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眠穴位贴敷联合性格色彩分析学护理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2020-02-21王秋燕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性格心理评分

王秋燕

杭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 310006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深度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轻者不易入睡,时睡时醒,醒后难以继续入睡;重者彻夜不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带来一系列其他疾病。长期失眠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只有高质量睡眠或足够睡眠时间,才能维持机体各项生理机能正常[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增加,各种因素(药物滥用、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心理压力、特发疾病遗留症等)引起的失眠逐渐增多[2-3]。目前临床上常给予镇静安神药治疗,但服药后易出现宿醉效应、药物依赖性、反跳性失眠等不良反应[4],且其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才能起到较好效果,故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5]。

祖国传统医学将失眠划分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等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深度不够、睡眠时间较少,无法使机体体力、精力达到有效充能[6]。症状轻者较难睡着或睡眠较浅易醒。症状严重者对患者日间活动造成影响,甚者引发多种疾病。现本文全面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性格色彩分析学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 月杭州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治的失眠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基础组、敷贴组、联合组,每组30 例。基础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20~75 岁,平均(45.31±3.62)岁;病程0.5~10 年,平均(5.51±1.48)年。敷贴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21~73 岁,平均(46.52±3.65)岁;病程0.5~9 年,平均(5.68±1.51)年。联合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2~76 岁,平均(46.18±3.68)岁;病程0.5~11 年,平均(5.62±1.48)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诊断标准[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评分>16 分,需借助镇静催眠药物入睡;②能正常沟通;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②资料不完整者;③合并疼痛、呼吸系统疾病、骨折等因素干扰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基础组: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高低。环境、强光及噪音的改变或体位受阻等原因都会引起患者心理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再加上过度担心疾病的检查结果以及治疗费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8],因此病房需处于清静、整洁及光线适亮的环境,并指导患者在睡觉前1 h 喝杯热牛奶、泡脚、洗热水澡,忌睡前饮酒、喝咖啡及浓茶等。日间限制睡眠时间,老年患者可适当打盹,并进行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加夜晚睡眠时间及睡意,还应注意心理上的护理,尤其是保证乐观的生活态度。

贴敷组:取6 g 酸枣仁、12 g 合欢、15 g 吴茱萸研磨成粉状,用适量醋调和贴敷在双侧涌泉穴。具体如下:晚上8:00,护理人员在患者双侧涌泉穴贴上贴敷,温水泡脚15 min,擦干,胶布固定,在第2 天早上8:00揭除贴敷。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局部皮肤瘙痒、红肿、水肿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当马上停止并对症处理。

联合组:在基础组与贴敷组的基础上,加用性格色彩分析学[9]心理干预,使其保持在愉快、轻松的状态[10],针对不一样的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重拾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具体如下:进行色彩性格分类测试确定患者属于红、黄、蓝、绿4 种色彩性格中的哪一类。转变患者不愉快的心境,减少不良护理行为的刺激。红色性格者积极主动,热情开朗,富有感染力,但缺乏思考,情绪容易大起大落,心理护理时应多给予倾听、支持、鼓励,但应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正确引导此类患者;蓝色性格者有很强的计划性,思维周全,分析问题能力较强,但生性敏感,做事做人较真,传统固执,不懂变通,多愁善感,不易与人沟通,在进行相应心理护理时应说话严谨,注意语速及话语逻辑性,不能轻易定义,让患者产生信服感,给予其夸奖和鼓励;黄色性格者太过偏执和激进,从一而终,有很强的目标性,办事效率高,但不顾及他人感受,控制欲强,不轻易认错,且极易发怒,干预时做到说话简洁明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绿色性格者容易满足,没有主见,善于倾听,但过于胆小,很容易委屈自己,干预时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帮助其分析问题利弊。当患者有情绪波动时,根据性格色彩分析学结果对不同性格特点的患者应用情绪管理。协助患者找出情绪波动的诱发因素(影响睡眠情绪的诱发因素),帮助其分析对诱发因素的看法、评价和解释。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临床效果评价 观察三组治疗效果。参照《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疗效标准[11]。痊愈:夜晚睡眠时间≥6 h 或睡眠时间恢复正常,睡眠质量好,醒后无疲乏。显效:睡眠深度较前显著增加,睡眠时间≥3 h,或较前增加<6 h,症状较前显著减轻。有效:睡眠≥1 h,或时间增加<3 h,失眠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睡眠时间增加不足1 h,失眠症状无改善或较前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睡眠质量评估 护理前后通过PQSI 评分对三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7 个方面,每个方面记0~3 分,总分为0~21 分,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记录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效果比较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贴敷组和基础组,贴敷组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2.2 三组护理前后PQSI 评分比较

