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龙胜“衣食住行”词汇语言特点

2020-02-14许红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龙胜衣食住行文化旅游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强调文化旅游。其中民族的基本习俗是文化旅游的一部分。而衣食住行习俗,是人类在日常基本生活活动中积沿而成的基本习俗。基本习俗在基本词汇中得到直接表现。该论文主要基于文化旅游背景下研究广西龙胜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词汇语言特点及反映的社会各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龙胜 文化旅游 衣食住行 词汇特点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官网公布的“科技旅游”“研学旅游”“旅游风情小镇”和“文化旅游”等全域旅游大词汇都特别强调了“旅游文化”的重要性。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官方表态认为,设立文化和旅游部,让文化走出去、文化输出有了更具有国际化的载体,旅游也让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有了更加强有力的抓手。可见,文化旅游的重要性。旅游过程中對旅游地人民的基本习俗进行了解是文化旅游的一个表现之一。而“衣食住行习俗,是人类在日常基本生活活动中积沿而成的基本习俗。基本习俗在基本词汇中得到直接表现,是历史的必然。”[1]基于此,该文主要以龙胜“衣食住行”的词汇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龙胜“衣食住行”的语言特点及语言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特点。

一.“衣食住行”中词汇的语言特点

(一)“衣”相关的语言特点

“衣”指服饰,包括衣着、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对人体自身的装饰以及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2]民族服饰中的词汇现象能反映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发展等特点。

比如,在桂林市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大寨村,红瑶人民中有这样一个传统:在小孩满周岁时,外婆家要给小孩做一顶帽子、买一对银手镯。帽子是红瑶婴儿服装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同时也能反映一些民俗语言特点。如,“小孩的帽子在头顶部附近用花布缝了两条带子,带子尾端各缝了一枚铜钱。”[3]带子尾端所缝进的铜钱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放的是“乾隆”“康熙”时期的铜钱。之所以放“乾隆”“康熙”时期的铜钱,是因为这两个皇帝长寿,大家一看到“乾隆”“康熙”两个词,就会联想到“长命富贵”。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隆”“康”两个字寓意好,一看到这两个字,人们就会联想到“兴隆”“安康”两个词。这个语言现象反映了人们求福趋吉的社会心理。再比如,瑶族女人的衣服或银饰品中有龙、凤图案,寓意“龙凤呈祥、吉祥如意”。《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解释“凤”为:凤凰。“凰”解释为“凤凰”。而“凤凰”一词的解释为: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然而自秦汉以来,龙逐渐成为君主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便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就雌雄不分,整体地“雌”化了。[4]现代汉民族语中使用的“凤凰”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属于单纯词。它的结构类型为合成词里复合式中的联合型。根据两个语素意义的关系,联合型有分为A、B、C三组,C组的合成词,两个词根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C组合成词又称“偏义词”[5]。“凤凰”一词的结构方式即为联合型的“偏义词”。但是与其他偏义词不同的是,它用原为“雄性的百鸟之王”的语素“凤”来表示“雌性的百鸟之王”之义。

受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或孩子平日里也穿上了印有英文或一些网络流行语的衣服。但在游客较多的旅游集中地,特别是举办某些旅游节日的时候,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为了吸引游客会特意穿上民族服装。民族服装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语言是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它是文化赖以发生、存在、交流、传递的媒体,也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储藏仓库。[6]因此,饱含在民族服装中的民族语言特点也会随着文化旅游的推广让更多的游客了解。

(二)“食”相关的语言特点

该文主要从餐馆名、饮食相关的用词等方面来展开研究“食”相关的语言特点及语言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特点。

1.餐馆名

在旅游地区,“食”是一个重要的吸引游客的产业。商家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游客,表现在语言方面,主要是商家会想尽一切方法为餐馆取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好名字以吸引顾客。而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馆名则反映了一些民俗特点。

比如桂林市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的田头寨有个餐馆叫“金田寨花楼”。该餐馆起初并不叫“金田寨花楼”而是叫“金田旅馆”。餐馆名称的易名反映了民俗语言的一些特点。餐馆名中的“寨花”这个词是2004年1月广西电视台《寻找金花》栏目播出后才有的。因为当时电视台最终寻到的“金花”就是“金田旅馆”的老板。从这可以看出,媒体对民俗语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当时媒体选出的是“金花”。为什么餐馆名称不用“金花”而用“寨花”这个词呢?因为,“金”一般给人俗气的心理感觉,而“寨”不仅能突出旅游地“寨”的特点,让游客神往,当地田头寨村民也容易接受。这反映了人们在使用词的时候有求雅、求异、求同的心理。龙胜的餐馆名的高频词之一就是“寨”。比如“大寨餐厅”、“红瑶寨农家乐”。而“金田旅馆”中的“旅馆”改为“楼”也是人们使用语言求雅、求异的民俗语言心理的体现。一看到“楼”就能想象着“明月入高楼”“山外青山楼外楼”等蕴含着“优雅”“幽静”的“楼”。因此,“楼”也是龙胜餐馆名高频词之一。如“望月楼”、“聚福楼”。“旅馆”改成“楼”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体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集饮食、住宿、娱乐一体的店家,而这些店家其中的通名之一就是“楼”。

