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采药录》药物炮制方法探析

2020-02-16梅全喜杨光义金远俊金世元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制法益母草辅料

林 慧,黄 冉,梅全喜*,杨光义,金远俊,金世元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 药学部,广东 中山 528400;2.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药学部,广东 深圳 518101;3.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国医大师金世元中药传承工作室,广东 深圳 518101)

岭南地区幅员辽阔,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为其动植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并成为岭南地区所特有的药材资源。岭南医家在运用本地生草药防治疾病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民国年间,岭南草药学医家医著中尤以《岭南采药录》对现代岭南草药学发展影响较大,该书为南海人萧步丹所著,搜集两粤出产之岭南草药482味编纂而成,是一部研究岭南生草药的专著,该书总结祖传经验,力求实用,较全面地反映了近现代岭南中草药成就[1]。书中不仅简明扼要阐述了药物的形态、药性、用法和药效,还记载了大量有关药物的炮制方法,尤其是一些岭南地区特别的炮制工艺和独具特色的炮制品种,至今仍为现代所沿用,且大多数与现代科学相符,对后世炮制工艺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所研究《岭南采药录》以1932年萧灵兰室铅印本(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影印)为底本。

1 修制法

修制法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包括对药物进行整理、选取、清洁、切削等过程。有些药物经修制后便可直接配方,或可为下一步炮制作好准备。具体药物“修制”方法,根据《岭南采药录》的实际运用,可归纳整理为拣净、捣剉。“拣净”是指拣选适宜用药部位,去除非药用部位,如书中载有:山慈姑“入药宜去毛壳”、金樱蔃“去毛刺”、金线钓虾蟆“去外黑皮”、卢橘叶“去毛”、火秧竻“去竻”等。“捣剉”即“切制”,还将视实际操作和临床需要,添加水、蜜、糖、盐、酒糟等一同捣烂,一方面可起到溶媒的作用,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释出,另一方面可与药物一同起治疗作用。如书中载有:大飞扬草“捣烂”、九里香草“捣碎”、马齿苋“捣汁”、山菍叶“捣自然汁”、丢了棒“擂烂”、猪腰子“研细末”、尖尾风“切粒”、野芋“切片”、野芋根之皮“削去”、茉莉根“酒磨”、苦茄子“醋磨”、扁柏叶“和糖捣”、天芥菜“以盐醋同捣”等。

其中,《岭南采药录》载有山慈菇“根似慈菇,有毛壳”,认为山慈菇须“入药去毛壳”,据该书对山慈菇外形的描述,与百合科 Liliaceae 郁金香属Tulipa老鸦瓣Tulipaedulis(Miq.)Baker相符[2]。又因老鸦瓣的鳞茎有毛壳包裹,是需要剥掉毛壳才能入药的,而杜鹃兰是没有毛壳的,故可以进一步推断,应该是老鸦瓣的鳞茎,而不是杜鹃兰的假鳞茎。又因老鸦瓣剥光毛壳后,表面光滑而有“光慈菇”之名,历来一直作为山慈菇使用[3]。此外,书中以“卢橘叶”为正名而以“枇杷叶”为别名收载,指出卢橘叶治呃逆之证,须“去毛”,历代多部本草文献均有类似记载,皆认为枇杷叶必须刷净绒毛,若去毛不尽,能令人咳,其炮制方法仍沿用至今,《中国药典》规定枇杷叶的饮片炮制应“除去绒毛”[4]。“卢橘叶”为书中带有典型的广东地方特色的药名之一,至今仍在广东方言俚语中使用,保留并体现了该书岭南地方药物特色,促进了岭南中草药在地方老百姓中的推广应用。

2 水制法

用液体对药材进行辅助处理可统称为水制法,现代常用的水制法主要有淘、洗、浸、润、漂、水飞等。

2.1 清水制

广东地区民间有将植物的地下部分(根及根状茎)以“蔃”命名的习俗[1],故金樱蔃即金樱根。书中记载金樱蔃“浸水捣汁熬膏”,即金樱根炮制时须放入水中浸泡,洗净,润透,目的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下一步的炮制。清水制还可用于减轻药物的不良气味等,如臭草“置清水中露二三夜,以水点眼治目痛”,由于臭草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使用前须经长时间的浸泡,方可达到矫臭除臭的目的,以适用于临床。

