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研学旅行的反思

2020-02-14李芙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高中思考

李芙蓉

内容摘要: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对研学旅行的定义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教育部等11部委2016年发布的文件《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及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旨在通过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形式重点推动体验教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操作、富有实效的具体行为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使教育目标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关键词:高中 研学旅行 思考

近几年,教育部把研学旅行放上了高中教育教学的日程中,在促进旅游发展方面又前进了一步。研学旅行在旅游发展中是一个比较新的产品,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高中研学旅行基础上,对研学旅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研学旅行的概念和内涵

2013年首次出现“研学旅行”的提法,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纲要》中,设想国内高中生们能更多的参加研学旅行。从广义上讲,研学旅行是一种以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为目的的活动,旅行者抱着学习的心理,离开自己的家,前往外面的世界开展活动。狭义方面来讲,研学旅行是学校安排学生参加的抱着开阔视野、了解社会、培养人格等方面的想法,通过体验生活的方式走出学校的校外实践活动。

二.研学旅行形式多样,既有学校组织的,也有社会机构组织的,在轰轰烈烈的研学旅行实践中,主要包含四个层面的研学旅行。

第一层面是以“行”为核心,行即行走。这种形式以行走为主要目的,在行的过程中,对所经地区的景观、事物往往有浅层次的印象,只能起到一种知道“在哪里有什么”的初级认知。比如一株鲜花,在行走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了这株鲜花,知道生长在哪儿,但没时间驻足观察欣赏,从而了解不多,更谈不上深层次的学习。如某知名教育集团,在學生高一入学后搞得65公里拉练,这就是一种落实在行这一层面的研学旅行。这一层面的研学旅行能够起到强健体魄、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研学旅行往往学校组织的比较多,如新生远足、春游活动、军训拉练等。

第二层面以“游”为核心,游即旅游。他往往以旅行社为载体,组织学生到比较成熟的景点、旅游区或者博物馆等地进行研学旅行。学生对研学的对象往往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通过导游的讲解,对景观、事物能够从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上获取一定的认识。这种方式由于有旅行社组织,无论从交通、安全、食宿,还是景点选择都比较成熟,所以目前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同样以一株鲜花为例,以旅游为核心的研学旅行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鲜花带来的美感,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感受鲜花的形态美、色彩美、嗅觉美等的体验,并且把它拍摄下来或者和鲜花合影留念。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认识,能够体会到事物的美,并能从不同角度欣赏事物之美,这种研学旅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研学热情。这一层面的研学旅行往往由旅行社组织,商业性比较强。

第三个层面以“学”为核心,学即学习,在以学为核心的研学旅行中,老师往往参与更多,在研学之前要制定相应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活动之中目标比较明确,学生面对研学旅行的对象,可以通过研学对象上的文字介绍、导游的讲解或者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从而了解研学对象的基本概况,再以一株鲜花为例,初次见到,学生往往是不认识的,我们可以通过导游讲解,或者向管理员、当地居民咨询,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知道这株鲜花的名称、生活习性、花期有多长等,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花的美,学到了与花相关的诸多知识,还能把学到的知识与眼前的事物相印证,进一步加大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以学为主的研学旅行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能够通过观察到的事物印证所学的知识。这一层面的研学旅行往往是学校与旅行社相结合或者某些夏令营、冬令营组织的比较多。

第四个层面以“研“为核心,研即研究,能够把研究性学习与旅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研学旅行最高的层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那么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想法解决,这是这一层次的核心。这就要求把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和旅行的经验性学习结合起来,在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进研究性学习。再次以一株鲜花为例,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在哪儿有一株鲜花,它有漂亮色彩、芳香的气味,知道了它所属的门纲目科属种,也了解到它们的生活習性。那我们能不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掉,比如这种花既然很漂亮,能不能在城市绿地中大面积的种植?能,条件是什么;不能,是什么原因。当然这不是一个学生能完成的,可以成立研究小组,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走访园林专家,还需要种植实验,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这一层面的研学旅行,需要学生具有开放思维、合作探究的态度,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往往是以研学旅行老师或者研学群体来实施,山东省两届地理研学旅行大会的研学旅行活动就比较有借鉴意义。

目前,研学旅行还处在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研学活动基地、旅行社以及家长等的共同投入,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研学旅行课程。随着各部门的努力,在各个研学旅行环节上分工合作、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价值的研学课程,进一步提高开展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

三.高中研学旅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研学旅行活动的体验性不足

研学旅行主张让学生多走出去,多接近社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活动中去了解自我,更好的感悟自身。但在很多活动中,老师带着学生旅游,都只是一个形式,随便选个目的地转转就是研学旅行了,而且老师一直作为主导角色,学生没有真正去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的目的地和活动的设计方案都不好,不太符合高中生的需求,没有提前调研和统一组织,缺乏乐趣和体验性,学生参与度不足,不能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美的感受和真实体验。

(二)效果评价有待统一

研学旅行是在高中里面根据适当的方式方法设立的必修课程,具有特色特点,是一门校外教学资源和校内教学有机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们的身心素质,使得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加强。但是,研学旅行是一项新的教育事物,不像学校课程可通过试卷考核的方式来进行检测或测评,在国内还没有标准的监督评价和考核机制。

(三)安全问题堪忧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研学旅行的主要对象是高中生等未成年人员,其安全意识薄弱、行为观念不太成熟。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对学校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且研学旅行一般是集体出行,出行人员众多,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四.促进高中研学旅行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使研学旅行活动更有体验性

研学旅行在结合“学”与“游”的过程中,回到初始的学习方式。高中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也是研学旅行的核心要素所在。在设计研学旅行过程时,必须充分考虑高中生群体的根本需求。高中生们经过自身的体验,才能更好地增长知识、获得快乐。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平衡好教育性和体验性,一方面要丰富学生们对外面世界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要实现研学旅行对学生们的教育作用。

(二)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各地教育部门可尝试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评价,制定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量化操行表,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通过对学生群体和家长反馈等渠道来进行定性评价,凸显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体现。也可组织培训研讨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举办全国范围内或者本区域内的研学旅行研讨会和相关学術论坛,丰富完善研学旅行的多样性和活动质量。

(三)实施安全有保障的机制

研学旅行是一项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参与进来的活动,需要各方相互监督、各司其职,努力完善和提高活动质量,同时促进提高学生旅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水平。第一,在学校可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老师们要多培养学生群体的安全意识,并有计划的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第二,在研学旅行前要做好安全方面的计划,制定安全出行计划书,规避风险。学校负责研学旅行活动的相关领导和老师要提前设计好旅行路線,做好相关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把旅行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事宜给学生们做好介绍和讲解,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第三,要提前给学生购买保险,保证出行安全和防范旅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并登记好每位学生的紧急联系人,保证学生们的人身安全,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总之,研学旅行还处在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研学活动基地、旅行社以及家长等的共同投入,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研学旅行课程。随着各部门的努力,在各个研学旅行环节上分工合作、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价值的研学课程,进一步提高开展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滕面霞,陶友华.研学旅行初探[J].时代价值,2015,(35).

[2]王昆欣.依托高校开发研学旅游产品[N].中国旅游报,2015年4月1日(10).

[3]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OL].2017年7月10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高中思考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