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处方教学在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2020-02-14石磊张斌南贺智裕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作用

石磊 张斌南 贺智裕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够通过测评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动处方教学对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基本思想和运动处方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研究运动处方教学在深化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运动处方教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成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为此,各大院校加大了对大学体育运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运动处方教学作为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受到了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将针对运动处方教学在大学体育改革中的深化作用进行研究[1]。

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概述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强调健康教育,将全面的素质教育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校园体育教学汇中,注重大学生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运动健身的良好习惯。另外,大学体育教学要着眼学生未来,让学生掌握健身锻炼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基本要点

1. 满足学生体育知识的需求

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通过指导学生锻炼,掌握体育实践技能,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还要教会学生体育知识,让大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身运动文化和修养,伴随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2. 满足学生锻炼健身的需求

大学体育教学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当前社会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師要具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既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3. 满足学生健美锻炼的需求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健康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不但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美的体态,健身锻炼将成为大学生的主流健康运动方式。通过大学体育教学要让大学生学会健美锻炼的技巧。

4. 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需求

大学体育教学不但要符合大学生身体成长发展的需求,也要符合大学生运动兴趣的需求,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体育健身的娱乐效果,满足学生运动精神的需求。在大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

5. 满足学生终身受益的需求

大学教育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进行健美运动的习惯。一方面,能够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节奏;另一方面能够影响大学生未来发展,让大学生受益一生[2]。

二、运动处方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一)运动处方教学基本概念

运动处方教学是在运动测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测评结果对大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判断,了解每个大学生身体特点和运动能力,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行因材施教。运动处方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能够清晰认识自我,还能够调动学生运动锻炼的主动性,从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优势

1.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运动处方教学是基于对大学生个体的身体实际状况进行医学检查和健康诊断基础上而制定的最佳运动方式,结合大学生身体基本状况存在的不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教学方案开展体育锻炼,在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中,要对锻炼前和锻炼后的效果进行测评,因此,使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运动项目的选择更加科学,进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安全性

运动处方教学通过对学生身体状况测评来判断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存在的不足,结合大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合理安排,所安排的运动项目与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能向匹配。在进行运动处方教学时,教师会对大学生的运动内容、锻炼方法、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锻炼的频度进行合理规划,这样能够避免大学生锻炼项目的不科学造成超负荷运动,进而形成对身体的伤害,提高体育运动的安全性。

3.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目的性

运动处方教学是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而形成的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的体育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将以健美瘦身、提高大学生身体免疫力、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作为重要目标,避免超负荷、大运动量的挑战性运动内容;而且在运动处方教学应用中,体育教师和大学生对锻炼的目的都加以明确,在运动中将身体测评作为界定指标,因此,所达到的体育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精准程度。

4.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并未兼顾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根据体育课程的安排让学生适应体育教学的强度,很多大学生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强度和方式缺乏兴趣,有些体育运动内容甚至超出学生身体承受范围,给学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而运动处方教学着规避了传统教学的弱点,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了大学生自身的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让学生能将运动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还能在健身活动中找到乐趣,起到愉悦身心的效果[4]。

三、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运动处方教学实施流程

运动处方教学是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基础上而形成的,运动测评是施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前提。

1、运动指标测试

运动指标测试是实现运动处方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工作,运动测试的基本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身体形体判定,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检查、心理素质测试等,这些测试和评价都是为了能够更好了解大学生体质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程度。测试中采用医学测试结果作为主要参考指标,一般采用多次测试的数据作为依据,取测试数据的平均值。

2、测试数据的分析

大学生完成测试之后,教师将对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个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对同一年龄段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比较,寻找出逐渐的差异。

3、制定运动处方

经过测试数据分析后,教师针对每个学生身体状况比较结果结合学校教学设施和器材情况制定运动处方。在运动处方制定中要参考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

4、处方教学的实施

教师结合学生自身测评结果和学校运动场馆、设施和器材的情况,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给予学生运动保护的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运动中的感受,判断处方实施效果和调整空间。

5、再次测评

再次测评通常在运动处方教学实施12周之后进行,通过对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和身体状态的评定,进行处方教学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指标对比,可以判断出实行了运动处方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在对再次测评结果分析后,进行处方的调整。

(二)运动处方教学内容

运动处方教学内容通常包含三类,第一类是健身类,通产包括运动跳跃,中长跑,篮球和足球运动以及健美操等项目,健身类项目主要同构肢体的运动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这部分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和运动强度等综合考量后合理安排;第二类是能力训练类,通常包括速度训练,耐力训练,身体柔韧度和灵敏度等训练,这部分主要为了能够通过训练弥补学生机体存在的不足;第三类是理论知识类,主要包括运动项目的相关知识,运动对人体素质提高所具有的而作用,身体的评价指标等相关的运动常识。

(三)运动处方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中重要的项目,不同运动强度达到的锻炼效果不同。运动强度大小决定了安全性的高低。运动强度处方是否准确的判断依据主要来源于心律的变化,运动强度通常设定在平均心律在140次/分钟,上下浮动次数为10次/分钟。在进行运动处方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运动强度进行随时人工监测,用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理。

(四)运动处方教学运动时间

运动处方教学中,要在保持运动强度的前提下,控制好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时间的制定要根据每个学生医学检查和个人身体情况来判断,时间越长对锻炼效果影响越大。通常情况下每次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要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范围内,心律保持上限时间大约225分钟左右。

(五)运动处方教学的运动频度

运动频度通常用每周运动的次数计算,运动频次通常要结合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综合判定,在保持运动量恒定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小,时间越短,越要增加运动的频度,这样才能达到运动效果。

四、运动处方教学在深化法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一)运动处方教学有助于运动课程科学设置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能够结合医学检测和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综合测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随机性和盲目性。通过数据的支持,能够让教师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更符合大学生身体需求和兴趣爱好需求,有助于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发挥。

(二)运动处方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运动处方教学的施行,能够结合大学生个性化的身体机能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避免大学生在教学中出现身体透支等安全情况,减轻学生的心理顾虑;另外,在运动项目选取中,能够让大学生在有针对性的项目中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选择,提高了运动中娱乐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运动处方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健身方法

通过运动处方教学,不仅让大学生得到有效的运动,也提高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缺乏对身体指标的综合测评,在运动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度上没有具体的考量,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运动量不足和超负荷运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将运动处方教学应用到实际体育教学中,不仅给教师带来的新的教学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科学性的认知,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

(四)运动处方教学有助于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养成

运动处方教学的教学内容、运动强度和运动频度、时间都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而定的,项目的选取也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更容易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不仅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测评来实现各项运动参数的调整来控制运动强度,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体育锻炼,做到终生受益[5]。

结束语:

运动处方教学是从医疗事业中逐渐过渡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具有较高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养生运动锻炼的习惯,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运动处方教学,更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是对大学体育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刘仁峰. 运动处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教学, 2019(5).

[2]張娜娜, 李文冰, 张培峰.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医疗体育组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7).

猜你喜欢

作用
新型智能手机保护壳设计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分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