2.2 其他液体辅料制

除用清水外,还可添加其他具有辅助作用的液体辅料,起到增强主药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的作用。书中有以酒、黄酒、醋、童便、姜汁、盐水等各种液体辅料用于药物的炮制,广泛应用于浸泡法、炙法、蒸煮法、煅淬法等多种炮制方法。

尤其是,书中多用酒(好酒、双蒸酒)为液体辅料炮制中药。中医学理论认为,酒性味甘辛、大热,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等功效,取酒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药借酒力、酒助药势,对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5]。在酒制方法上主要有酒浸法,如穿破石“以之浸酒”、山薄荷“浸酒用之”等;有酒煎煮法,如豺狗利“煮酒服”、小闹羊花其根“以酒煎服”;有酒蒸法,如倒黏子“取嫩叶酒蒸”;有酒炒法,如小榕叶“酒炒至黑”等;有热投法,如莲叶“炒黑淬酒服之”、野麻根“炒黑调酒服”、山桔叶“下铁锅炒至将焦,即入好酒煮沸”等。

此外,书中所载药物中有以童便来炮制的,历代医家认为,用童便炮制中药能起到去除药物毒性的作用,还有滋阴降火、止血疗伤、下气、利尿等功效[6]。可单独使用童便炮制,如天仙子“服之令人狂浪放宕”可“用童便浸透,晒干服之”,还可与多种辅料共制,如猪仔笠“和童便、姜汁、黄酒、盐水,十蒸九晒,服之润颜益精”。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童便制法已基本被淘汰。但笔者认为童便除作为辅料炮制中药外,童便本身也是一味中药,对治疗某些疾患有着独特的疗效,需要辩证地看待,不能轻易地抛弃而不用,甚至全盘否认[7]。

3 火制法

火制法是直接用火加热,或配合各种辅料共同修治的方法。清代汪昂《本草备要》中指出,药物炮制方法火制中“凡药火制四,煆、煨、炙、炒也”。其中,“煆”就是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即为现代炮制方法中的明煅法、闷煅法和煅淬法。《岭南采药录》收载有多种需制炭的药物,并强调通过火制以“煆存性”,即用火烧到外部枯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一部分炭化,而不能灰化,另一部分仍能尝出原有的气味,药物经炭制后有止血、收敛生肌的作用,是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之一。

“煨”亦为火制的一种,用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疗效。除可直接煨热、煨存性外,另载有猴姜“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箭头草“以之放鲜肉内,煨热取出,去草食肉”,现已鲜有用之,今煨法多以湿面、湿纸包裹或滑石粉、麦麸等加热后煨制。其中,书中提及野芋“将芋根用湿纸封好,煨热之,以擦头额及腰脊前后心手弯脚弯”,用于治疗“感冒觉头痛身倦”,反映了该书著者在临床用药实践中对药物炮制经验的认识总结,对现今有毒药物的炮制仍有指导意义。野芋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或茎,在广东地区习称“痕芋头”[8],亦作狼毒使用,名为“广东狼毒”[9],《本草纲目》[10]谓其“辛,有大毒”,功可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消肿散结。但由于其根茎与食用芋头非常相似,容易被生食、误食,可散见有引起中毒的临床报道[11-1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东狼毒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抑制真菌等多种作用[14],若炮制得当,可广泛应用于肺结核[8]、高热流感[15]、疔疮肿毒[16]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炒作为中药火制主要方法之一,应用广泛,根据药物受热程度的不同,书中所载“炒”,有干炒、炒热、炒焦、炒黑等的不同;或根据所加辅料种类的不同,又有米炒、土炒、盐炒、铁锡粉炒等的区分。其中,根据书中五指柑“止吐泻,和米炒淬水饮之”的论述,现代有研究报道[17],以五指柑药材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为评价指标,以米和五指柑的比例、预热时间、米炒温度和炒制时间四因素,对五指柑米炒工艺进行研究,以填补五指柑炮制研究方面的空白,以期更好地发挥其清热降火、止吐止泻的作用。

