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020-02-14丁怡婷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丁怡婷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充分展示了“家长本色”,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导致一些学生无论是在生活或者是学习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素质和品德也是普遍日益下滑,新课改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身心、素养良好发展。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现下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道德与法治可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道德與法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授学生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品质、精神素养的公民。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的人文哲理与文化底蕴,并引入很多历史人物,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合理剖析教材内容设置目的,合理引入并渗透家国情怀,通过典型人物的引入,为学生树立相应的榜样,以英雄人物的事迹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另外,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公益、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相关情怀,激发学生感悟,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适度解读教材,明确内容意义

在教材中,编书者引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经典,并且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的。例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单凭学生很难透彻理解这些经典语句,教师应该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解读,明确教学内容表达的意义。此外,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身心特点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理解与阅读相关内容。在没有透彻理解相关内容的情况下,学生就无法得知这些经典语句表达的涵义,从而内心无法产生相应的触动,无法认同与认可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经典诵读,学生逐渐对这些对仗工整、优激昂的语句产生兴趣,并且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开始逐渐理解相应的意思,会从内心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与自信心。其次,还要注重释义,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经典,本意是如果每天能够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学生很难通过诵读理解相应的意思,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相应的释义,解释句子的意思,为渗透相应的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经典语句的出处。并通过语句为学生阐述为人、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怀。

二、引入典型人物,剖析人生价值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每一章节都有传统文化经典的涉及,如同星星之火,如果教师能够应用得当,必当燎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家国情怀资料,剖析经典的历史人物,利用经典故事,培养学生相应的家国情怀。比如:在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教学内容中有一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柏庐提倡的家规家训,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为良好的渗透相应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良好家风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此引导学生感受良好家风对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重要影响,并培养学生相关的意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师还可以引入相应的历史人物,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件传达民族大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在《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课时教学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师可以引入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伟大的民族英雄,通过这些英勇事迹让学生了解在古代这些英雄人物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的,并给学生指出,现在处于和平的年代,学生的使命不是投入战争,而是好好学习,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即便平凡过一生,也当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人生价值观与人生态度。

三、开展实践活动,获得体验感悟

理论课堂的开展知识在理论的层面上提升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为加强学生的实际感悟,应当打破理论知识的束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课题,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开展之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活动体验感悟。这种实践活动既要在学校与家庭内部开展,也要参与社会,公共参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先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的意识,首先引导学生从家校生活做起,引导学生尊重孝道,孝顺父母,让学生等级家庭成员的生日信息,以便家庭老人或者长辈在过生日时送出祝福。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为家庭做家务,参加家庭大扫除等。然后,在学校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大扫除,倡导学生在学校乐于助人等,通过小事让学生认识到做好事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品德。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教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学生时期养成的个人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将德育教育渗入到教学课堂上,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课堂上渗透相关情怀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壮雄. 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 新课程, 2019(8):243-243.

[2]鲁艳红. 创设生活化情境,滋养学生的心灵——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德育渗透[C]// 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 2018.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