其他的餐馆名高频词还有“轩”(碧螺轩)“阁”(金美阁)“山庄”(田林山庄)。这些词本义是各种“房子”的意思,现在这些运用古语词做餐馆名的通名,都让人觉得文化品味高,符合人们求雅的文化心理。[7]除了古语词,一些外来词,影视词、特色饮食词也是餐馆名所使用的高频词。如“吧”(“草木生活餐吧”“滚石时尚酒吧”)“龙胜一米阳光酒吧”“阿里山餐馆”、“竹筒饭”(龙脊竹筒饭店、瑶乡竹筒饭)、“米粉”(七苟米粉店、乐乐桂林米粉快餐)等。

还有些餐馆名在语言文字字形方面来突出词语特点以吸引食客。如有些餐馆名除了使用汉字,还会掺杂使用汉语拼音或英文、日文等。如“SU递披萨”“草木生活LIFE餐吧”等。

2.其他饮食相关词汇

比如,桂林市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龙脊村的壮族人民在定亲时,女方要做3-4斤重的粽粑和20斤重的禾把给男家和媒人带回。其寓意是“禾(合)把一对,象征天地之合;大圆粑象征圆满成功”。[8]这是语言中的谐音双关现象。语言中很多利用谐音双关来表达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住”相关的民俗语言特点

该文所概括的“住”相关的语言主要包括地名、旅馆名等物质生活民俗中的居住建筑的民俗语言[2],还包括因为人民居住在一起而具有的语言现象。

龙胜是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地,和旅游相关的“地名、旅馆名”更能体现民族文化,因此该文主要从高频词、特色词等角度分析地名和旅馆名的语言特点。

1.地名语言

龙胜地名中高频词主要有具有“水”相关意义的地名词,比如“江”“河”“塘”“州”“水”“田”等。另外高频词还包括具有“山、岭”等相关意义的地名词,比如“塘、岭、“洞”、“六”“骆”(壮语音lok),”等。虽然人们居住地一般要建在平地,但大部分也是依山傍水而建。这反映了龙胜“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特点。突出地理特点的地名词的高频词还有“坪”。

地名中的“六”“骆”反映了地理位置的特点,也反映了壮语的特点。在壮语中,山麓、岭脚地带统称为“六”(壮语音lok),“六”“骆”音近,岭南地区以“六”或近“六”音的字如骆、洛、雒、罗、东、龙、隆等字做地名的到处都是。[9]

还有一些地名词反映了历史文化或社会制度文化等。如“寨”反映了古制度的特点。唐末宋初,城步、龙城苗族进入封建社会,“溪”、“水”等组织逐渐被“峒”“寨”代替。[8]現在地名“寨”封建组织的一个遗留痕迹。

如乐江乡的鼓楼名为“红军楼”,反映了民众知恩图报的民俗。乐江乡的鼓楼之所以名为“红军楼”是为了纪念红军灭火,使鼓楼和数百户侗加幸免于难的恩德。解放后,龙坪人民才把这座鼓楼命为“红军楼”。[10]红军岩、红军洞、平等乡的审敌堂、伟江乡的红军桥等地名都反映了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