三组护理前PQ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三组PQSI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联合组低于贴敷组和基础组,贴敷组低于基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三组护理前后PQS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三组护理前后PQSI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 <0.05;与基础组同期比较,bP <0.05;与贴敷组同期比较,cP <0.05。PQ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基础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贴敷组2 例皮肤瘙痒,联合组1 例皮肤瘙痒,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失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不及时干预可能引起机体内分泌失调、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工作、生活、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2]。目前,临床上常给予安定类药物治疗,但其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且需结合心理治疗,因此护理工作在其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要想获得正常睡眠,必须做到心平气和。失眠的原因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衡,阳不入阴,阴不敛阳,神不守舍,最终导致夜不能寐。古代医书《类证治裁·不寐》[13]记载“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痞;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主要是指阴虚无法纳阳,阳盛无法入阴。患者疾病位置在心,其发生和肝脏、脾脏以及肾脏存在一定关联性。心脏主神明,若心得养,则神寐。素体阴阳气血的来源,经由水谷所化,统筹于脾,生化不息。藏于肝,肝脏柔和,则邪火不入侵。调节得当,藏于肾,化为精,上奉在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立足于当代中医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之上,失眠的治疗均以驱邪扶正、调和气血为主要原则[14]。穴位贴敷是祖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外治疗法,可刺激机体重要穴位,促发经络之气;又能使药物经皮肤、经络循环至脏腑,发挥药效[15-19]。涌泉穴属于肾经穴,是气血运行,管升降的主要穴位,可使气血阴阳相通,开窍通闭,对其刺激有益肾健脾、开窍宁神、安神理气的作用[20]。贴敷中的吴茱萸性苦而热,归心包经、阴肝肾经,具有疏肝理气、解郁安神、镇静宁志的作用[21]。合欢皮性甘苦,入胆经及心经,有活血利水、镇静安神的作用,二者连用在治疗失眠方面作用更好[22]。且吴茱萸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碱,醋与吴茱萸碱相溶可增加其体外透皮性,增加生物碱的溶解度,提高药物浓度;醋呈酸性,有收敛的功效,可减少药效挥散,提高治疗效果[23]。故中药贴敷涌泉穴有调节气血阴阳、疏肝理气、解郁安神、镇静宁志的作用[24]。

失眠患者往往伴随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药物干预的同时应注意心理护理,但是临床实践中心理学和护理手段往往脱离,且每位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背景不同,采取应试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各异。FPA是美国心理学家创建的性格分析系统,目前已在商业、医疗、教育、家庭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25]。其包含4 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患者其情绪、心理状况、解决问题方式也不同,故在护理工作中应采取不同的沟通、心理干预方式。在对失眠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帮助其分析问题各方面的利弊,当患者情绪波动时,根据性格色彩分析学结果对不同性格特点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情绪管理。协助患者找出情绪波动的诱发因素如影响睡眠情绪的诱发因素,并根据每位患者对待诱发因素的能力,帮助其分析对诱发因素的看法、评价和解释,帮患者解除困扰、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故可起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治疗效果及PQSI 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贴敷组和基础组,提示中药睡眠穴位贴敷联合性格色彩分析学护理在改善失眠作用方面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中药睡眠穴位贴敷联合性格色彩分析学护理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焦虑及睡眠状况,提高睡眠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性格心理评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猫的性格爪知道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