4 水火共制法

将药物通过水、火共同加热,以改变性能、增强疗效、消除或减低毒性及副作用,统称为水火共制法,包括蒸、煮、潬、淬等。根据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隔水加热,书中所载的蒸法中又可有水蒸、酒蒸、醋蒸等的不同。此外,对一些药材则强调采用“十蒸九晒”的方法炮制,多用单蒸法,如豨签草“十蒸九晒”、蛇抱竻“十蒸九晒”等,亦有加入多种辅料共同蒸晒,如猪仔笠“又和童便、姜汁、黄酒、盐水,十蒸九晒”。十蒸九晒为蒸法的一种,而历代本草中多有记载与其相类似的“九蒸九晒”传统的炮制方法[18],是指采用蒸法和晒法反复炮制中药材,以改善药物的疗效,具体细节因药材品种不同而不同。九和十均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数字,不一定就指准确的九次、十次,有时泛指多次,一般蒸晒次数以药材色泽和形态判断。九蒸九晒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作为中药的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但由于其工艺复杂繁琐,目前对九蒸九晒炮制机制研究尚不深入,炮制工艺未有详尽说明,对于九蒸九晒次数的质疑等种种原因,九蒸九晒药物的临床应用较少,当代只有少数药材品种依然保留了“九蒸九晒”加工方法,如黄精、地黄、何首乌、芝麻等。故加强对“九蒸九晒”炮制方法的研究,可为遵循古法炮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支撑[19]。

5 其他制法

除上述以外的一些特殊制法可概括为其他制法,包括制霜、发酵、发芽等。其中,制霜系指除去药物部分油分,以降低毒性及副作用,增强疗效,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适于果实、种子类药材。《岭南采药录》载曰鸦胆“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搥去油入药佳”,强调鸦胆子须经制霜后入药,否则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现行的炮制方法是取净鸦胆子仁,炒热后研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反复数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成饼为度,取出碾细[20]。除制霜外,鸦胆子内服还可“以子七粒,包圆眼肉吞下”,即用龙眼肉包裹服用,这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一致[21],同时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

6 岭南特色炮制法

《岭南采药录》中记载了多种岭南草药的炮制方法,有些与其他文献收载相同,但也有些方法独特,颇具岭南炮制技术特色[22],尤其是“四制益母草”。益母草具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安胎等功效,为妇产科常用要药。历代记载益母草的炮制方法繁多[23],包括炒制、制炭、酒制、醋制、蜜制和四制法等,但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炮制方法目前尚未完全统一,各地在继承传统经验时均保留了地方特点[24]。书中载有“益母艾,别名益母草、红花艾……熬膏四制为丸,名益母丸,妇之胎产极效。四制者,加童便、米醋、黄酒、姜汁同浸也”。四制益母草为广东地区炮制益母草的传统习用品,四制能增强去瘀生新作用[25]。但在《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第一册、2011年版第一册及第二册,《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1年版第一册及历版《中国药典》中均无相关收载,仅在1984年版《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26]中可见四制益母草的收载。此外,同属岭南地区的广西也有关于四制益母草炮制方法的收录[27],只是具体工艺上略有所不同,故四制益母草的炮制工艺为岭南地区所特有。现代四制益母草所用的辅料多为盐、醋、姜、酒四种,而摒弃了传统习用的童便,而改用为盐,取其能引药入肾,缓和燥性,四者兼制,能增强引药入气血肝肾作用,而达到增强祛瘀生新、调经止痛的功效。可见,不同年代、不同著作关于四制益母草炮制方法,在辅料用量和具体制法上的记载有所不同,四制益母草的炮制工艺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此外,《岭南采药录》中还有很多岭南特色炮制方法有待发掘整理,特别是一些在该书中提出的药物炮制方法,但在当今相关文献著作中未有收录的,值得引起注意。如独脚仙茅“若十蒸九晒,用沙塘藏好,清早服之,能壮精神,乌须发”;又如“猴姜,别名骨碎补、千花锦,胡狲姜……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疼”等论述,其炮制理论及炮制工艺方法可进一步验证,开发扩大岭南特色饮片炮制品种,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7 结语

综上所述,《岭南采药录》为岭南本草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记载岭南地区广泛使用的多种民间中草药,对促进岭南医药发展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关于药物的炮制方法,对当今中药炮制理论的继承整理和开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今后,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该著作岭南民间草药基原的考证、医药价值的研究,另一方面应深入系统整理、发掘研究药物的炮制方法,使其在促进岭南中医药学发展和造福人类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制法益母草辅料
手提式切石机消音锯片的制法
益母草中的1个新二萜苷
论慎子的“制法”思想
热销面料及辅料
HPLC法同时测定益母草中4种成分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导学
5种干燥方法对益母草质量的影响
浅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