上报系统及数据采集平台,让基层一线疫情防控“耳聪目明”。可借鉴上海黄埔区的“有呼必应·黄埔区疫情防控平台”、广州市黄浦区的“有呼必应疫情防控平台”等,实现移动端+大数据,疫情一键自主上报,让社区在源头防控排查、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中发挥“侦察兵”作用。

(四)精准施策:从“大数据赋能”转向“大数据施策”。大数据是新冠肺炎的科技支撑,可为广西疫情防控下复产复工赋能增效。用返工潮人口输出规模乘以当地确诊病患率(平均每万人确诊病例数),可以定量代表输出人口时对外传播疫情的风险。通过百度地图发布的迁徙大数据,分析流入人口的规模、来源的构成及来源地疫情严重程度,定量评估流入城市的应对返工潮的防疫压力。此外,可借鉴浙江省各县(市、区)疫情情况的“五色法”风险评估,即用红、橙、黄、蓝、绿五色代表风险程度的逐级降低。根据疫情风险的程度不同,对至今仍是“零报告”县(市、区)等绿色地带,其疫情相对平稳可控,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简化申报流程,适当降低复工企业规模。

(五)全民“战疫”:从“大数据防控”转向“大数据动员”。广西自启动一级响应措施以来,一线基层人员连续作战,处于高度压力的“疲软”状态,不堪重负,急需助力补充。一方面,为基层人员“减负”,防治基层人员的“孤军作战”,依托微信群、QQ群、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将民众中具有志愿热情和奉献动力的活跃者挖掘出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群策群防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另一方面,截止2月21日,广西已派赴第七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已累计派出912名医疗卫生人员支援湖北抗疫,这些人员都是广西专业的医师和护士组成,因此,目前亟需对接社区医院,建立全区各社区家庭医生专家库,最终形成联防联控多主体“作战力量”,筑牢群防群控的“防护墙”。

猜你喜欢

广西病例防控
广西贵港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病例”和“病历”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