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三维审思

2020-02-20郝佳婧

延边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文化发展

郝佳婧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也在影响和塑造着人。先进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的精神结晶,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文化对人具有的塑造、引导、培育、教化的作用,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对于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民族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彖传》)这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化人”“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用到“以文化人”概念是在2014 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要求“用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所有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以文化人的要求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即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更加注重以文育人;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得以不断发展和成熟。

一、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其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角度讲,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明确做出了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的重要论断。“文化自信”是“文化”与“自信”的联结。“自信”是人主观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表征,文化自信表现为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与肯定,也包含了由此产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文化自信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肯定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也是这三个自信的升华。文化自信之“文”与以文化人之“文”相通,以文化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在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以文化人。要使人民对本土文化产生并坚定自信,需要深入去学习“文”,也需要被灌输、被感染、被熏陶去了解“文”。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要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既要他人“化”我,也要“我”化自身,亦要我“化”他人,促进“文”的内化人民之心和外化人民之行。以文化人为坚定文化自信夯实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了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力量,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提供了精神保障和方向保证。

其二,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角度讲,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有利于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工作进展等具体实际,制定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文明”是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出的定性要求。不断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需要以精神文明作为保障;要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需要以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作为指导。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人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本世纪中叶需要完成的目标;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以人为核心,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文”的产生、发展、完善源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以文化人之“化”也需要人去“化”。贯彻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能够不断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奋斗的精神力量,人们则会以更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更饱满的奋斗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也能够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也会大幅跃升,进而如期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三,从促进全人类解放的角度讲,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根本旨归。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依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要使人们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引,也需要人不断去创造先进文化;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的旧式分工的消除、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解、世界交往的扩大等,需要人类实践的推进、意识的觉醒和知识的增加,同样需要以文化人作为教育手段;最重要而直接的一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培养人,通过“化人”,更加彰显出人的本质,不断提升人的个体能力。以文化人能够促进个体的自觉和自醒,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现阶段,我国的条件还不能够达到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始终向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努力,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包括精神文化需要在内的美好生活的各项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内在机理

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有着严密的内在机理。

其一,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正确利用了“文”的基本特性。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中的“文”是其内容依托,“化”要依据“文”,“文”对于“人”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文”是当做名词属性的“文化”讲。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4]的重要论述,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利用了文化人文性和延续性的特征。文化的人文性和延续性,为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奠定了基础。从“文”的诞生来看,“文”具有突出的人文性。文化与自然事物不同,人是创造文化、发展文化、享用文化的主体,面对文化,人掌握着主动权;但人又是无时无刻不受到文化影响的客体,在文化面前,人又会受到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人对于文化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从时间看,“文”具有延续性。区别于文明,自人类诞生之日起,文化就被人类所创造和利用,也受到文化的广泛影响。从古至今,不论人类是否将文化所遗忘和摒弃,由于其延续性,文化可以随着人类社会的延续而继续存在,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之“文”正是基于此。

其二,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正确认识了文化的实质。在古汉语中,“文”通“纹”,有“纹理”之意。从词性的角度看,文化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文化的名词概念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从动词的角度讲,“文化”的实质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的是将人“文化”为品德高尚的人,突出的是“文化”的动态过程和“文化了”的结果。文化的实质就在于化人,有着深刻的教育意味。文化对人有着重要的塑造力量,对人的品德、性情、行为、习惯等都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5]。无论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成员都深受文化潜隐而持续的影响,“打上文化的烙印”。文化产生、发展、完善、传播的主体都是人,同时又感染人、塑造人、教化人,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正确把握了文化“育人”“化人”的实质,深刻认识了“文”与“人”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其三,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将“文”与“化”有机结合。在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中,“化”是连接“文”和“人”的桥梁,是以文化人理论中的方法遵循。在现代汉语中,“化”有着转化、教化、塑造、熏陶、美化、化解、感化之意,这些也是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化”在一般意义上将其作为动词理解。《说文解字》有云:“化,教行也”。《管子·七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习也”。也就是说,“化”有渐进、驯服、磨炼、适应和习惯的意思。在这个层面上,“化”可以理解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在中国古代就有“化民成俗”的教化方法。儒家讲求“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即君主要巩固自身的统治,要在政治上加强制度约束,在教育上让人民效仿榜样,在民间以风气来感化民众。文化兴则国运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着重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了中华文化对于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着重强调以文化人之“化”的育人作用,与当前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联系起来,让以我国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育人、化人成为可能。

其四,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对象是“人”,是“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说明了人的本质,科学回答了人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为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觉自由的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既是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又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身。它是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6],是将人和动物区分开的重要标志。1845 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做出了理论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特征,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的本质由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阶级关系和思想关系等。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人学理论,认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8]。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将人民群众作为“化”的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具体的以文化人实践中,要从社会关系中把握人的本质,要积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把握好“劳动、自觉自由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更好地开展“化人”的实践。

三、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逻辑旨归,即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目的,回答了“化成什么人”的问题。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对我国人民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更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其一,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要求“化成”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组成方面,是对社会成员理想信念、道德规范、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凝结和考量,是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的软力量。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是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这样的论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继续做出回答。”[9]中国共产党能否经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人能否经得住国内国际环境的考验,人民群众能否有意识有能力地抵御外来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都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将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人作为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守好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阵地,抵御住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带来的考验。

其二,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要求“化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国之见重于人也,亦不视其国土之大小,人口之众寡,而视其国民之品格。”国土的大小与人口的多少并不是国能否见重于人的决定因素,而国民的品格才是。总书记要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0];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也明确提到了“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11]等论断,明确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的目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落脚点最终在于人,其重中之重在于人心,在于人的品性与良知,那么唤起人的内心的良知,借助人内心的自发力量,升华人的品性、锤炼人的道德,就需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产品影响人、涵养人、感化人、鼓舞人,以“化”的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使“国之见重于人”。

其三,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要求“化成”全面发展的人。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要将人“化”为全面发展的人。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积极倡导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2],区别并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的人”。美籍犹太裔哲学家、社会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与文化压制人的本性,否定了人的本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失去了革命性与批判精神,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从而造就了“单向度的人”的客观事实。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与文化的弊端不能为实现人的发展提供全面、有利的社会条件,只能造就“单向度的人”,许多个“单向度”的人进行社会交往依然无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只能变成更加“单向度”的人。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包括以文化人理论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项需要,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更直接地作用于人,要求以文滋养人的心灵、涵养人的德行、引领社会风尚,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本身,其介体和环体是为人使用、为人创造、为人服务的,要求在全社会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凸显人文精神,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彰显人为关怀,超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单向度的人”,着力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了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四,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正在逐步影响世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一个方面。”[13]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们崇尚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向往大同社会,我们是和平崛起的大国,遵循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华民族向来不主张诉诸武力,不搞对外扩张,中华民族有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的理念。“远人不服”,我们以教化的方式,促使他们臣服,这是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感召力在传统文化中的写照。从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的内容看,它依托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超越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壁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习近平以文化人理论逐步影响世界人民,达到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理论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坚持理论创新
年味里的“虎文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