2.旅馆名语言

该文分析的旅馆名主要是各互联网旅游网站的旅馆名。因为旅游网站的旅馆名和实际的旅馆名存在差异,而互联网旅游网站的旅馆名对游客的影响却很大。据CNNIC第43次调查报告,截至2018年12月,在线旅行预订(包括: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游度假产品)用户规模达4.10亿,较2017年底增长3423万,增长率为9.1%;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比例分别为27.5%、30.3%、42.7%和14.5%。[11]一个有利的网络宾馆名更有利于吸引游客。一般情况下,旅游网站的宾馆和实际宾馆名通名一般是相同的,但旅游网站的宾馆名专名的字数一般比实际宾馆名的词语多,信息量大。旅游网站的宾馆名专名词语的增加是语言在旅游产业中运用的体现。比如旅游网站宾馆专名的高频词有“龙胜”“龙脊”。这两个词一般是比实际宾馆名多出来的词。比如“龙胜云林山居”“龙胜龙脊乐园居”。实际宾馆名是没有“龙胜”或“龙脊”这两个词的。虽然游客在网上选择宾馆时,可以通过选择“宾馆目的地”来确定宾馆在“龙胜”或“龙脊”,但旅游网站加上“龙胜”“龙脊”两个词更能通过语言迎合游客的旅游需求。为了迎合游客的旅游需求,旅游网站宾馆名的专名通常还会加上“梯田”。比如携程网上的“龙胜龙脊梯田全景楼大酒店”“龙胜龙脊梯田金新楼客栈”,实际宾馆名就是“全景楼大酒店”“金新楼客栈”。网络宾馆名和实际宾馆名相同的专名高频词有“景”。如景园山庄、逸景苑酒店、盛景山庄、等等。因为游客去龙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欣赏自然景观,不管是看日出、观日落抑或是赏云海、望梯田,直截了当的“景”字吸引着游客来宿。专名中的高频词还有“国际”。如华美国际大酒店、龙脊国际大酒店。这部分宾馆名的招牌上都会有英文翻译。这反映了龙胜是个国际旅游景区,有许多境外游客,是经济情况在语言中的反映。另外,从语言心理学角度分析,来自境外的人才更能接受、也更喜欢接受“国际”这个词。

宾馆的通名也能反映语言特点和民族文化。现在龙胜的宾馆名通名用“宾馆”“旅馆”这两个词的很少,而用“酒店、山庄、舍、居、客栈”等词做通名的居多。汉典解释“宾馆”的意思是“招待宾客的房屋”。“旅馆”的意思是“供旅游者或其他临时客人住宿的营业性的房子”。这两个通名是最能一目了然体现宾馆的作用的。而“山庄、舍、居、客栈”这些通名或具有“店”的意思,或仅仅具有“房子”的意思,词的理性意义并不如“宾馆、旅馆”两个词那么明确指出宾馆的作用。但从语言的色彩意义方面分析,这些词都极具书面语色彩。运用书面语色彩极浓的词语做宾馆的通名,满足了人民求雅的心理。

(四)“行”相关的语言特点

食衣住行中的“行”指出行的方式和礼俗,论文主要指出行的礼俗,更确切地说,是人际交往的礼俗。

如龙脊村壮族“入赘”的风俗在语言特点上有很多反映。如解放前,入赘者上门后必须改姓女方家的姓氏,所生孩子也随女方家的姓氏。因此,解放前,龙脊村几乎没有添加外姓。而现代社会,虽然男方入赘女方现象还是存在,但是很多男方并不需要改姓,甚至孩子也随父亲的姓。这个姓氏民俗语言现象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汉族传统的男权观点也进入了壮族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前,入赘者被称为“郎仔”。郎仔大多会受女家叔伯兄弟的妒忌,或被他们索取财产,而因引起这些招郎及其岳家的愤恨,于是没有儿子的人们为了保护财产不受侵犯,在民国十七年共同组织了一个“添丁会”。“郎”“丁”意思是“男性”的意思,在这里专门指入赘的男性。“添丁会”到解放前才解散。随之,“郎仔”“添丁会”两个词也慢慢消亡。[1]姓氏的变化、“浪仔、添丁会”两个词语的产生和消失都反映了民俗的变化及语言的变化。

壮族的男女平等民俗观在女方出嫁后也有体现。比如女方出嫁生了孩子后会举办“三朝酒”。女方家除了会送大量礼物以作为“对出嫁者放弃自己父母要求财产继承权力的补偿”外,外婆一般还会留下来照顾女儿和外孙,称之为“伴月”。“伴月”这个词足见壮族女性的地位是和男性平等的。

二.结语

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丰富的地理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文化旅游资源多姿多彩。论文主要以“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文化语言旅游资源的词汇为研究对象,分析词汇方面的语言特点及语言背后的社会图像。希望有助于人民了解龙胜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为旅游文化语言资源的开发提供一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阳、董丽娟,民俗语言学研究史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周大鸣、范涛.龙脊双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和古壮寨调查与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4]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 /01-26/3623510.shtml中国新闻网.2012年1月26日《凤是“凤凰”简称:原本分雌雄 后来被“雌”化》.

[5]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7]许红晴,广州餐馆名语言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9(2).

[8]黄钟警、吴金敏.精彩龙脊[M].书海出版社,2005.

[9]黄现璠、黄增庆、张一民.壮族通史[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

[10]吴忠军.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

[11]https://tech.sina.com.cn/i/2019- 02-28/doc-ihsxncvf8280671.shtml:2018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旅行预订.

项目来源: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广西旅游文化语言生态研究——以桂林为例》(项目号:2018KY0679)阶段性成果。本论文受桂林旅游学院广西少数民族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研究中心资助。

(作者介绍:许紅晴,桂林旅游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龙胜衣食住行文化旅游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龙胜平安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初探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